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進勇+洪魁


摘 要:文章通過對2006年傳統射箭賽事興起以來,全國傳統射箭賽事的各種資料進行統計整理,發現傳統射箭賽事的規模日益壯大,各級賽事次數突飛猛進,特別是2012年之后發展速度加快。在展現傳統射箭運動發展現狀的同時,認為目前傳統射箭運動的振興還需要規范至上而下的傳統射箭競賽體系,推動國家級賽事和地方性賽事協調發展,同時注重傳統射箭運動在高校的開展。
關鍵詞:傳統射箭 民族體育 文化復興 體育競賽
中圖分類號:G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1839(2016)10—0117—05
中國是世界上弓箭文化最為悠久的國家。中國傳統射箭從技術到思想,同樣也是全世界最為豐富的國家之一。晚近以來,中國傳統射箭的命運遭遇前所未有的跌宕起伏。盡管在民國時期,傳統射箭仍然是舊中國第5、6、7屆全運會“國術”比賽的項目之一,但解放后,受“舉國體制”以奧運項目為發展重心的新中國體育競賽發展策略的影響,中國傳統射箭一度被廢棄,并陷入瀕臨失傳的危險境地。1957年6月18日至20日在北京體育館舉行的“全國射箭錦標賽”是新中國最后一次有傳統弓參加的競賽活動[1]。自1959年起,中國射箭從設備到技術開始全面西化。中國傳統射箭自此消失彌盡,直至2002年前后,在英籍港人謝素芳的倡導下,再次進入人們視野,并在中國當代射箭泰斗徐開才老師,中國武術界泰斗馬明達老師等人的倡導與支持下,在一批熱心于中國傳統射箭文化的愛好者的共同努力下,再次燃起復興的星火。
近十年以來,中國傳統射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快速發展,全國各地的傳統射箭愛好者紛紛組織起來,共同致力于中華傳統射箭文化的復興,并組織開展了各種形式的民間射箭活動及區域性比賽。近些年,中國傳統射箭在國際上也形成潮流,受到許多外國朋友的喜愛。不但如此,中國各地的射箭比賽更成為世界各地傳統射箭愛好者競相參賽的體育文化盛事。其社會熱情與參與度,大有超越包括武術等其他傳統體育項目的趨勢。
因此,有必要對中國傳統射箭近十年以來的競賽組織情況進行一次詳細考察與分析,從更為宏觀的視角,通過具體數據的排列與比對,對中國傳統射箭的發展產生更為準確與客觀的認識與判斷。
1 推動傳統射箭賽事發展的大事件
2006年7月在青海舉辦了我國自1957年以后的第一次傳統射箭比賽。“7月初,青海河湟射箭邀請賽在樂都縣瞿曇鎮藥草臺舉行。參加這次青海河湟民間射箭邀請賽的有韓國騎射代表隊、中國香港騎射代表隊、中國青海河湟民間騎射代表隊及海東地區六支民間傳統射箭隊共九支代表隊,240名隊員參賽”[2]。這次比賽的成功舉辦,拉開了傳統射箭賽事在青海以及全國其他地區舉辦的序幕。然而第一次由國家體育總局射擊射箭管理中心、中國射箭協會主辦的傳統射箭賽事2007年9月9日在“中國民族射箭運動之鄉尖扎縣開幕。
傳統射箭的研討會對傳統射箭賽事的發展也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2009年5月16日“首屆中國傳統射箭研討會”在北京舉行。在原國家射箭隊主教練、世界射箭冠軍徐開才的倡導和主持下進行了首次研討傳統射箭的專題會議,“本次會議開創了匯聚大陸、香港、臺灣傳統弓界專家學者和弓箭愛好者匯聚一堂和諧交流的先河,在中國傳統弓箭的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并為今后舉辦更加廣泛的交流奠定了基礎[3]”。隨后在徐開才老師的主持下,2010年在杭州舉辦了“中國傳統射箭文化研討會”,2011年在青海舉辦了中國·青海河湟地區(樂都)國際民間射藝研討會以及在哈爾濱舉辦了中國哈爾濱傳統射藝研討會,2012在樂都舉辦了中國·青海河湟地區國際民間射藝研討會,2014年在巴林右旗舉辦了中國首屆傳統角弓研討會。
2014年中國射箭協會傳統弓分會成立是傳統射箭界的一件大事。“2014年8月19日,經中國射箭協會批準,中國射箭協會傳統弓分會成立大會在青海海東市順利召開,標志著中國傳統射箭運動的推廣、普及、發展工作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4]。
