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利民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帶動了城市的步閥,城市發展過程中交通施工項目的數量也在不斷的增多,這樣便給城市市政道路的建設帶來了很大的壓力和困難。本文針對當前市政道路建設進行分析,望能為城市的建設以及發展提供幫助。
關鍵詞:市政道路;設計;思路
近年來,由于經濟的發展以及社會的進步,人們的生活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最為明顯的就是思想觀念的變化,人們對生活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因此,在對城市市政道路進行設計與規劃時,必須充分結合居民的城市道路設計的相關實現城市道路的人陛化設計與規劃,只有這樣才能充分保證市政道路能夠更好的滿足城市居民的生活需求,在實現整個城市的進一步發展的過程中,實現更好的為居民提供優越的交通環境以及生活環境這一目標。
一、市政道路建設設計的重要性
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的騰飛帶動了市政道路建設的發展和創新,道路的建設促進了社會的發展,那么市政道路的設計就顯得尤為重要。目前,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私家車的數量飆升,盡管市政道路建設在不斷創新與發展,但是發展速度還是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交通量,當前交通堵已經成為—個社會問題。出行時間增長,交通事故頻發,已經對人們的生活起居造成嚴重影響,制約著城市的發展。優秀的城市市政道路的設計,不僅給居民生活帶來方便和享受,同時也體現了城市深厚的精神內涵和良好的城市形象。鑒于此,合理的市政道路建設設計方法成為建設良好的城市道路的關鍵。
二、市政道路建設設計的基本原則
1.交通道路設計思路原則。交通道路必須圍繞車輛來進行設計,不管是護欄、人行道、路燈還是候車點,其設計都要充分突出車輛安全行駛的功能。在路標的設計上,應預留一定的提前量,起到一種緩沖的作用,為司機的駕駛起到心理準備的作用。
2.人行道路設計思路原則。人行道路的設計需要設計人員謹慎和細致,主要原因是因為在人車混行的道路上,安全性尤為重要。要充分利用交通標志,合理安排停車位置,通過限制和引導在相應的位置上控制車流和車速,使人們的活動空間增大。鋸齒或者蛇形的道路設計,不僅促使本地車輛限速,而且能有效控制外地車輛進入所帶來的交通擁堵等問題。種植在道路中間或者邊緣的樹木,不僅改善景觀,還可以給人營造一種不易進入的氛圍,降低車流量,給行人帶來安全感。在道路建設的材料的材質和顏色的選擇上,不同的材質和顏色不僅增加了行駛的趣味性,還提醒駕駛者降低速度,以保證行人的安全。
3.市政道路建設景觀設計思路原則。景觀設計需要以市區的整體規劃為基準。公園和廣場等人們活動密集的地方應該將景物的設計做到相互呼應,交叉口的設計要給人以寬闊的空間和舒適的感覺,充分利用樹種進行合理分配,從造型和材料上進行合理的搭配,充分體現城市道路風景,提升城市的形象。
三、市政道路建設主要設計方法
1.市政道路路幅設計。市政道路路幅設計應根據城市建設發展的需要,在可持續發展前提下,設計出滿足50年內城市發展需要的城建道路。前瞻f生是市政道路路幅設計的前提要求之一,所以設計思路就是以現代科技為依托,盡量在滿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條件下進行規劃設計,這樣的設計才是最為合理的設計。
