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海輝
喀斯特地區客專隧道滑塌處理技術探討
謝海輝

本文就喀斯特地區客專隧道滑塌事故,分析了其滑塌的原因,以及提出了處理方案,為同行提供了參考。
大獨山隧道D1K860+770~+510段通過地層巖性為泥巖、泥質白云巖、泥灰巖<23-4>。圍巖級別為Ⅳ級,襯砌類型采用Ⅳb型復合式襯砌及支護,施工方法為臺階法加臨時橫撐。該段洼地處于瓦窯田-營盤坡-蜂子巖溶一帶,為區域內大型巖溶洼地。 線路左側700m范圍內為宋家莊,線路右側300m范圍內為新寨村,此段落有多處溶蝕洼地,多處漏水斗,存在豎向巖溶管道。
2013年3月22日16時,大獨山隧道2#橫洞承擔正洞掌子面里程為D1K860+636,揭示圍巖巖性為薄層狀泥巖、泥質白云巖、泥灰巖互層,巖質軟,巖層產狀平緩,節理陡傾裂隙發育,裂隙水發育,圍巖破碎—極破碎,巖溶發育,為軟弱破碎帶,巖體被切割后多呈小碎塊狀;該段對應平導里程為PD1K860+601,平導掌子面揭示圍巖巖性為灰、灰白及灰黃色薄層狀泥灰巖,巖層產狀平緩,節理發育,巖體較破碎,基巖裂隙水較發育。
掌子面開挖后拱心部位滑塌,帶動拱部圍巖垮塌,垮塌高度約3.5m,垮塌帶動圍巖偏壓及拱頂承重,造成D1K860+645~+636段初支拱架變形,最大收斂沉降40cm,最小收斂沉降11cm。D1K860+645~+636段初支變形段架立內層拱架,并于拱腳及拱腰處設置φ42×3.5mm鎖腳錨管。3月25日17時掌子面拱頂120°范圍再次垮塌,塌穴深度擴至5.5m左右,D1K860+664~+645段初支拱架變形段,受垮塌偏壓變形,收斂沉降5~15cm,D1K860+645~+636段初支拱架變形,收斂沉降擴大至15~47cm。3月27日19時掌子面受裂隙水侵蝕,拱頂再次滑塌,滑塌廢渣高度已超拱頂,拱頂垮塌高度無法預測。
D1K860+664~+636段初支變形段先架立內層I22a型鋼拱架支護(間距按0.5m施作),并于拱腰及拱腳處施做鎖腳錨管,錨管長5.0m,注1∶1水泥凈漿,防止變形擴大。D1K860+664~+636段初支變形段進行徑向注漿加固處理,注漿孔按0.8m*0.8m布置,孔深5m,注漿采用水泥凈漿(水灰比 1∶1),注漿壓力0.8~1.2Mpa。掌子面洞渣堆積體及拱頂松散洞渣進行花鋼管注漿臨時加固處理,注漿采用水泥凈漿(水灰比1∶1),注漿壓力0.8~1.2Mpa。注漿固結后,掌子面掘進采用三臺階七步法。
1.塌空區處理
對本隧道D1K860+629.7~+625.6段按Ⅴc級圍巖施工,安裝2榀Ⅰ22a鋼拱架,拱架間距為60cm。鋼拱架安裝時,要求拱架的拱頂高度比拱頂的設計高度高20~30cm,作為拱架沉降量。連接鋼筋及網片按設計及相關規范進行施工。鋼拱架定位后,施做Ф42*3.5mm的鋼花管鎖腳錨管,每根鎖腳錨管長度為4.5m,每邊各施做4根,(即上部弧形導坑每榀設置8根)。按設計要求的20°或40°角度施做,鎖腳錨管與拱架采用“U型”或“L型”卡搭接滿焊。注漿飽滿。
同時為了有效地對臨時加強塌空區的穩定性,待拱架安裝完畢后,在D1K860+629.7處拱架背后設置豎向Ф42*3.5mm的無縫鋼管,長度根據現場實際確定,即拱架至上方圍巖面的長度。環向間距設置為50cm,與拱架焊接牢固,空腔中間設置一排水平縱向Ф42*3.5mm的無縫鋼管(水平縱向鋼花管頂至掌子面),水平鋼管根數與豎向鋼花管根數相同。然后進行噴射混凝土施工。塌空區采用泵送C20混凝土,泵送砼要求至少分兩次分層泵送,預埋5根Ф108*6mm的泵送砼鋼管。對稱設置。
其中一根泵送砼的預埋鋼管頂至塌空區的最高處。第一次泵送砼采用預埋最低的鋼花管泵送,左、右對稱泵送砼,以免造成偏壓,當泵送砼高度達到拱頂2.0m以上后停止泵送砼,待第一次泵送砼結束24h后,再采用預埋較高的泵送砼管進行第二次砼的泵送,同樣,左、右對稱泵送砼,以免造成偏壓,當左右兩側泵滿后,再采用預埋最高的泵送砼管進行砼的泵送,待塌空區砼泵滿后停止砼的泵送。

