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秋儒
(邢臺市公路管理處,河北 邢臺 054000)
?
淺談邢衡高速公路南宮段連接線的施工質量控制
任秋儒
(邢臺市公路管理處,河北 邢臺 054000)
南宮段連接線的建造對于道路拓寬處理是比較復雜的,同時要考慮地下水,毛細水和冰凍等綜合因素,南宮段連接線的項目實施有效的解決了該路段的交通瓶頸,實現邢德線、南郝線、青銀高速、邢衡高速、國道106線、國道308線和大廣高速的有效連接,進一步優化路網結構、充分發揮干線公路網的拉動作用,從而滿足邢臺市區域交通和經濟快速增長的需求。
高速;公路; 施工; 質量;控制
南宮段連接線所經過的現有邢德線和南郝線技術標準為二級公路,除南宮西環至終點段路面寬15.0 m,路基寬19.0 m外,其余現有路基寬度12.0 m,路面寬11.4 m。觀測資料顯示,2009年邢德線演宮段交通量達到20 269輛小客車/日,2009年南郝線南便村段交通量達到12 181輛小客車/日,承載運輸任務極為繁重。南郝線路面彎沉檢測抽樣數據見表1:

表1 原路面實測彎沉值
南郝線修建于1996年,全線按照二級公路標準設計,現有路基寬度見表2,瀝青混凝土面結構為“8 cm瀝青混凝土面層+15 cm石灰粉煤灰碎石基層+30 cm石灰土底基層”, 2002年進行了4 cm瀝青混凝土罩面,2006年進行了大修,其中K0+000~K0+221、K0+821~K2+151段加鋪18 cm石灰粉煤灰碎石和8 cm瀝青混凝土路面;K0+221~K0+821段加鋪18 cm瀝青混凝土罩面。

表2 橫斷面寬度一覽表
邢德線在1996年原三級路的基礎上改建而成,全線按二級公路標準設計,現有路基寬度見表3,路面結構為:7 cm瀝青混凝土面層+15 cm石灰粉煤灰碎石基層+30 cm石灰土底基層;邢德線在2011年經過大修,大修方案為(1)K5+134-K11+863段挖除舊路面層,對舊路基層石灰粉煤灰碎石挖補后加鋪5 cm中粒式瀝青混凝土+3 cm細粒式瀝青混凝土(2)K11+863-K+16+434.16段在原有的路面上加鋪18 cm石灰粉煤灰碎石+5 cm中粒式瀝青混凝土+3 cm細粒式瀝青混凝土。

表3 石灰粉煤灰碎石和25 cm水泥混凝土路面
2.1 總體設計
南宮段連接線從起點K0+000至K2+150依托南郝線舊路面結構層后完全新建,南便村段K2+150~K5+134不再沿用南郝線舊路基,改從南便村北繞行,為完全新建路段,K5+134~K16+434.16段為邢德線的加寬升級改造。本項目是連接青銀高速公路國道106線國道308線、省道定魏線的重要公路,在邢臺市公路網中具有核心地位。本項目的實施,將于周圍國省干線相連形成布局合理的快速疏導體系,擔負著邢臺市的過境交通及周邊城區車輛分流的雙重任務,具有疏導過境交通和城區內部交通的雙重功能。
2.2 曲線設計與斷面形式
本項目設計速度為80 km/h,全線共設置12個平曲線,曲線比例36.57%,平曲線最小半徑600 m,大于一般最小值(400 m)。全線設置41個豎曲線,最小凸曲線半徑為60 000 m,最小凹曲線半徑為55 000 m;最大縱坡0.293%,最小坡長200 m。所有縱坡坡度、坡長、豎曲線半徑、長度均大于一般規定最小值。
根據《公路工程技術標準》JTGB01-2003規定、《河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關于邢衡高速公路邢臺段初步設計的批復》、本項目起點至K4+819段路基寬度24.5 m,其斷面組成為:路肩石2×0.25+硬路肩2×3.00(內含2×0.50右側路緣帶)+行車道2×2×3.75 m+左側路緣帶2×0.50中央分隔帶2.00 m。K4+984至K16+234段路基寬度32.0 m,其斷面組成為:土路肩2×0.75(內含路肩石2×0.25 m)+硬路肩2×3.00 m(內含2×0.50右側路緣帶)+行車道2×3×3.75 m+中央分隔帶2.00 m。
路線K4+819~K4+984為漸變段,路基由24.5 m漸變到32.0 m;K16+234~K16+434為漸變段,路基由32.0 m漸變到19.0 m。其中K11+461~K11+521下穿青銀高速段路基寬40.1 m,K11+361~K11+461為漸變段,路基由32.0 m漸變到40.1 m;K11+521~K11+621為漸變段,路基由40.1 m漸變到32.0 m。
2.3 路基高度設計
南宮連接線大部分沿南郝線和邢德線舊路兩側加寬改造,路基高度基本參照邢德線和南郝線舊路路基高度確定。路基高度的設計,首先使路肩邊緣高出路基兩側地面積水高度,同時要考慮地下水、毛細水和冰凍作用,不致影響路基的強度和穩定性。總體來說,建后的設計高比原地面高4.0 m左右。
2.4 路面結構組合及厚度計算
根據交通部頒部的《公路瀝青路面設計規范》(JTJ D50-2006),根據初步設計批復意見、本路交通量、路基設計、筑路材料等具體情況,結合河北省內外高等級公路建設的成功經驗,經計算確定路面總厚度64 cm。
K5+134~K11+863段利用舊路兩側加寬,修建時挖除舊瀝青路面,對已破壞的舊路基層用水泥碎石進行挖補處理,處理深度同原舊路基層;兩側加寬部分鋪18 cm石灰粉煤灰土+18 cm水泥碎石后與舊路基層相平,然后全斷面重新鋪筑4 cm AC-13細粒式改性瀝青混凝土上面層+6 cm AC-20中粒式改性瀝青混凝土下面層。
K11+863~K15+063段利用舊路面兩側加寬(舊路12 m寬);K15+1063~K16+434.16段利用舊路兩側加寬(舊路15 m寬);修建時兩側加寬部分新做18 cm石灰粉煤灰土+18 cm石灰粉煤灰碎石后與舊路相平,然后全斷面重新加鋪4 cm AC-13細粒式改性瀝青混凝土上面層+6 cm AC-20中粒式改性瀝青混凝土下面層+18 cm 水泥穩定碎石基層。
瀝青混凝土路面結構計算采用垂直均部荷載作用下的彈性層狀體系理論為基礎,以路表設計彎沉值作為路面整體強度的控制指標,以瀝青混凝土路面面層和整體材料基層的容許彎拉應力進行驗算。路面設計計算參數的取用根據以往高等級公路材料試驗結果和現行規范中的參考值進行綜合分析后確定(見表4),按照表中參數,經計算擬訂的瀝青混凝土路面結構均滿足設計要求。

表4 材料設計參數表
[1] 程興新,董強,唐嫻,等.公路改擴建工程實用技術[M].北京:人們交通出版社,2007.
[2] 公路地基路堤設計與施工技術規范JTJ(017-96)[S].
[3] 劉真宏,王常才.一般公路加寬改建中幾個問題的探討[J].工程建設與檔案,2004,(3):45-46.
2016-04-11
任秋儒(1982-),女,河南輝縣人,工程師,研究方向:公路維修,公路養護。
U416.1
C
1008-3383(2016)07-007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