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澤生
鋼筋混凝土主體框架結構施工技術
趙澤生
隨著我國建筑工程數量以及規模的大幅度增加,其對施工質量以及施工進度要求更加嚴格。當前鋼筋混凝土主體框架結構施工技術應用較為廣泛,其具有施工速度快、抗震性能高以及布局靈活等特點,可以有效保證施工質量以及施工進度。本文分別對鋼筋混凝土主體框架結構施工技術涉及到的施工前期準備工作、模板支設施工、鋼筋相關作業以及混凝土相關施工等環節實施科學解析,從而為保證鋼筋混凝土主體框架結構施工質量以及施工進度提供一定的參考。
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實際施工作業前,相關人員應做好技術交底、工藝操作培訓工作,重點對施工圖紙進行仔細研究,從而制定出科學合理的施工方案。同時還要建立相應的主軸線網絡,從而對建筑地面水平控制基線以及標高基準點進行精確定位,這樣可以保證定位放線質量。
對于模板支設施工來說,施工人員應做好下列3個方面工作。
1.模板安裝前的相關檢查
一般來說,模板澆筑作業前,施工人員應對承重架和加固支撐扣件擰緊程度進行嚴格檢查,然后根據定位軸線對構件的幾何尺寸進行精確測量。同時依據工程混凝土重量、建筑測壓以及施工承載量等方面要求,模板應具有一定的強度以及穩定性,這樣可以方便施工人員進行安全施工。尤為重要的是施工人員應對模板施工使用的各種機械器具實現嚴格檢查,從而保證施工質量。
2.模板安裝過程的質量控制
支模作業前,施工人員根據相關施工方案對各個模板進行編號,這樣可以有效保障安裝以及拆卸質量,避免出現漏裝以及泥漿流失等問題。實際施工階段,當梁板跨度不小于4m時,模板起拱程度為跨度的1~3‰。并且在混凝土澆筑作業前對已清理的模板表面涂抹一定厚度的隔離劑,這樣可以避免硬化過程中出現混凝土和模板粘連問題,而這種問題對脫模作業質量影響較大。一般來說,施工人員使用的隔離劑應保證不會出現粘結、脫落以及污染墻等情況。
模板安裝過程中,施工人員應使用一定的防護手段:首先施工人員使用塔吊將模板吊裝就位,其需由人工實施精確扶正,這樣可以避免已綁扎好鋼筋對面板產生的損壞;其次模板板面容易遭受焊火燒壞,因此施工人員在模板附近實施鋼筋、鋼管電焊作業時,可以使用鐵皮墊隔方法進行實際保護;接下來施工人員應在模板安裝前做好電管、水管的布設作業,然后依據相關圖紙安裝已就位的模板;最后混凝土澆搗和振搗作業前,振動器避免與板面進行直接接觸,這樣保證面板完整程度,并且對振搗時間實施嚴格控制,其可有效限制模板變形量。
3.拆除模板作業
施工人員應依據施工現場溫度變化程度,確定相應的混凝土初凝時間,從而計算出模板的拆除時間。一般來說,混凝土初步凝固后,墻體實際強度應保證超過12N/ mm2,施工人員應及時松動穿墻拉桿,從而使得混凝土墻體和模板表面進行脫離,然后對拆下的模板使用清潔劑進行處理,并且避免使用鐵刷以及鐵鍬對混凝土邊角造成的破壞,同時保證混凝土殘渣自然脫落或使用木鏟刮除。當側模板不會對混凝土表面和棱角造成損壞時才可實施拆模作業。
鋼筋相關作業前,檢測人員需依據相關質量標準以及規范對現場鋼筋實施隨機抽查質檢,并且保證現場鋼筋加工使用的鋼筋數量、品種以及規格滿足相關設計要求,同時混凝土澆灌作業前,施工人員應對鋼筋工程進行質量驗收。
1.前期準備
施工人員應保證捆扎器材、鐵絲和保護層墊塊數量滿足施工作業需求,然后其應對模板內部的垃圾進行清理,根據相關物料規格使得鋼筋接頭位置彼此錯開,并對各個模板進行標號。
2.柱鋼筋綁扎
