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琪
教育者,非為已往,非為現在,而專為將來
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說,“教育者,非為已往,非為現在,而專為將來。”教育是遠效的,著眼于未來,其效果不可能在短期內表現出來,所以,就有了“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說法。
教育行業與醫療行業類似,是我國當前痛點頗多的兩個行業。而隨著現代科技推動,以及互聯網、移動互聯時代的到來,教育行業先于醫療行業開啟了變革大幕。那些在資本寒冬中砥礪前行,甚至在這場寒冬中愈發散發著光芒的變革者正在引領這個行業回歸“混戰”之后的反思與探索。
11月11日,好未來集團總裁白云峰在旗下品牌勵步英語發布全新產品體系時表示,“好未來和勵步英語管理層共同追求的不是短期的規模擴張,而是怎么更好完善產品體系,使品牌和教學模式具有持續的生命力。”基于這樣的共識,自2015年9月21日勵步英語在被好未來全資收購之后,有了品牌、人才,經營邏輯、專業化智能等方面的支撐,并沒有像外界想象得那樣快速擴張。加入好未來一年,勵步英語實現了收支平衡并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上不斷創新,實現了質的突破。

好未來集團白云峰
在《財經界》記者的采訪中,勵步英語創始人吳穎透露了更多細節。“當雙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之后,好未來對勵步起到了一種引領的作用。”在資本寒冬之下,眾多行業企業堅持不住,紛紛倒下。最初勵步并不是不想快速發展,有了投資,有了人,有了品牌,何嘗不想“大干一場”?但是,好未來集團給勵步的告誡卻是:2015年年底,2016年,勵步的增長最好不要超過59%。當時,勵步的管理層有些詫異,而后緩過來,品出了其中的深意。“我們特別擔心擴展太快,會致使接下來的品質會跟不上,效果無法保證,雖然我們的理念不會改變。”所謂“菩薩畏因,眾生為果”,這是一個因果思維。在教育培訓行業,只要可以把“因”做好,就一定會有好的“結果”。
教育不可逆,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回歸教育的本質,對于教育行業從業者至關重要。在白云峰看來,教育的本質其實是服務,一直他們堅守一個原則“有一個好老師開一個班。沒有好老師我們寧愿不開班。”他說,“就好未來而言,教育的核心是口碑,口碑背后的關鍵問題是質量,質量所帶來的問題又是時間。如果在高速擴張過程中,質量不可控,將會在教育行業面臨的生死攸關的問題。”
在我國,教育機會的不平等雖我們不愿承認的,但卻是真實存在。教育資源從來不稀缺,但優質的教育資源,在任何時間、任何國家、任何地域都是稀缺的,優秀老師的時間維度和空間維度有天花板。
科技、互聯網卻是可以打破優質教育的邊界,是改變教育未來的一條真切的途徑,勵步發布2.0產品提到人工智能、在線教育是一個重要的方向。
在多年的探索中,人們對在線教育有了更多新的認知。
第一,在線教育開始呈現低齡化趨勢。好未來通過在線課程的學習后臺數據,分析發現2016年在K12早期階段,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孩子開始選擇在線教育。這個比例原來非常小,但是今年我們網校和海邊的數據顯示,低齡階段學生數量在成倍增加。
其中一個原因是iPad在學習中的普及。自2010年第一代iPad誕生以來,K12階段的孩子開始接受游戲、識字等早期化培養。平板電腦的學習方式在他們幼小的心靈當中植下了互聯網的種子。
第二,在線教育呈現主菜單趨勢。在線教育滲透率其實很低,以K12為例,2015年一份第三方公布的數據表明,K12在線教育的滲透率只有9.6%。這意味著100個人中只有9.6個人選擇在線教育,關鍵是9.6個人中又有多少人完成課程,有多少人同時報了線下課程。通過后臺數據監測,好未來發現所有線上報班的孩子,跟線下群體的孩子重復概率正在慢慢分離。那些報線上課程的學生,有相當一部分不在線下學習。可見,在線教育已經不再是一個甜品,很可能成為主菜單的選項之一。
第三,教育共享經濟的從C2C走向B2C。共享經濟這兩年很熱,今年它發生了一個明顯變化。很多人發現1.0時代的共享經濟通過C2C模式連接人和服務,這在占有相當比重的非標準行業中發生了演化。2.0時代的共享經濟需要高品質的“B”端,通過平臺和底層共享連接“C”端。共享經濟從1.0到2.0的迭代,對教育行業具有很大啟示。最近火爆的摩拜單車就是一個鮮活案例。
目前,在線教育的形式也趨于成熟多樣,從傳統的線下一對一家教、一對多課堂再到線上的在線語言教育,線上線下相結合等多種教育形式豐富多樣。
近年來,好未來投資了很多與教育科技相關的企業。根據教育行業圖譜分析,好未來分成三個維度來觀察教育行業:第一個是年齡維度,從幼教到K12、高等教育、職業教育;第二個是呈現模式的維度,從提供內容到提供工具、服務、平臺;第三個是商業維度,從B2C到C2C、C2B2B、B2B2C。延伸開去,他們發現教育的天空燦若繁星,浩如煙海。在我們視野范圍之內的企業,大概700多家,2015年我們再做這個圖譜時,已經有一千四五百名創業者進入到教育各個細分領域。
教育無論經歷多少曲折,一定會迎來以數據和優質內容為驅動的DT時代。也許互聯網給我們提供了一種可能:把傳統的教育模式改造為基于數據和算法來實現教育過程、路徑的差異。這不就是五千年前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理念嗎?
在線教育的形式也趨于成熟多樣,從傳統的線下一對一家教、一對多課堂再到線上的在線語言教育,線上線下相結合等多種教育形式豐富多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