2014年在湖南常德舉辦的“全國傳統射箭精英賽”開始設立了全國傳統射箭比賽記錄。2014年11月5日至10日,由中國射箭協會主辦湖南省體育局、常德市人民政府承辦的2014年全國射箭精英競標賽在湖南常德市體育中心舉行,有來自國內的30支代表隊共300多名運動員參賽,這次比賽共創造了16項全國記錄。這次比賽的規則成為后來各地全國比賽的重要參考,對規范傳統射箭賽事規則樹立了標準。
2015年12月4日至6日全國大學生射箭(射藝)邀請賽在上海外經貿大學舉辦。這次比賽是有史以來第一次全國性的大學生傳統射箭比賽,共有來自全國各地39所高校的338名運動員參賽。本次比賽促進了全國各地高校之間的深入交流,展現了全國高校傳統射箭運動開展的規模,展示了全國高校傳統射箭的整體水平,這次盛會將會大大促進傳統射箭運動在更多的高校開展起來。
2 全國傳統射箭賽事概況
通過對全國最近10年傳統射箭賽事的統計結果顯示,據不完全統計,2006年第一次傳統射箭比賽開賽以來全國共舉辦了65次比賽,其中全國性賽事29次,省級賽事28次,高校性質的賽事8次。但從整個比賽的次數來看,我國的傳統射箭運動方興未艾,雖然傳統射箭賽事開始在眾多的省份舉辦,但舉辦的次數與其他運動相比顯得微不足道,有些省份還是近期首次舉辦。高校舉辦的賽事次數與我國2000多所高校的規模也極不相稱。
參賽隊伍多為當地的射箭協會、射箭俱樂部以及小群體組隊參賽,參賽隊員都為業余愛好者,傳統射箭運動不受年齡限制,各個年齡段參賽選手同場比試,比賽氛圍輕松而和諧。比賽所用的器材在遵守賽事規則的前提下,器材的種類和樣式各具特色,比賽期間使用的器材也是參賽選手們討論的熱門話題。比賽器材伴隨著射箭技術水平的提高而不斷改進。比賽期間的學術講座、學術研討會以及國內外選手、射箭組織之間的射箭技術和器材的交流學習,是賽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推動先進的傳統射箭技術和射箭組織運行模式在全國各地得到快速推廣的重要橋梁和紐帶。傳統射箭運動在近幾年剛剛興起給傳統射箭的先行者們提供了廣闊的展示空間,傳統射箭的復興之路才剛剛開始。
如表1所示,從舉辦地點來看,舉辦賽事最多的是青海省,青海共舉辦了17場比賽,接下來依次為:浙江7場,江蘇7場,山東6場,內蒙古4場,甘肅4場,遼寧3場,福建3場,北京2場,安徽2場,河南2場,湖南2場,上海2場,天津、云南、湖北、新疆、黑龍江各1場。
從舉辦地的統計可以看出,青海省舉辦的賽事最多,主要原因是:(1)青海省有射箭的傳統,近些年來國家在青海地區積極推廣傳統射箭賽事,青海地區的比賽有一半是中國射箭協會主辦的。加上地方政府為了帶動經濟發展大力支持射箭賽事的舉辦。(2)青海有射箭的歷史傳統,歷史賦予青海地區承擔起復興傳統射箭的重任。這樣射箭賽事就更容易在青海開展,實際上青海的傳統射箭運動也是最近幾年開始興起的。
浙江、江蘇、山東舉辦的賽事比其他省份明顯的要多,但這三個省份的比賽都為地方政府和民間組織自發組織的比賽,更多的還是以民間自發組織的為主。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是:(1)山東、浙江、江蘇都是文化大省,而且是近年來復興傳統文化的大省。傳統射箭自然受到青睞。(2)這三個省份地理位置是相鄰的射箭運動彼此共同影響共同發展。
剩下的一些省份賽事較少,甘肅和內蒙古也有射箭的傳統和射箭文化背景,射箭賽事開展的相對青海要晚一些,但最近兩年發展迅速,這兩個個省份的射箭賽事有常態化的發展趨勢,屬于后起之秀。除了這六個省份之外剩下的一些省份賽事則較少,且賽事的舉辦年份也更晚。云南、上海、河南等省份是2015年才開始舉辦賽事。這些省份在全國分散開來正說明射箭運動在全國各地陸續得到發展,呈遍地開花,星星之火之勢。弓箭制作商主要集中在內地,弓箭制作地區與射箭賽事舉辦地也有一定的關聯,比如安徽阜陽。
從賽事的主辦方來看,國家體育總局射箭管理中心和中國射箭協會共主辦了14場比賽。最早由國家體育總局射擊射箭運動管理中心、中國射箭協會主辦辦的賽事是2007年9月9日在青海尖扎縣舉辦的“五彩神箭杯”中國民族傳統射箭邀請賽。地方政府和協會以及民間組織共舉辦了50場賽事。
