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錚 汪丹
【摘 要】作為一名大學生黨員,同時也是一名即將走進社會的青年。筆者深知當代青年尤其是青年黨員未來肩上擔負著的社會責任,然而生活中卻存在著很多的誘惑、歪風邪氣等,對青年黨員加強廉潔教育在筆者看來相當重要。恰當而且有效的廉潔教育將會成為阻斷未來違法亂紀甚至貪腐犯罪的第一刀,而且這樣的教育將通過個體的發散作用,影響著被教育者身邊的一個個群體,影響極為深刻。本文試圖從社會大背景出發,通過剖析當代青年的群體性特征分析青年黨員廉潔教育的更為有效的方法。
【關鍵詞】青年黨員;廉潔教育;創新方式
一、身處利益與信仰抉擇的大背景
(一)依法治國的國家背景
法治與人治一直是人類歷史上不斷斗爭的問題,從茹毛飲血時部落族長絕對的領導與判決到封建時期帝王通過律法鞏固自身皇室統治,再到英國光榮革命將國家權力交給議會,將社會規則交給法律,將國王推向沒有實權的境地。法治總體上是處于一種地位不斷上升的狀態,盡管歷經波折,但是在人治與法治之間幾千年的斗爭中,法治終究占了上風、被越來越多的國家所認可和采用。
從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一統中原,到1912年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通知,封建社會在中國存續了兩千多年,如此深刻的封建歷史給中國帶來了更加深刻的封建文化殘留,這勢必會給中國的法治進程帶來困擾。中國依法治國原則一直到1999年的憲法修正案才真正得到落實,中國法治之路的漫長曲折與困難可見一斑。
1999年九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通過的憲法修正案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睂⑵渥鳛閼椃ǖ牡谖鍡l第一款。這是中國近現代史上破天荒的事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國方略的重大轉變。此后,中共十六大合乎邏輯地提出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正是中央對這一問題長期思索的結果,是對歷史經驗的深刻總結。是著眼于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現實需要:十六大報告指出,“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黨的十六大提出,要把依法治國作為“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還把依法治國作為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一項基本內容。
順應社會改革與發展需要,2014年10月,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首次專題討論依法治國問題。10月28日,《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發布。依法治國再次被以專門會議的形式強調,足以見得其重要性以及執政黨對于法治與法律的堅持。
(二)貪腐利益的誘惑
1.人情社會。
正如上文所述,封建文化的殘余對中國社會秩序影響十分深遠,加之中國農業文化的影響,人情在現代社會中占據著特殊的地位。但是對待人情這樣一個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東西,還是應當辯證地看待。農業社會環境下,物質不夠豐富、生活不夠富足,再加上宗族紐帶的維系,使得互幫互助成為一種必要。在筆者看來,這樣的互幫互助在某些情況下體現了人類社會中天然的、本性所使得倫理行為,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讓人類社會在物質不夠豐足的環境下得以繁衍生息。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情逐漸演變為一種人際關系中必然考量的因素。林語堂先生在其《吾國吾民》一書中指出“人情、面子和命運是統治中國人社會生活的三女神,在這三女神中,人情比面子和命運更有力量,比法和理更受人尊敬?!比饲椴荒苜I賣,但可以“給予”,可以“得到”,也可以“回報”,可以當作“禮物”贈與別人,同時也可以當作“債務”欠下別人。它抽象模糊,不可捉摸,但卻是中國人衡量社會交往的最細膩的標準。西方社會在人際交往中雖然也會顧及人情心理,但對于人情的重視程度遠不像中國人那樣強烈。作為一名青年,在平時生活中不可避免的要去處理一些人情事務,也不乏很多人情消費。倘若不能處理好,就會成為人際關系的隱患,或者成為自己違法亂紀的起點。