首先施工人員應將箍筋綁扎垂直于受力鋼筋,并保證箍筋彎鉤疊合處和應沿受力鋼筋方向、扎牢箍筋轉角處和縱向鋼筋的交叉點彼此錯開。其次依據軸線垂直傳遞后的柱頭位置線進行接長處理,并在誤差允許范圍內對柱頭位置實施有效調整,從而確保柱頭軸線上下各層基本保持在同一鉛垂線上。再次對于豎向主筋的接頭位置進行調整,使得其接頭位置彼此錯開,并對箍筋加密范圍實施嚴格控制;接下來施工人員應利用箍筋將柱筋固定在下層柱的鋼筋露出樓面部分,這樣既有利于上層鋼筋的搭接作業,并且避免出現偏移。最后對于梁鋼筋來說,其應安置在柱豎向鋼筋內側,并保證其位置的準確性以及調整好相應的垂直度。
3.梁、板鋼筋綁扎
首先梁鋼筋綁扎結構如下圖所示,施工人員應保證柱節點區的加密箍綁扎質量,并且使得縱筋錯開連接。尤其板鋼筋安裝過程中,施工人員應依據相關要求間距對縱橫向主副筋進行預先開線,并將其精準定位在板支座面處負筋位置且彎鉤朝下。同時施工人員應將四周各個鋼筋交叉點進行牢固捆綁,并將其中間部分進行梅花式扎牢,然后保證雙向鋼筋網片的交叉點扎牢程度,并且禁止踩下板上部的負筋,尤為重要的是保證懸臂板的受力鋼筋安置相應的鋼筋撐腳。

梁鋼筋綁扎結構圖
4.鋼筋穿扎
對于板跨中主筋來說,其應穿插在梁上主筋下面,而板支座負筋則位于梁上主筋上面,同時保證次梁底層鋼筋應位于框架梁底層主筋上面。實際綁扎作業階段,施工人員應保證使用材料材質達到相關標準要求,其具體數量、間距以及位置綁扎滿足施工需求,并且確保綁扎牢固。針對板、次梁和主梁交接處而言,一般板鋼筋位置在上面,次梁鋼筋則在中間,而主梁鋼筋主要在下面。梁鋼筋綁扎作業過程中,施工人員應在已支撐好模板上使用傳統方法進行鋼筋綁扎支架搭建作業,其實際支架間距需依據相應梁尺寸以及重量進行確定。
當施工人員完成鋼筋綁扎作業后,其需做好保護層墊塊鋪墊工作,并依據相關要求計算出相應的鋼筋保護層厚度,墊塊水泥砂漿比例為1∶2,一般來說,設計間距應為每平方米1塊。
一般來說,整個建筑工程需要使用大量的混凝土,因此施工人員應依據相關材料配比,并遵守嚴格的施工技術規范,同時做好混凝土澆筑和后期養護工作。
1.混凝土運輸作業
當施工人員使用攪拌機對混凝土進行均勻攪拌后,其需使用運輸車輛將混凝土運輸至澆筑模板作業區域。通常混凝土主要處于半流體狀態,實際運輸過程易出現流失或減少等情況,所以需要做好運輸車輛的密封保護,從而避免出現混凝土材料的損失。而混凝土較長時間放置時,其會出現凝固變質問題,因此需要施工人員在混凝土攪拌到澆筑完成時間范圍內,盡可能降低混凝土運輸次數、路程以及時間,尤其需要保證施工采用的混凝土勻質性,防止出現混凝土分層離析和初凝情況。
2.混凝土澆筑作業
首先混凝土澆筑作業前,施工人員應對模板和支架的標高、位置、尺寸進行嚴格測量檢查,并對其內部垃圾以及積水實施重點清除。其次對于澆筑層的厚度實施嚴格控制,其參考因素包括混凝土性質、結構部位、振搗方法以及配筋形狀。接下來應可能采用連續性澆筑方式,這樣可以避免時間差異導致的不均勻裂縫情況,如裂縫難以避免時,其應在受力較小部位設置相應的施工縫。最后混凝土振搗質量,其能減少氣泡或者空洞數量。
3.混凝土養護作業
養護人員應保證混凝土凝結以及硬化均處于最佳溫濕度條件下,這樣可以保證水泥的水化作用。當混凝土成型則需采用相應的保護措施,如覆蓋、澆水以及保溫等,對于大面積混凝土養護時,其需依據相關水化熱計算數據確定覆蓋塑料布面積。
綜上所述,對于鋼筋混凝土主體框架結構施工技術來說,實際施工效果較為明顯,因此其具體應用過程中,要求施工人員做好整體工程各個施工環節的質量控制工作,同時嚴格遵守相關施工標準以及規范,這樣才能從根本上保證施工質量以及施工進度滿足工程要求。
(作者單位:河南黃大建設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