中國射箭協會主辦的賽事相對較少,主辦的14次比賽中有7次在青海省,江蘇、甘肅、北京、安徽、湖南、云南、新疆各有一次。從中國射箭協會主辦賽事的舉辦地可以看出,其主辦的比賽開始重點集中在傳統射箭運動群眾基礎比較好的西北草原地區,帶動草原地區傳統射箭運動優先發展起來。隨著射箭運動的逐步發展,中部地區的射箭運動有了一定的群眾基礎,中國射箭協會開始在湖南、安徽、江蘇等地舉辦賽事,并且在這些地區舉辦的全國性賽事對規范傳統射箭的競賽規則,引導傳統射箭規范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如表2所示,從賽事的舉辦時間上看,2006年至2015年傳統射箭賽事的的次數是逐年增加的,特別是2012年以后比賽的場次規模呈直線上升趨勢,賽事級別也越來越高,舉辦賽事最多的年份是2014年和2015年,據統計2015年的比賽次數達到17次。2014年、2015年賽事最多主要原因有:(1)傳統射箭項目參加人數逐年增加,尤其是內地省份參與傳統弓的人數猛增,為射箭賽事在內地舉辦打好了基礎。(2)2014年8月中國射箭協會傳統弓分會在青海省海東市的成立,使傳統射箭比賽有了更加專業的組織領導機構,便于傳統射箭賽事的規范化正規化發展,有利于射箭賽事在全國各地有序的開展。(3)傳統弓分會里一批傳統弓的先行者們熱衷于傳統射箭運動的推廣和發展,在統一的組織協調下傳統射箭賽事的規模和級別越來越高,影響力也越來越大。
從舉辦傳統射箭賽事的歷史來看,最早舉辦的賽事是2006年7月在青海樂都縣瞿曇鎮藥草臺舉辦的“2006年青海河湟射箭邀請賽”。樂都縣從2006年開始,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4年、2015年共舉辦了7次比賽。且都是全國性賽事,賽事的規模越來越大,并且在2015年創下了參賽隊伍有105支參賽運動員有1057名的記錄。
另外青海省共和縣也在2006年9月26至28日舉行了“2006年首屆“青海湖杯”全省民間傳統射箭邀請大賽”,“青海湖杯”從2006年開始,2007年舉辦第二屆,2009年舉辦第三屆,青海省共和縣共舉辦了3次此類比賽。2014年的青海省運會的射箭比賽也在共和縣舉辦,共和縣的4次比賽都為地方政府舉辦的省級比賽。
舉辦時間稍晚點但影響力比較大的是在青海尖扎縣舉辦的“五彩神箭杯”國際民族傳統射箭邀請賽,從2007年開始到目前為止共舉辦了5次,分別是2007年、2009年、2010年、2012年、2014年,“五彩神箭杯”賽事規格高,從2007年開始,賽事一直是由“中國射箭協會”主辦,青海省體育局承辦的。參賽隊伍和參賽人數眾多,2007年首屆賽事參賽人數就達到了530人,往后的比賽參賽隊伍和人數越來越多;賽事時間穩定,每次比賽時間都定在9月初舉行,是目前全國所有賽事中延續性最強的賽事。
青海地區傳統射箭比賽成功和持續性的開展,將會推動內陸其他地區傳統射箭賽事廣泛的開展,從而帶動全國傳統射箭運動的振興。
同青海的傳統射箭賽事相比,其他省份舉辦的賽事時間要稍晚一些,大多為民間組織主辦和承辦的賽事,但從2010年之后“國家體育總局射箭管理中心和中國射箭協會”陸續開始在內地主辦傳統射箭賽事,比如2011年在南京,2014年在湖南常德,2015年甘肅天水和云南石林的比賽。內地的大型賽事比較分散,舉辦賽事的延續性不明顯,賽事的延續性方面青海省優勢比較突出,首先青海射箭運動群眾基礎好易于開展,有射箭的傳統,其次當地政府大力支持射箭賽事的開展,來帶動當地經濟文化的發展。近幾年隨著內陸地區傳統射箭運動的興起,眾多的省市開始舉辦傳統射箭比賽并且賽事規模不亞于青海和內蒙古地區。
從賽事的規模來看,國家級賽事規模越來越大,參賽地區也越來越多,“2015年首屆中國青海國際民族傳統射箭精英賽”的規模最大,參賽隊伍105支,參賽人數達到1057人。其中境外運動員92名、省外運動員70名、省內運動員895名。