2.物質吸引。
如今80后大都已經踏入了而立之年,結婚生子、開始發福,生活開始穩定;與此同時,90后走上了青年人的舞臺,成為社會的新力量。與80后不同,我們被稱為“生在蜜罐里的一代”,趕上了物質極大豐富的時代,也沒拉下互聯網迅速普及發展的時代。同00后相比,90后普遍面臨的情況則是父母與學校的嚴格管理,尤其是物質金錢方面的限制。
盡管趕上了物質極大豐富的時代,但是父輩的收入增加速度并沒有趕上物質增加的速度,因此90后,尤其是農村長大的90后青年,或多或少都有著對于物質的強烈追求。面對著這樣的特點,如果不能處理好所處職位與個人需求之間的關系,抵擋不住誘惑,便可能會踏入無底深淵。
(三)從嚴治黨的執政理念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隨著我國實行改革開放和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一些黨員和領導干部經不起考驗,以權謀私,損害國家和人民群眾的利益,破壞黨群關系,敗壞黨的聲譽,墮落成為腐敗分子,比如在全國影響范圍頗大的周永康、徐才厚等嚴重貪腐事件。如果容忍黨內各種腐敗現象滋生蔓延,勢必使整個黨蛻變和衰敗。在這樣的憂患意識下,黨的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報告中都強調了加強黨的建設必須堅持從嚴治黨的要求。
十八大報告指出,新形勢下,黨所處歷史方位和執政條件、黨員隊伍結構都發生了重大變化。盡管黨員干部隊伍的主流始終是好的,但消極腐敗現象、違紀違法案件依然時有發生,考驗和危險尖銳地擺在面前。黨要管黨,從嚴治黨,是黨鞏固執政地位、實現執政使命必須解決好的重大課題。①從輕車簡從訪貧問苦,到切實改進文風會風;從大力消減迎來送往,到精簡取消宴請接待;從“老虎蒼蠅一起打”的反腐決策,到各級深入基層的創新舉措;從清理不合格黨員,到加強對一把手的監督。黨的十八大以來,從中央到地方的一系列實干舉措,彰顯了“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決心,贏得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
二、當代青年的群體特征
(一)出身于應試教育
2009年教育進展國際評估組織對全球21個國家進行的調查顯示,中國孩子的計算能力排名全世界第一,想象力卻排名倒數第一,創造力排名倒數第五。最終的結論很熟悉——“中國孩子的創造力被傳統教育扼殺了”。
的確,當代青年大都經歷過高考,也都熬過了競爭激烈、知識信息量巨大的九年義務教育,這樣的環境里,不少人都磨滅了想象力與創造力。應試教育中的佼佼者,要么繼續著他們的傳奇,要么踏入社會后由于缺少適應能力而被淘汰;應試教育中的中下游,要么習慣了平凡或者平庸,安安穩穩地過著自己的小日子,要么早早的走進社會,左右逢源地處理著人情世故。
(二)高壓的就業環境
自從大學畢業生沒有了分配工作,自從中國高校開始無限擴招,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壓力便呈指數速度增長。②2016年中國高校畢業生總人數將突破1200萬,又將是一個慘烈的畢業就業季,甚至很多人形容當前的大學生“畢業即失業”。
對于很多已經就業的青年來說,依然是高壓的。近幾年層出不窮的“過勞死”時間,以最極端化的形式向我們展示著上班族的普遍工作壓力。③據光明網報道,一個隨機對100名分屬于20個行業的“80后上班族”進行的調查顯示:60%的人“經常加班”,10%的人“偶爾加班”;加班者中月平均加班超過20個小時的多達65%。而調查對象中有逾七成人認為自己處于“過勞”的狀態,只有17.0%的人明確地表示自己現在沒有“過勞”問題。
(三)理性與沖動并存
90年代青年政治觀走出了70年代青年學生的政治盲從與狂熱,也汲取了80年代青年超越現實的“學潮”教訓,表現出冷靜思索的特點。90后參與社會的方式越來越自由與多元化,網絡上發表言論、自發組織群體性愛國活動(例如前段時間貼吧上轟轟烈烈的“帝吧占領臺獨的FB”活動),更加懂得自律與克制。另一方面,他們不再對經濟制度持懷疑、否定的態度,在經濟領域內求得自我實現并保障自身的經濟利益成為指導大多數青年和行為選擇的價值理念,還有更多的青年人基于社會文化的變化,接受了尊重法制、尊重秩序的社會文化。
