陳飛
由2009年全美1549號航班迫降事件改編的美國空難電影《薩利機長》,目前正以IMAX2D格式在國內公映。說實話,看片前,筆者很擔心導演將它拍成好萊塢擅長的濫情英雄主義商業大片。走出影院時的感受是,這可能是空難題材史上僅有的一部不靠災難特效,老老實實拍故事就把你看哭的電影。
作為災難片的分支,空難電影向來難逃商業套路,例如孤單英雄的俠義、恐怖分子的邪惡、劫后余生的煽情。場面越聳動、特效越勁爆,情緒也就越足。《空中監獄》《空軍一號》《空中危機》等大片,幾乎成了天上飛的動作片、驚悚片,甚至出現《空前絕后滿天飛》那樣夾帶喜劇元素的空難片。如今,就連國產空難電影也把這個套路學得有模有樣。《薩利機長》的可貴在于,不靠奇觀化的視覺效果賺眼球,而是以冷靜內斂地近乎紀錄片的敘事手法,逐漸鋪開事件真相,憑借內心認同來打動觀眾。這在爆米花電影霸占市場的當下,可以算作一股清流。當然,《薩利機長》塑造的仍是美式英雄。“不幸”搭上飛機的乘客、牽腸掛肚的調度員、火速空降的救援隊組成一曲“團結救災”頌歌。從中尋得最大慰藉的,終歸還是美國人。▲
環球時報2016-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