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日報記者 陳晨曦 馬劍 車茂立
除了考考考,還有啥法寶
——撬動學校體育的杠桿在哪里(三)
◇ 人民日報記者 陳晨曦 馬劍 車茂立

2016年初夏的一天,北京大學的體育場上迎來了一批不尋常的學生運動員,在全國大學生戶外運動團隊挑戰賽上,選手們拋彩球、攀天梯、敲同心鼓、做袋鼠跳,參與的都是充滿趣味且易于上手的拓展項目。雖然烈日炎炎,但選手們的參與熱情卻非常高。共青團中央新時代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中心主任刁鐵民說:“這些孩子不見得有很好的體育天賦,但這些項目本身就不過于強調身體素質,而是突出團隊意識和參與性、趣味性。讓孩子主動參與運動,比單純增加體育課、強制規定鍛煉時間更有效果,也更有意義。”
挑戰賽的方式是一種嘗試,刁鐵民的愿望帶有一份期待,但在現在的校園中,用體育考試做“指揮棒”、用“一票否決”當考核標準似乎還是更為行之有效的方式,但在“一槍定勝負”“一刀切”的背后,卻也存在急功近利、簡單粗暴的隱憂。
全國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推行中考加試體育,考試的“指揮棒”效果已經顯現。根據2014年全國學生體質健康調研結果,7~22歲青少年兒童的體質健康整體有所改善,其中14~16歲是一個高水平階段,這正好得益于初中體育考試。但是,小學低年級,高中二、三年級,大學階段,都是青少年體質健康的低水平階段,并且20多年沒有改善。
有數據顯示,美國60%的孩子癡迷體育,80%的孩子有擅長的體育項目,體育鍛煉的習慣已經從小養成。南京理工大學動商研究中心主任王宗平表示:“我們不一樣,孩子即使有時間也不去鍛煉,真正鍛煉身體的孩子不到10%。”
北京體育大學教授祁國英曾經在體育中考現場目睹過這樣一個場景:一名考生拼盡全力跑完了1000米,在操場上特意為學生準備的臉盆前嘔吐。在得知自己成績達標之后,考生抹了抹嘴,恨恨地說:“我以后再也不會跑步了。”祁國英說:“考試確實能在短時間內提升孩子的身體素質和運動水平。但是,如果學生對體育課內容和體育考試的方式非常厭惡,就會影響他對體育的興趣,這就使得體育中考成為‘雙刃劍’。”
但是,在沒有更好替代方法的現實情況下,考試仍是在數據上改善青少年體質的最大法寶。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體育衛生藝術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吳鍵就表示:“將體育考試適度引入高考,一直是一個研究的熱點。現在一些高校,如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廈門大學等,將體育計入自主招生的考試成績(有的是作為加分方式),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嘗試。”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中小學體育教研員余立峰則表示:“體育中考的‘指揮棒’作用是明顯的,體育一旦加入高考,全社會都會關注。但從運動本質講,如果人的運動習慣要靠考試來引導的話,是一個很功利的行為。我們目前采取這樣的方法是形勢所迫,因為沒有更好的辦法來改變人們的認識。”
體育中考年年考,學生體質監測也會在每年提供一個詳盡的青少年體質健康的大數據,但往往跌多于漲,憂大于喜。對此,從事體質健康方面研究的祁國英也有自己的思考,他認為目前體質測試的指標體系“有偏頗之處”——“更側重于運動素質的評價,而并非是對體質健康的評價”。
體質健康共有4項標準:體成分(身體里的脂肪含量)、心血管功能、柔韌度、肌力(肌耐力)。祁國英認為,這幾項標準,用醫學方法測比用運動方式測更科學,而且可以通過第三方組織來抽查和監控。如果用普查學生鍛煉的方式來完成監測,效果不一定好,而且還可能讓學生在枯燥的測試中失去運動興趣。
此外,由于我國地域廣闊,各地執行的標準和項目設定上也應適當調整。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邱隘鎮實驗小學校長沈斌表示:“公布各個學校的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有利于促使學校和教育局更加重視學校體育。但是現有的學生達標標準不是特別合理,沒有考慮到地域差距,各個區域的孩子體格不一樣,卻沒有針對不同地域的差異化標準,比如實心球對江南孩子難度就有些大了,很難達標,有些考核項目值得商榷。”
余立峰說:“我覺得這個標準設計是比較難的,應該找專家來做,可以參照國外的青少年體能標準。我們應該對這么多年來國家連續收集的相關數據進行科學分析,制定更加科學的標準。”
在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出臺的《關于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意見》中,把學校體育工作列入政府政績考核指標、教育行政部門與學校負責人業績考核評價指標。對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持續3年下降的地區和學校,在教育工作評估中實行“一票否決”。如此嚴格的標準,讓體育的“指揮棒”變成了“殺威棒”,足見對青少年體質的重視。但“一票否決”如何落實,棒子能不能打到位?卻也存在難點。
沈斌就對“一票否決”制度的落實有些憂慮,“落實非常困難,就是看主管領導能不能使之堅定落地”。吳鍵則表示:“現在教育部的計劃是,2016年安排教育專項督導,以督導的方式來評估、推動學校體育工作。督導是對政府工作的評價,評估不合格,應當問責領導。”
此外,還存在數據真實性的問題。王宗平說:“現在大部分數據是學校自己測試并上報的。教育部2014年年底抽調一部分大學的專家學者,對全國31個省市區的中小學和大學進行體質抽測,抽測的學校是萬分之八,抽測的學生僅僅是萬分之六,比例很低。我認為,抽測應該增加樣本,而且必須堅持第三方測試。”
北京香山小學體育老師齊超說:“對學生體育而言,‘一票否決’肯定是好事。上個月的海淀區運動會,各個學校都有分數,如果排到后面,校長就會到區里接受批評,這肯定會對校長有觸動。明年北京市海淀區將統一進行體質測試,之前是抽測,現在全部學校都要參加,全區還要公布成績,力度是在增加,但還是要有監督機構來監督,來保證政策的落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