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杰
并不是所有的置之死地都能后生。
2005年元旦,和每個有閑暇的假日一樣,徐井宏選擇了去逛書店。在琳瑯滿目的圖書中,他看到了財經作家吳曉波的代表作——《大敗局》。這本書曾創下6年重印28次的紀錄,被評為“影響中國商業界的20本圖書”之一。

顧名思義,這是一本講“失敗”的書。書中詳細描寫了國內9家曾“如日中天”的知名企業卻最終轟然倒塌。
“在《大敗局》的案例里,有的是社會環境造成的‘中國式失敗。但即使如此,也是可以避免的。一個企業管理者,如果愿意把這本書吃透,可以得到很多啟示,規避失敗。” 徐井宏告訴《英才》記者。
按一個普通人的思維,當時正處于事業上升期的徐井宏,應該更喜歡讀“成功學”。這也是絕大多數中國人喜歡研究的一門“學問”,不管是機場書店,還是路邊盜版書攤,關于“成功學”的書,總是被擺放在最醒目的位置。
2000年,年僅37歲的徐井宏參與了清華科技園建設有限公司(啟迪控股公司前身)的籌建,并擔任首任總裁。僅用5年時間,清華科技園就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大學科技園。
“一切看起來生機勃勃。但《大敗局》給了我巨大的警醒,讓我突然意識到,所有的企業都要經過艱難的過程才能有所成績,倒下卻只需一夜之間。所以無論企業做得多么好,都要認清潛在的危機,在最好的時候,為下階段的發展做新的準備。”讀完《大敗局》,徐井宏淡出“光環”,啟動了新的企業發展規劃。
時光驗證了戰略調整的正確性。如今的啟迪控股公司,旗下直接投資及控參股企業有500多家,管理總資產逾1000億元人民幣。而徐井宏也于2012年5月,出任了清華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將清華產業總資產由2011年底的580億元發展到2015年底的2100億元。
“人生應該走向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追求的人生很簡單,也并不在意人生的輸贏。對我來說,人生就是一個體驗過程,能夠釋放出自己的智慧與才能就足夠了。但從做企業的角度來說,我希望企業越來越好,因為商場如戰場,成王敗寇。”徐井宏認為,管理企業就像指揮軍隊打戰一樣,先制定戰略,再確定戰術,最后投入到戰斗中。“在戰略上傾力前瞻,有長遠規劃把握未來。在戰術上量力而行,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在戰斗中全力以赴,只要戰斗打響,就勇往直前。”
企業家 “entrepreneur”一詞,本是從法語中借來的,其原意是指“冒險事業的經營者或組織者”。不敢冒險的徐井宏似乎并不符合企業家的最初定義,但這并不影響他把企業做大,在管理企業的經歷中,他從不會給企業任何進入險境的機會。
“我是偏穩健型的管理者,但我也知道,企業不做一些冒險是不可能成功的。所以我們會利用規模優勢,錯開下屬企業的冒險時機,即使有的冒險出了問題,也不會影響整個公司的健康和安全。”徐井宏說。
徐井宏經常鼓勵下屬企業要有野心、有夢想、敢冒險,甚至告訴自己的團隊,在他做決策時,要勇于發表意見,敢與他“對著干”。“如果我說什么就是什么,那還花高薪請他們做什么?”
在人生的某個階段,某些書總會讓人產生強烈的概念。就像徐井宏對《大敗局》的感慨:企業管理者可以不知道自己的優點,但一定要知道自己的缺點。做企業可以適當冒險,但前提是要保證自己活著,并不是所有的置之死地都能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