這次比賽規模如此之大的主要原因有:(1)賽事主辦方實力強,賽事級別高,主辦方為:中國射箭運動協會 青海省體育局 青海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青海省海東市人民政府 青海省體育總會。地方政府重視出席領導級別高,副省長和省政協副主席出席開幕式。(2)比賽項目多獎金高,本次比賽是我國民族傳統射箭比賽中,賽事規格級別最高、少數民族選手最多、參賽國家和地區最廣、弓種和項目最全的賽事。獎金最高達到2萬。(3)比賽地點在青海樂都,樂都從2006年開始已經舉辦過超過6次的傳統射箭比賽,本省本地區傳統射箭運動群眾基礎好,本次比賽青海地區參賽人數達到895名。據青海新聞網報道,青海省經常參加射箭活動的愛好者近20萬人,經常觀看射箭比賽的觀眾達100萬人之多。
樂都縣連續幾次舉辦傳統射箭國際邀請賽,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作為少數民族地區開展傳統射箭運動的典范,必將對推動和發展傳統射箭運動產生積極深遠的影響。
3 全國性賽事統計分析
據統計2006年以來全國性的傳統射箭賽事共舉辦了28次,其中國家體育總局射擊射箭管理中心、中國射箭協會主辦的賽事有14次。就地區而言,全國性賽事舉辦次數最多的是青海省達到10次,其中中國射箭協會舉辦的就有7次,并且是最早在青海舉辦的,舉辦的全國性賽事延續性也很強。但同樣是傳統射箭群眾基礎較好的內蒙古,全國性賽事只有3次,而且是2012年才開始由地方政府主辦的,目前內蒙古還沒有中國射箭協會主辦的賽事。但內蒙古地區地方政府組織的省級賽事較多,多為符合當地民族特色的賽事。
2007年中國射箭協會主辦傳統射箭賽事到2014年的湖南常德的“2014年全國射箭精英錦標賽”,賽事的規則不統一,對比賽的要求沒有統一的標準。然而湖南常德的這次比賽是中國射箭協會傳統弓委員會2014年1月成立后,傳統射箭首次被納入正式的全國性競技比賽。為促進中國傳統射藝的恢復和傳承,此次比賽制定的傳統射箭競賽規則開始在往后的全國性傳統射箭比賽中使用,比如“2015年安徽阜陽阿利弓箭杯傳統射藝全國邀請賽”“2015年中國.天水秦州第一屆‘李廣杯國際傳統射箭邀請賽”“2015年全國傳統射箭公開賽”都采用的是2014年湖南常德全國精英錦標賽的規則。
全國性賽事的比賽規則有了標準規范,但比賽的參賽隊伍等方面規范度不高,即使是中國射箭協會主辦的全國性賽事,對參賽隊伍及人員沒有嚴格的規定,地方射箭協會、俱樂部以及民間小團體和個人都可組隊報名參賽,更加歡迎國外射箭隊參加比賽,這在保證參賽規模的同時,加強了全國各個地區之間傳統射藝的交流學習,國外射箭愛好者的加入不僅擴大了國內射箭愛好者的視野,國內與韓日歐美等國家射箭器材、射箭組織的運營、射箭技術、射箭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學習將會極大的促進我國傳統射箭的復興。
全國性賽事在規范賽事規則的同時要盡快規范整個賽事的競賽體系,同地方性賽事做好銜接,完善全國的傳統射箭競賽體系。
隨著傳統射箭運動的發展我國的弓箭等器材開始恢復生產,在弓箭等器材的制作方面管理混亂,為了保證器材的質量,減少對人員的傷害,需要借鑒國外的成功經驗制定射箭器材制作的行業標準,規范射箭器材的制作和管理,為傳統射箭運動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4 省級賽事統計分析
據統計,2006年以來省級傳統射箭賽事共舉辦了29次,主辦方多為地方政府、地方射箭協會以及射箭俱樂部、民營企業等,有些賽事是射箭愛好者自發組織的。各個地方根據參賽人數以及地方特色制定相應的規則,賽事的規則五花八門,例如內蒙古地區舉辦的賽事基本上要求使用角弓,比賽靶則為薩仁靶。賽事的延續性不強,青海和內蒙古的賽事有一定的延續性之外,其他地區的省級賽事大多只舉辦一屆就終止了。
省級賽事近些年辦的比較熱鬧,但比賽次數、參賽人數方面與我國34個省級行政單位相比顯得極不相稱,地方賽事興起的同時,除了要保留地方特色之外,還應該規范比賽規則,保證賽事的延續性,舉辦一些與全國性賽事接軌的標準賽事,與全國性賽事相結合形成至上而下的競賽體系。省級賽事的規范將會引領市級縣級賽事的規范化發展。全國傳統射箭競賽體系的完成將會為傳統射箭重返全運會系統打下堅實的基礎。
5 高校賽事統計分析
