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星光
11月17日,國家發改委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發改委秘書長、新聞發言人李樸民,東北振興司司長周建平出席發布會,介紹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工作,以及近期出臺的兩個政策文件的有關情況,并就東北地區經濟形勢、東北振興“十三五”規劃、對口合作機制等相關問題,回答了與會記者的提問。
東北振興總體情況
近年來,受國內外市場需求不足,以及體制性、機制性和結構性問題等多重因素影響,東北地區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發展面臨不少挑戰。
今年年初,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的若干意見》,即中發7號文件,這是推進新一輪東北振興戰略的頂層設計和綱領性文件。8月份,國家發改委出臺了《推進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三年滾動實施方案》,圍繞完善體制機制、推進結構調整、鼓勵創新創業、保障和改善民生等四大核心任務,分年度明確了137項重點工作。

11月17日,國家發改委新聞發布會現場
李樸民表示,為進一步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東北振興戰略部署,使中發7號文件確定的政策更加細化、實化和具體化,近期,國家發改委按照國務院要求,在充分征求東北三省、內蒙古自治區和各有關部門意見的基礎上,起草形成了《關于深入推進實施新一輪東北振興戰略 加快推動東北地區經濟企穩向好若干重要舉措的意見》(以下簡稱《重要舉措》),即國發62號文件,從4個方面提出了14項政策措施。一是全面深化改革、激發內在活力。二是推進創新轉型、培育發展動力。三是擴大開放合作、轉變觀念理念。主要包括打造重點開發開放平臺,開展對口合作與系統培訓。四是加強組織協調、充分調動兩個積極性。
同時,結合東北地區不同階段振興工作重點,進一步做好“十三五”時期東北振興工作的整體統籌和布局,國家發改委組織編制了《東北振興“十三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包括三部分,共12章。第一部分主要分析了“十三五”時期東北地區的發展環境,提出了指導思想和振興目標。第二部分從深化改革、創新發展、推進農業現代化、優化產業結構、區域協同協調、完善基礎設施網絡、構筑生態屏障、構建開發窗口、增進人民福祉等方面提出了任務目標。第三部分主要是從強化組織領導、政策支持、規劃管理等方面提出了規劃實施的保障措施。
李樸民指出,為確保將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新一輪東北振興戰略的重大決策部署落到實處、收到實效,國家發改委將會同有關部門進一步抓好落實工作。
一是出臺實施細則。各地區各部門都應在年底前研究出臺具體措施和實施細則,加大政策支持和推進落實工作力度,確保各項政策措施及早落到實處。
二是加強統籌指導。在國務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領導小組的領導下,國家發改委將會同有關部門加強對地方指導,共同研究重要政策、幫助解決重大問題、協調推進重大項目,形成新一輪東北振興的整體工作合力。
三是強化督促檢查。國家發改委將加強調查研究,及時發現問題,定期將相關政策落實進展情況向黨中央、國務院報告。
“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東北地區一定能夠克服當前的困難,進入更好更快更全面的振興發展階段。”李樸民表示。
東北振興“十三五”規劃重在落實
據周建平介紹,《規劃》有以下幾方面特點:一是規劃始終貫徹中央提出的新的發展理念。圍繞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東北振興的戰略部署,圍繞“四個全面”整體部署,從提高發展質量效益為中心,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因地制宜,分類施策,積極推進“四個著力”,即著力完善體制機制,著力推進結構調整,著力鼓勵創新創業,著力保障和完善民生。二是立足于發展新定位問題。針對制約東北老工業基地存在的體制機制性問題,按照問題導向,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十三五”時期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的總體思路、重要任務等。三是在《規劃》編制過程中盡量采取一些新思路,既注重激發地方振興發展積極性,又要做到統籌協調與科學布局,同時努力爭取凝聚各方面共識。
