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春強 劉國安
對管線GIS管理系統中的動態管理的建議
袁春強 劉國安
隨著地下管線工作的全面開展,相應的地下管線信息系統也要隨之而建立。然而,根據多年運行情況看,系統運行得不到后期動態更新的有力維護,系統管線就失去了真實性、現實性 ,究其原因:一是外業維護不到位,二是內業維護繁瑣,數據更新滯后,甚至遺漏。故此,就內業錄入對系統建設提出一點看法,供參考。
隨著地下管線普查結束,管線數據動態更新是個至關重要的問題,動態數據的更新情況,決定了系統管線的真實性、現實性和可信度。
在普查結束后,管線新增補測不一定是原有的探測單位來完成,而對于新增管線的數據入庫,給系統管理使用方產生了很大的技術壓力,這些數據如何與系統中存在的數據對接,都是業主方面臨的一個難題。
1.數據入庫的格式的多樣化
我們認為,系統開發時,應當考慮到可以接收各種格式的數據文件來完成入庫工作。例如,現在用戶普遍熟悉的Excel表格數據文件。
數據文件內的數據字段的排列是可以由用戶隨時任意定義的,而不是固定不變的,例如,點表的點號、附屬物、特征、縱坐標(X)、橫坐標(Y)、地面高程(H)、備注等等字段,與Excel 表中的對應數據,可以建立一個Excel列與系統數據庫點表字段名的對照表;線表的起點號、終點號、起點管頂高程、終點管頂高程、起點埋深、終點埋深、道路名稱、建設日期、備注等等字段也是可以建立相應的對照表。通過對照表,這些字段的內容就可以從竣工測量Excel表里的對應列直接轉入系統的標準數據結構中。
2.數據結構的簡化
數據結構的簡化,可以使竣工測量單位容易理解。以下是點表簡化后的數據結構:

探測數據字段 竣工采集字段 備 注管線子類碼 系統自動生成圖上點號 系統自動生成物探點號 物探點號特征 特征附屬物 附屬物井蓋材質 井蓋材質井蓋類型 井蓋類型井蓋規格 井蓋規格位移后的圖上點號的位置縱坐標位移后的圖上點號的位置橫坐標偏心井位縱坐標 縱坐標橫坐標 橫坐標地面高程 地面高程角度權屬單位代碼 權屬單位名稱 系統自動轉換為代碼建設年代 建設年代井底深 井底深點符號編碼 按附屬物或特征由系統自動轉換為代碼路名代碼 路名 系統自動轉換為代碼圖幅號 系統自動計算備注 備注是否接邊點 接入點號 從系統中查取管線所在區
以下是線表簡化后的數據結構:

探測數據字段 竣工采集字段 備 注管線子類碼起點物探點號 起點物探點號 與點表編碼同連接方向 連接方向 終點物探點號起點埋深 起點埋深 雨污排水管注管底埋深終點埋深 終點埋深 雨污排水管注管底埋深起點管頂高程 起點管頂高程 雨污排水管注管底高程終點管頂高程 終點管頂高程 雨污排水管注管底高程材 質 材 質埋設類型 埋設類型名稱管徑 管徑 直徑或寬X高或內徑+外徑(熱力)建設年代 建設年代管線權屬單位代碼 權屬單位名稱管線通道權屬單位代碼線型 基本上均為空管,系統處理電纜條數電壓值壓力值 壓力值 高壓 中壓 低壓管塊或套管總孔數 套管總孔數本權屬占用孔數 新建為空套管尺寸 套管尺寸路名代碼 路名流向 流向 0~起點到終點、1~終點到起點備注 備注 工業、熱力等流體類型或內容管溝標志碼線編碼管線所在區
經簡化后,數據簡潔,竣工數據輸入簡單,但基本數據滿足系統要求。
3.標準名稱與代碼轉換
數據庫中的若干字段采用代碼表示,是數據建庫的通用習慣。但是,我們在要求提交竣工測量數據文件時,凡是代碼,盡可能采用中文較好。在竣工數據輸入時,使用中文名稱比代碼要更直觀和容易發現錯誤,而人們更習慣于對中文名字描述的理解。
線表大部分字段無需轉換。需要計算的字段主要是線段端點的地面高、管外頂或管內底高程與埋深之間的轉換。道路使用道路名,通過標準的道路名稱與代碼數據字典來轉換為道路編碼。
竣工測量采集的數據需要與系統中的數據進行對接,一般有以下幾種情況:
1.由一個系統中的一個或多個存在的點出發,埋設了新的管線。
這些存在的點,在竣工測量數據點表中稱作接入點。接入點的點號,應按系統中的點號為準。
這種情況比較方便,除了系統中的一個或多個點與新數據的線段的端點重合外,管線段都是新加的線段記錄。
查找重合點的方法是:第一種,在竣工測量作業后,可使用點的坐標在系統中進行搜索,看哪些點是坐標重合點,并由權屬單位確認重合點位的正確性。第二種,先在系統中查找新管線的起始點,然后將該點作為出發點增加新的管線段。
這一類新管線與老管線的對接點,通常是與原來已經存在的井或是原來的預留口連接。
2.接到已知管線段兩端點之間的點,該點作為一個新點,可以是個具有附屬物的點,也可以是沒有附屬物的三通點或三分支點。由于該點在系統中不存在,所以,系統可以采用竣工測量提供的點位坐標在系統中的某線段上插入該點,完成該點的記錄增加工作,成為系統中的一個已知點,這個點就成為新管線數據的接入點,然后就可以按上述方法加入新的管線段。這是兩步走的方法,先加個點,再增加線段。
3.與系統中任意點或線段不相接的獨立新增管線。
這種情況是新的道路建設好后,在該道路上的管線本身已經成形,但是,與原來的管網尚未接通。所以,這些數據是與系統中的管線沒有對接的點的。
4.在系統的兩個已知點間增加一個管線段。也就是將原來不連通的管線完成貫通。
5.由系統中的一個點與另一個已知線段的兩個端點間的一個點形成新的線段。
上面4、5兩種情況是第3種情況的延續。當已經入庫但未對接的新埋管線需要和系統中的管線對接時,就需要這兩種情況下增加的對接線段。
6.系統中點與線段的更新問題。包含了兩個操作:一是刪除或標注作廢的點和線段,另一是新增改造過的點和線段。
竣工測量數據與系統數據的對接,需要多方合作,即權屬單位、設計單位、系統管理單位和竣工測量單位。
系統的更新和維護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一方面系統維護和應用對城市的建設發揮了極大的作用,對于城市施工改、擴建提供了地下管線的空間分布;另一方面,地下管線信息系統更需要更新和維護,以保證地下管線信息系統的自身價值;第三方面,完善系統功能,降低系統使用和維護難度,提高數據更新效率,避免更新數據的積壓、遺忘、遺失。
(作者單位:河南省航空物探遙感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