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總有人將中國的現狀與國際上的金融危機的情景對比,并且惴惴不安起來。對此,我們采訪的專家學者們皆斷然表示:“不可能?!币韵率撬麄兘o出的理由是:“我們已經具備了發生系統性風險的條件,但同時,我們也具備化解風險的能力。我國不僅具備環環相扣,循序漸進的監管,而且管得很嚴。”
以最重要的銀行業為例。2016年2月末,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貸款余額逾2萬億元,不良貸款率為2.08%。根據2014年的統計,總資產排名全球20強的銀行平均的不良貸款率為3.50%,其中,匯豐銀行、法國巴黎銀行、摩根大通、法國農業信貸銀行、巴克萊銀行、花旗銀行、蘇格蘭皇家銀行、法國BPCE銀行、桑坦德銀行、富國銀行的不良資產率均遠遠超過2%的水平,有的甚至達到了8%。事實證明,次貸危機發生的2008年-2009年,美國銀行業的不良貸款率增幅高達1.57和2.03個百分點,頂峰到5%。2015年末,商業銀行撥備覆蓋率為181.2%,中國版的《巴塞爾協議Ⅲ》的規定,我國商業銀行的撥備覆蓋率不得低于150%,遠高于國際標準的100%。
2015年末,我國的資本充足率水平在13.5%,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1.3%。除了《商業銀行法》對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有規定外,央行發布的《商業銀行資產負債比例管理暫行監控指標》中更明確規定了商業銀行資本總額與加權風險資產總額的比例不得低于8%,其中核心資本不得低于6%。附屬資本,即資本總額月末平均余額與加權風險資產月末平均余額之間的比例應大于或等于8%;核心資本月末平均余額與加權風險資產月末平均余額的比例應大于或等于4%。而《巴塞爾協議III》規定,全球各商業銀行的一級資本充足率下限為6%。其中,由普通股構成的核心一級資本占銀行風險資產的下限為4.5%。
2015年末,商業銀行撥備覆蓋率為181.2%。根據央行的《貸款損失準備計提指引》及財政部有關文件規定,在五級分類中,按關注2%、次級25%、可疑50%、損失100%的撥備率計提。《巴塞爾協議III》規定,貸款撥備率(貸款損失準備占貸款的比例)不低于2.5%,撥備覆蓋率(貸款損失準備占不良貸款的比例)不低于150%,原則上按兩者孰高的方法確定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損失準備監管要求。關于風險的基礎標準,我國都擁有高于國際的執行力。唯獨2015年11月金融穩定委員會(FSB)制訂的《總損失吸收能力原則及條款》,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發布的《2016年第二季度全球銀行業展望報告》中分析了我國銀行與這個標準的差距,包括資本補充壓力巨大,特別是總損失吸收能力資本TLAC債務資本較為匱乏;“高撥備、高資本”要求導致合規負擔較重;經營模式難以全面適應TLAC監管導向;國際化步伐會受到一定影響;配套措施不完善限制TLAC要求的落地。
也就是說,我國銀行缺的從來不是防控風險的錢,而是對風險的認識風險的能力和控制風險的技術,將錢聚在一起為了抵御風險為閑置起來,某種程度上就是最大的浪費,而要想辦法將這些錢做減法,將省下來的錢拿出來用在刀刃上。
中國銀行是第一個走入國際,將更加先進的國際管理思維帶到內部管理的一個例子,這也是為什么中國銀行會第一個被G-SII注意到。中國銀行2011年在全球公開招聘,聘請了曾在渣打銀行、信孚銀行、德意志銀行任職高管的詹偉堅任信貸風險總監。以后我們的金融產品將越來越復雜,對系統性風險防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一個先進管理技術或者一些擁有這些技術的人才是最寶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