《規劃》提出了十方面的任務,側重于落實方面。一個好的規劃編制起來不容易,但是更關鍵的是在落實上,所以在落實規劃方面也想了一些辦法,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個方面,強化目標任務的落實問題。一個是地方層面,也就是三省一區,包括地市的任務。第二個方面,中央部委層面,如何結合地方的工作,在一些政策、舉措包括開展試點方面重點支持。第三個方面,規劃實施肯定還少不了資金保障問題,提出了用市場化的方式開展融資,包括國家設立東北產業振興基金,對東北困難地區進行保障轉移性支付,重點保障民生。第四個方面,完善了《規劃》實施管理問題。通過以上的方式,把《規劃》制定好,同時把《規劃》落實好。
東北經濟出現大幅度下滑可能性不大
“對東北的形勢看法,我想可以用二十個字來概括:增速偏低,仍在筑底,困難較大,分化加大,亮點不少。”周建平在回答媒體提問時如此說,他從增速偏低、仍在筑底、困難較大、分化較大、亮點不少等一些關鍵詞來做說明。
增速偏低。1-9月份在經濟增長方面,遼寧只有-2.2%,吉林有6.9%,跑贏了全國,黑龍江是6.0%,全國平均水平是6.7%,在全國四大板塊里確實是墊底,增速也偏低。
仍在筑底。吉林、黑龍江和去年比都在回升,另外一些積極因素也在增多。遼寧隨著逐步調整到位,明年會有個很好的發展勢頭。
困難較大。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以后,主觀上和客觀上,三期疊加、需求不足等,不僅對東北,對全國都一樣,東北地區為什么經濟下降大呢?歸根結底還是體制機制問題、結構性問題。
分化較大。這也是東北地區和其他地區不同的地方,省與省之間分化,省內各地市之間發展分化,行業在分化,企業在分化,這四個方面的分化也構成了東北經濟的特點。吉林、遼寧、黑龍江的發展變化很大,區域內部,哈爾濱、長春、沈陽、大連這條中軸線上集中了東北地區大概50%-60%的經濟總量,他們的發展勢頭還很好。但是東北的西部地區,靠近科爾沁草原,因為是沙漠地帶,發展條件更差一點,所以分化就大。另外是行業方面,一些傳統的“原”字號集中的地區和資源型城市的產業行業發展比較困難,而一些新興產業發展比較好。
亮點不少。東北地區雖然存在一些困難,但是發展確實也有不少亮點,從省層面來說,吉林省的發展勢頭比較好,GDP是跑贏了全國的平均水平,固定資產投資、工業增加值和財政收入都是非常好的。也應該看到,東北的新興產業和消費產品產業正在快速發展,一些新的消費亮點也有很大的變化。新松和哈工大的機器人、碳纖維新材料、生物制藥等不少有亮點的地方,遺憾的是目前總規模不大,增速雖然有20%、30%,對地方經濟的支撐作用還不足。
“所以,綜合上面的判斷,總的結論,我們認為東北經濟是在不斷筑底過程中,再出現大幅度下滑的可能性不大,但是三省當中遼寧的情況比較嚴峻,要恢復到正常水平可能要下更大的功夫。吉林省要進一步鞏固好,把這種階段性增長轉變成持續增長,可能也要做一些工作。黑龍江在逐步穩步回升,再加大點工作力度,應該會有一個比較好的發展態勢。”周建平強調。
建立對口合作機制
《重要舉措》要求,組織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與江蘇、浙江、廣東三省,沈陽、大連、長春、哈爾濱四市與北京、上海、天津、深圳四市建立對口合作機制,開展互派干部掛職交流和定向培訓。周建平表示,通過這種對口合作的方式進行優勢互補,取長補短。對東北地區來說,目前關鍵是通過和東部地區對標,來發現自己的不足,更好地改進相關工作。具體來說,有五個層面的含義:
一是政府之間對標,要學會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如何更多地利用經濟手段、政策手段、市場手段、法律手段來管理地方的經濟社會發展,保證經濟處在良性發展,盡可能少用行政手段。二是通過東部地區和東北地區干部建立互派,相互掛職和定點培訓的方式,使人的思想理念轉變,包括發展理念、思路和經濟發展模式方面。三是把東北地區現有的資源優勢和東部資本優勢有機結合起來。東北地區冬天有冰雪資源,長白山、五大連池有豐富的礦泉水資源,黑龍江雞西有豐富的石墨,但是苦于發展資金不足,而東部地區的資金重組,需要研究如何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來促進發展。四是如何把東北現有特色產品優勢和東部豐富靈活的營銷網絡和營銷模式結合起來。五是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東部發展非常快,它有大量的設備購買需求,而東北是國家重點支持、具有很強裝備制造能力的裝備制造業生產基地。