圖1 空腔內加固鋼管布置示意圖

圖2 預埋泵送混凝土鋼管示意圖
待泵送砼結束24h后,上部弧形導坑與中導坑開挖時,采用三臺階七步法施工,中導坑開挖時,左、右中導坑兩邊錯開距離至少為5榀拱架的長度。上部弧形導坑拱腳處的噴射砼要求擴大拱腳。待中導坑接長后,采用風鎬人工鑿除(嚴禁采用挖機擾動施工)。掌子面開挖前要求泵送砼達到設計強度后,才能進行開挖,其中D1K860+625.6~+615.6段要求采用三臺階七步法開挖施工,待開挖至D1K860+615.6里程時根據揭示的圍巖情況,再確定掌子面前方的開挖方法,是否繼續采用三臺階七步法開挖施工。
2.徑向注漿加固處理
對D1K860+636~D1K860+664段采用徑向注漿,拱部及邊墻加固圈孔深5.0m,隧道注漿參數以隧道圍巖狀況確定,注漿孔采用風機鉆開孔,開孔直徑為75mm,終孔直徑不得小于42mm。再埋入孔口管,孔口管采用φ42mm,壁厚為3.5mm熱軋無縫鋼花管,管長1.0m,管口采取止漿塞措施。注漿鉆孔深度5.0m,注漿孔的布置為環向間距0.8m,縱向間距0.8m,交錯布置。注漿材料采用1:1水泥凈漿液,水泥采用P.O32.5普通硅酸鹽水泥,注漿凈壓力為0.8~1.2MPa。注漿固結后再對侵線部分拱架進行逐榀換拱。
同時對D1K860+636掌子面處塌方體采取注漿,首先對整個碴堆噴射20cm厚C20砼進行封閉,再沿隧道周邊環向120°范圍內布置φ42mm外插角分別約為5°、10°和15°的三排超前小導管。小導管采用φ42mm鋼管,長分別為6m、6.58m、7.22m,分別打入圍巖長度為0.98m、0.99、1.01m,將其一頭加工成30°左右的圓錐形,以利于鉆進施工,鋼管鉆φ6~φ10mm梅花形小孔。制作好的鋼管緊靠拱架上部約5°、10°和15°左右的傾角沿隧道軸向打入巖碴,鋼管環向間距30cm,再在鋼管內壓注水泥漿,并將鋼管與鋼架焊牢,使鋼管與鋼拱連成整體。注漿材料采用1:1水泥凈漿液,水泥采用P.O32.5普通硅酸鹽水泥,注漿凈壓力為0.8~1.2MPa。
隧道塌方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主要是結合了喀斯特地區客專隧道滑塌事故,對隧道塌方的成因進行了分析,并且結合工程實際,提出了處理方案,并對塌方處理的技術和處理效果進行了分析,希望對類似的工程提供一定的借鑒和指導。
(作者單位:中鐵二十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