2.市政道路排水設計。市政道路排水設計主要應該考慮綠化帶的排水、車行道的排水和人行道的排水。綠化帶的排水設計,常用的模式是滲溝設計在中間,用混凝土將底部和兩邊封住;集水井的設置相鄰間隔是40m左右,通過管道將水引進雨水系統。車行道的排水設計,機動車采取雙坡排水模式,路面積水主要通過在道路兩邊的固定間距上設置雨水口,同樣是通過管道將路面積水引進固定位置中。針對國內各地區域性道路的差異,一些非機動車道或者路面狹窄的區域,采用單坡水道排水,這對特殊道路的排水是極其有效的,施工容易,而且也能保證路面的完整性。人行道排水設計,人行道的橫坡坡度是朝向車行道的,根據兩側地勢的不同設置不同形式的擋土墻,為了防止擋土墻上的水流向人行道,還需要在擋土墻上設置截水溝。
3.綠化設計。道路綠化,可以為城市的形象增色不少,也可以改善城市氣候和空氣質量。在進行市政道路綠化設計的時候,應該根據干道的類型進行不同的設計,遵循美學特征和游憩學原理,以生態學為基準進行植物層次性的配置,充分展現其特點。綠化植物的擺放還應該根據地點的不同而進行,在防護型干道上應該選擇可以有效降低噪音、吸塵的植物,比如珊瑚樹、圓柏、桂花、雪松和夾竹桃。這些植物的吸塵降噪功能顯著,能有效吸收有害有毒的氣體,常年呈現一種顏色,觀賞效果也不錯。為了體現綠化設計的層次感,綠色植被的擺放應該遵循喬木群落小喬木群落灌木群落、到草坪的梯度,這樣能夠使景觀效果極佳。在次干道上,因為道路蜿蜒曲折,植被放置應錯落有致有遮有敞,一般情況下放置的植被有草坪、花叢、樹叢、孤植樹、灌叢等。這樣放置可以給人一種曲徑通幽的視覺效果,既體現了園林綠化的整體形象,也達到了防塵降噪的功效。
4.市政道路照明節能設計。市政道路照明建設不僅為駕駛人員和路人帶來良好的視野,保證他們出行的交通安全,還可以降低在陰暗環境下人身財產安全的危險系數。同樣在保證出行安全的同時也應該充分考慮能源的節約,這才是長久之計。良好的城市道路照明,可以及時發現并解決人或者動物在道路上的危險因素,專業設計人員應從布燈間距、供電路、線光源和控制系統等多方面進行考慮,在保證道路照明的基本前提下,設計出道路照明的節能方案,這樣既可以節省資源和成本,又能降低道路照明的維護費用。
四、道路建設設計創新
1.理念創新。隨著社會的進步,“以人為本”的理念漸漸深入人心。市政道路建設影響人們的生活起居,“以人為本”的理念更應該在市政道路建設上體現。以前的市政道路建設主要滿足交通的便利和行駛安全,現在更加注重市容市貌的建設,滿足人們審美的精神需求。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對于推動社會文明和提高城市品位具有積極的作用。
2.生態道路建設設計思路創新。目前,環境污染嚴重,PM值爆表、霧霾天氣、黃塵風沙等惡劣氣候已經嚴重影響到人們的生活質量,所以不管是基于視覺欣賞還是改善環境氣候的因素,生態建設的思路必須全面滲透到市政道路建設設計上來。從建設工程開始就將生態設計作為重點考慮的因素,設計人員必須充分結合道路的特點和環境因素,綜合運用技術指標和方案,進行合理的規劃,達到保護生態環境、防塵降噪的目的。
鋪路的材料選擇上應該盡量選擇熱容量大、反射率低、下墊面溫度高的材料。普通的瀝青和水泥因為下墊面性質的不同,以致太陽輻射的吸收和反射的作用各有差異,例如在炎熱的夏季,白天的瀝青路面地表溫度會達到40℃甚至更高,再加之汽車排出的二氧化碳,就會很容易形成“熱浪帶”,嚴重地破壞了地表原來的熱平衡,加重了生態環境的破壞。針對這種情況,道路路面材料的選擇就應該擇優選取。
五、結論與建議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科技的不斷更新換代,人們對城市建設要求越來越高,尤其是市政道路建設,在城市道路的發展過程中,基礎道路設計扮演著重要的環節,與城市居民的生活質量及其城市的經濟發展息息相關。因此,要想從根本上實現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就必須通過對良好設計方法的應用,提升城市道路的應用效益,在城市規劃和建設中,對其道路建設保證設計體系的健全對于城市的發展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