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平
(內蒙古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內蒙古 赤峰 024000)
?
交通運輸規劃管理中GIS技術的運用
王 平
(內蒙古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內蒙古 赤峰 024000)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道路交通的承載量越來越大,交通擁堵更是成為時下亟需解決的問題之一。交通運輸規劃管理作為交通管理的先行步驟,是對交通運輸資源的有效整合,制定合理的目標及實現方式,發揮出道路交通資源的最大功效,是整個系統有序、有效運轉的前提。GIS技術即地理信息系統,反映道路交通環境的實時數據信息,該技術在交通運輸規劃管理中的運用,可以有效提升規劃的合理性及管理的有效性。
交通運輸;規劃管理;GIS技術
GIS技術,是綜合地理學、地圖學等不同學科的技術,通過科學的工程信息方式,以計算機為基礎,對地表空間數據進行采集、存儲、分析、建模及可視化操作,實時反映區域環境的現狀及變化。其運轉模式如圖1所示。

圖1
該技術最早是由加拿大測量學家 R.F.Tom linson于1963年提出,主要用于自然資源的信息管理。在20世紀70年代,借力計算機的發展,GIS技術在實際應用層面獲得了較大進展。之后隨著GIS技術與衛星遙感技術的結合,該技術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廣,建立起較為科學的地理信息系統,其技術應用從基礎的數據信息管理轉化為對復雜區域的環境分析、預測工作。GIS技術20世紀80年代才逐漸引入我國,盡管發展時間較短,但我國在GIS技術研發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開發出了較為成熟的國產GIS軟件MapGIS、GeoStar等,具有較高的市場競爭力,在實際應用中進展迅猛。
2.1 數據處理
信息化社會的發展,必然要對基礎的客觀數據信息進行科學的處理,實現對數據的可視化研究。GIS技術對基礎交通環境數據的采集、存儲、分析,以點、線、面結合的方式實現地理交通環境的可視化,直觀的展現交通規劃的真實模型。某一站點的地理坐標可以直觀展現,某一區域的交通運輸情況可以實時查詢,這些都是基于數據處理功能實現的。
2.2 路徑選擇
在數據處理的基礎上,GIS技術可以根據道路流量的大小、擁堵情況,在人為經驗判斷之外,為行駛道路的選擇提供輔助決策,提供最優的行駛路線,節省時間成本。
2.3 地理環境判斷
地理環境的分析判斷在交通運輸管理中意義重大,事先的預判可以有效的降低突發情況對運輸的影響。通過DTM技術,對連續的離散的點進行分析、建模,以三維立體的方式展現某一區域的地理環境,可以直觀的認識環境,避免道路特殊情況給交通運輸帶來不必要的影響。
3.1 優化交通道路的設計
交通運輸規劃的目標在于按照社會發展的趨勢,科學設計交通道路,合理分配,實現交通資源與運輸資源的有機結合,提高運輸的效率,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同時也提高土地的開發利用效率。
傳統的交通道路設計方式,人工測量工作量大,數據的準確性無法得到足夠的保障,工作效率偏低。GIS技術借助衛星遙感技術,實現了精準的站點坐標標注,道路測量誤差較小,加以適當的人工復核測量,基本可以保障零誤差。在精準數據的基礎上,道路設計可以更加的科學合理,避免道路建設的偏差。在城市交通道路規劃中,GIS技術通過基礎數據的分析建模,對規劃的方案進行仿真模擬,實現可視化,并對方案進行可學的預測、評估。既滿足時下的要求,又對進一步優化的可能性提出建議,還可以通過GIS技術中的網格分析、重疊分析及緩沖區分析,借助三維拓撲結構,生成立體化的道路模型,在科學分析的基礎上,對道路的寬度、長度,交通站點的位置進行一定的固化設置,實現全景交通的真實模擬,促進對規劃方案的科學分析,便于決策者直觀的看到成型的設計方案。
3.2 完善交通運輸網絡
交通運輸網絡,既包括線路的規劃連接,也包括道路硬件設施的建設。網絡化的運行,可以實現道路資源的合理利用,利用GIS技術軟件,可以建立基礎的交通數據信息庫,通過歷史數據的分析,結合實時數據,有效的指導道路的網格化規劃,如交通流量大的區域需要適時加寬道路,增加道路數量,合理進行分流,避免交通流量過大帶來不必要的壓力。在交通網格的交叉口,應用結構圖層建立交通信號控制對象,控制相關的數據存儲在基礎數據庫中,以此為基礎建立靜態的交通數據信息庫,對交通網絡中的靜態交通設施,如路標、交通信號燈、監測線圈等所屬信息進行分析、統計,將道路網路的真實數據分路段建立相應體系,便于交通運輸管理中,對各類交通設施進行維護、修理。
3.3 合理引導交通流量
對交通流量進行分流,是提升交通運載量的有效方式。基于GIS技術開發車輛導航系統,可以實時提供路況,合理選擇路線,用戶通過導航接收器在車輛行駛中接收相關信息,及時優化道路的行駛路線,大幅提高車輛行駛的合理性。GIS技術可以對酒店、景點、商業區域等設施的地理位置實現精準標注,通過導航系統,選擇最優行駛路線,同時對于擁堵地點提供及時的提醒,避免車輛行駛進入擁堵區域,最大程度的節省時間成本。
交通運輸規劃管理中運用GIS技術,最為重要的是保證數據庫信息的準確性。由于基礎數據庫規模龐大,類型多樣,對基礎數據的采集提出了嚴格的要求。一定程度上應當參考測繪部門的基礎地理數據,在建模中適時進行檢查復核,確保數據的準確性。GIS技術在交通領域的運用,需要提供實時、高效的圖示、信息、路徑查詢,在數據庫的建立中應當采用較為合理的、簡單的拓撲關系結構,降低信息的冗余度,提高數據的查詢速率。同時加強對交通運輸問題的分析,為系統的優化管理提供經驗指導。
在信息化水平飛速發展的今天,信息的實時性、準確性成為不同行業領域的共性需求。交通運輸規劃管理對信息的要求更為嚴格,只有實時掌握交通數據信息,才能有效的指導工作。GIS技術對基礎數據的采集、存儲、分析及建模,實現了交通信息的可視化,控制部門可以直觀的查看實時交通信息,不僅提升了規劃工作的科學性,更提高了管理工作的效率,對交通運輸的發展意義重大。
[1] 索明亮,梁艷平.GIS在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中的應用[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2011.
[2] 胡吉平,魏際剛,王紅梅.基于GIS的交通運輸規劃[J].鐵道學報,2000.
2015-11-13
王平(1980-),內蒙古赤峰喀喇沁旗人,講師,研究方向:交通運輸工程。
U492
C
1008-3383(2016)07-015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