周建平強調,這五大方面的考慮,目的就是形成優勢互補,共贏發展。當然,這種合作不是排他性的,在對口省市間合作的同時,結對關系以外的省市也可以廣泛開展合作。一對一的目的,主要是定點學習,但是在其他合作領域,像產業合作、裝備領域合作不是僅限于和這個省,不能和其他省的合作。另外,對口合作,不是幫扶,更不是援建,是用市場化的方式開展的合作。這種合作是全領域、全方位,也是多層次的合作。
釋放東北內在活力
近期,新聞媒體、網絡上,都在流傳“投資不過山海關”的說法,對此,周建平表示,這種提法不一定客觀和全面,主要是形象的比喻。關于這個問題,從幾點來介紹。
第一,對東北三省一區的政府來說,就是如何學會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做好經濟社會發展的管理工作。所以要更多地學習用市場、政策、經濟和法律的手段,減少用行政的手段。
第二,目前,東北地區在經濟管理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職能上的錯位、越位、缺位和不到位的問題。首先要全面深化改革,激發內生活力。提出了在東北地區全面對標,加快轉變政府職能,進一步簡政放權,包括積極推廣“一個窗口受理、一站式辦理、一條龍服務”,先行試點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探索創新以“政策性條件引導、企業信用承諾、監管有效約束”為核心的管理模式,還包括企業投資、市場準入、負面清單等,從而在未來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營造一個更好的投資營商環境。另外,東北三省一區省政府包括地市政府都很重視,均研究出臺了一些相應的政策和辦法,在推進誠信政府、法治政府建設方面做出了很多的努力,這對改變投資營商環境有很多好處。
第三,關于國企改革。東北地區進入計劃經濟比較早,上世紀末國企改革,也是走在前面的。但是,部分國有企業在改制后,在用人、薪酬、干部制度等方面離真正建立完善現代企業制度仍有差距。下一步國有企業改革,將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國有企業黨的建設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以及國務院關于國企改革的有關政策文件要求,加強和完善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加強和改進國有企業黨的建設;扎實調整國有經濟布局,提升國有資本質量、效益和影響力;完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推進企業經營機制改革。此外,混合所有制改革、建立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等這些都會在東北落實,《重要舉措》中提出中央企業開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已經著手推進,還提出每個省選出10-20個地方開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等。東北地區改革和別的地方改革相比還有個問題就是如何減輕負擔,東北是大集體,還有“三工一業”,另外很多企業還承擔著社會職能,包括幼兒園、小學、中學,還有離退休人員養老問題,有的還沒有完全分離。所以對東北來說,這個任務非常重,徹底解決這些問題,對徹底減輕東北企業的負擔,輕裝上陣,做好國企的發展是非常有利的。
第四,關于民企改革。東北地區民企發展很快,數量上也不少。一般講到民企,都看創造了多少GDP,對地方稅收做了多大的貢獻,東北這方面跟全國水平是不相上下。但是,東北的民營經濟拿到全國的范圍來看,確實存在著一些不足,概括起來是“四多四少”:生產企業較多,生產服務型企業少;一般型企業較多,科技型企業比較少;從事低端產品生產的多,從事高端產品生產的少;小微企業比較多,行業龍頭領軍企業比較少。2015年,全國民營企業500強排名,東北地區入圍的只有10家企業,浙江和江蘇、廣東有近百家,這就說明了一些差距。
所以,《重要舉措》中提出了在東北地區開展民營經濟發展改革示范,重點通過六個方面示范,來積極探索適應民營經濟發展,一是政策環境,二是市場環境,三是經營環境,四是法治環境,五是人才環境,六是創新環境。“如果把這六個環境解決好了,對東北的民營經濟發展必然會帶來很好的有利因素。當前,國家發改委正會同工信部、全國工商聯和開發銀行,在地方申報的基礎上,評估選擇了14個城市,圍繞這六個方面逐步開展示范探索,摸索出經驗以后在面上推廣,推動東北地區民營經濟在“十三五”期間加快發展。”周建平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