高校的賽事從2012年開始,共舉辦了8次比賽,最早的一次是2012年在青海黃南州尖扎縣馬克唐鎮由中國射箭協會主辦的“2012年第二屆五彩神箭國際民族傳統射箭邀請賽暨達頓文化節、“五彩神箭杯”中國第一屆大學生俱樂部傳統弓比賽”共有5所高校的25名運動員參賽。隨后蘭州理工大學、山東理工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徐州)、北京、天津等地相繼舉辦了小規模的校內傳統射箭比賽。
同前幾次比賽相比,2015年在上海舉辦的“2015年全國大學生傳統射箭(射藝)邀請賽”,是參賽規模最大的一次。有39所高校338名教師和學生參賽,也是影響力最大的一次,東北、華北、西北、西南、華東、華中、華南地區均有高校參加。此次比賽代表了全國高校傳統射箭的最高水平,是高校間交流傳統射藝的一次盛會。比賽期間通過講座的形式邀請了徐開才老師、馬明達老師以及上海體育局的郭蓓、韓國的弓道協會會長分別從射箭技術、射箭的歷史發展、國際射箭的概覽、韓國的傳統射箭展示等方面向全國各地的參賽選手系統的介紹了傳統射箭。此次比賽將會極大地促進高校傳統射箭運動的發展,包括高校射箭社團、射箭隊的組建,射箭課程的開展等等。華南師范大學就是一個很有代表性的例子,華師射箭隊在此次比賽中獲得了教工組第二名、男子、女子團體第三名的好成績。作為廣東地區最早開展傳統射箭運動的高校,華師有專業的指導老師,華師成立的射箭隊能保證日常的正規訓練,成立的“國術社”致力于對射箭等民族體育項目的推廣,射箭課程在學校的開設為射箭課程的建設積累經驗。華師傳統射箭運動的成功開展將會帶動廣州乃至整個華南地區高校傳統射箭運動的興起。
傳統射箭近些年在高校剛剛起步,高校里面指導教師的配備、社團的組建、射箭課程建設、器材場地安全設施等問題的解決需要各高校相互借鑒交流經驗共同發展。高校在解決場地、師資等問題的同時需要積極組織校內的傳統射箭比賽。各高校之間也要加強交流,多組織地區間的射箭比賽,積極參加全國性的高校射箭比賽,利用比賽等形式擴大射箭運動的影響力,使更多的學生從射箭運動中得到鍛煉。
傳統射箭賽事在高校剛剛興起,高校是開展傳統射箭運動最理想的場所之一,擁有眾多的優勢條件來開展射箭運動,隨著射箭運動在高校的興起,傳統射箭也會像高校里的其他運動項目一樣開展多種多樣的賽事形式。高校傳統射箭賽事的興起是大勢所趨,重要的是要引導傳統射箭走上復興民族體育的正確發展道路。
6 結語
我國傳統射箭賽事興起的同時,也應該看到我們與日韓等國家的差距,同韓國奧運會射箭成績相比,第20—30屆奧運會韓國共獲得34枚獎牌其中19枚金牌,而中國獲得了9枚獎牌其中1枚金牌,韓國明顯處于領先地位,傳統射箭韓國參與人數也是多于我國的,我國的射箭愛好者也參加了韓國舉辦的傳統射箭賽事,成績與韓國還是有明顯差距的。馬廉禎老師2004年在《淺談日本弓道——讀鄧.杜普羅斯培洛《弓道》有感》[5]一文中,對中國傳統射箭的沒落而感到惋惜,然而近些年傳統射箭的快速發展卻為中國傳統體育項目的復興帶來了新的氣象。特別是大量賽事的出現,某種意義上說明了中國傳統射箭的復興正在邁入快車道。當然,與其他項目相比較,2010年以后,特別是從近兩年我國傳統射箭賽事的發展來看,總體比賽次數還是較少,但值得慶幸的是,射箭賽事次數逐年增加,參賽規模、參賽水平逐年提升,比賽規格越來越高。隨著射箭賽事規范性和賽事延續性的不斷增強,群眾參與度和賽事影響力的不斷提升,傳統射箭將成為全民健身和教育系統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那么傳統射箭項目重返全運會系統,在各級運動會以及高校綜合性體育賽事中成為廣受歡迎的常設運動項目必將得到相關部門的認可。
我國的傳統射箭運動方興未艾,復興中國的傳統射箭,中國的傳統射箭運動重返世界領導地位,還需要傳統射箭運動的先行者們規范至上而下的傳統射箭競賽體系,推動國家級賽事和地方性賽事協調發展。這方面,徐開才老師、馬明達老師、謝肅方先生等都通過各自的努力,為中國傳統射箭的發展做出了主要的引導性貢獻。特別是徐開才老師的《射藝》、馬明達老師的《中國古代射書考》[6]、馬明達與馬廉禎老師的《中國古代武藝珍本叢刊》等重要的技術性與學術類成果的問世,為中國傳統射箭理論體系的建構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并且提出了要復興包括中國式射箭在內的一批民族傳統體育的愿望。
參考文獻:
[1]徐開才.射藝[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3.
[2]青海新聞網.展示民族特色 青海舉辦河湟民間射箭邀請賽[EB/OL].(2006-7-26)[2016-04-15].http://www. qh.xinhuanet.com/misc/2006-07/26/content_7614417.htm.
[3]中華弓會.2009中國傳統射箭研討會圓滿成功[EB/OL].(2009-5-18).http://www.lieku8.com/forum. php?mod=viewthread&tid=5567.
[4]中國射箭協會官方網站.中國射箭協會傳統弓分會成立大會在青海海東市順利召開[EB/OL].(2014-8-21).http://archerysport.org.cn/news/2014-08-21/445033. html.
[5]馬廉禎.淺談日本弓道——讀鄧.杜普羅斯培洛《弓道》有感[J].體育文化導刊,2004(11).
[6]馬明達.中國古代射書考[J].暨南史學,2003(12).
Investigation on Traditional Chinese Archery Competitions in the Past Ten Years
Feng Jinyong Hong Kui(College of Physical Science,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Guangzhou Guangdong 510006,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rise again of 2006 traditional archery events, the survey of all kinds of traditional archery competitions data shows that traditional archery tournament scale is growing, the number of all levels traditional archery competitions is increasing by leaps and bounds, especially after 2012, the increasing speed is accelerating. In reflecting traditional archery movement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s, at the same time,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traditional archery movement revitalization is needed to regulate the supremacy of traditional archery competition system,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vents and local events,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traditional archery sports carrying ou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traditional archery national sports cultural renaissance sports compet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