另一方面,沖動在某種程度上是每個時代中青年的特征,而在當代中國,青年的沖動集中體現在“憤青”現象?!皯嵡唷币辉~來源于香港電影《憤怒青年》,一般的認為,現在國內“憤青”一詞是從香港在上個世紀80年代傳入的大陸的。西方文化下,憤青代表著那些主張顛覆傳統社會的叛逆青年,例如美國60年代的嬉皮士。但是這個不算正面也不算中性的舶來品到中國以后,完全變了味道,已然成為了一個貶義詞。人們一提到憤青,就會想到那些沒頭沒腦、整天反美反日、永遠沒有長大的情緒動物。
三、反思青年黨員的廉潔教育
(一)從社會環境出發規劃廉潔教育
在全民普及依法治國、從嚴治黨的社會背景下,不斷向青年黨員灌輸紀律意識和規矩意識,詳細地規劃青年黨員廉潔教育的步驟與時間表、短期計劃與長期計劃。
長期以來,高等學校對大學生進行各方面的教育中,包含著豐富的廉潔教育內容,但把廉潔教育單列開來,作為一項戰略任務來抓,尚是一個“新事物”。我國的大學廉潔教育還處于起步和探索階段,無論從理論上還是從實踐上均沒有放之四海皆準的模式與套路可循。但是社會大環境相對穩定,使得從社會環境出發去規劃青年黨員廉潔教育有了一個相對固定的原則和依靠點,避免一些情況下過分傾向青年黨員喜好而出現某些不當言論或者過度娛樂化,從而造成廉潔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另一方面,從社會大環境出發規劃廉潔教育還能更好的鼓勵青年黨員接觸熱點時事、思考社會、把握社會發展的脈搏,從而更深入地反思自身、增強社會責任感。
(二)從當代青年實際需求考慮廉潔教育目標
當代青年一個突出的需求特征就是教育需求越來越高,高等教育大眾化已經成為欸全球教育發展的總趨勢,某項調查顯示,中國有80%的家長希望自己的子女“上大學”以及76%的學生表示自己“愿意上大學”,足以見得教育需求的高漲。青年黨員的廉潔教育應當牢牢抓住他們旺盛的求知欲望,通過新知識、新觀點的吸引,使青年黨員在主動和積極的狀態下領悟廉潔自律的重要性并付諸實踐。
當代青年的另一項需求特征在于更加注重消費和生活質量的改善。一方面,物質的極大豐富以及經濟的發展使得青年人的消費結構產生變化,另一方面,文化水平的提升也增加了他們對于生活水平提升的需求。因此,在這樣的需求特征下,青年黨員的廉潔教育應當承認物質價值,承認當今社會中個人價值的重要性,轉變傳統上過分強調集體價值的觀念。但是仍然需要對這樣的物質追求進行引導,引導青年黨員樹立正確的物質觀念,明晰貪腐之財的萬千害處,從而將廉潔的觀念深深地灌輸進青年黨員的內心里。
另一個需求特征在于,當代青年人更傾向于使用便利且具有視覺沖擊力的學習內容。在一個移動設備普及和互聯網高度發達的社會里,依然抱著厚厚的書本學習理論對很多人已經失去了吸引力,也很難有人能靜下心來研讀名著,更不用說讓年輕人來做這些事了。在這樣的背景下,如何利用新媒體、新平臺、新技術,通過漫畫、微信平臺、微博、h5動畫等傳播廉潔文化、倡導廉潔自律,成為黨組織進行青年黨員廉潔教育時更應當考慮的問題。
(三)恰當創造廉潔的小環境進行“沉浸式”廉潔教育
“沉浸式”教育本指在外語教學中使用的一種教學方法,即將學生放在一個完全是外語的環境中,通過耳濡目染的方式,阻斷母語的干擾,迅速形成目標語言的思維模式。引申而來,青年黨員的“沉浸式”廉潔教育即在青年黨員所處的環境里主動創造各種隱形的教育形式,使青年黨員耳濡目染相關內容,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進行廉潔教育。
這種方式因時因地而不同,例如在大學校園內進行主題宣傳教育,講解貪腐案例、講解法律法規、講解黨規黨紀;在青年黨員群體所處的小環境里樹立榜樣、宣傳正面案例、布置相關的張貼物等,主動營造廉潔文化氛圍,對青年黨員進行沉浸式教育。
參考文獻:
[1]廖保平 《打撈中國憤青——“中國崛起”潛在的阻礙和危險》 北方文學出版社,2010年11月第一版.
[2]楊雄 《巨變中的中國青年》,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5年8月第一版.
[3]徐迅雷 《權利與籠子》,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5年7月第一版.
[4]王松江 《個人自由與社會責任》,中國社會出版社 2009年5月第一版.
[5]張瑞 《反腐倡廉 治本之道》,團結出版社 2014年2月第二版.
[6]王春瑜 《警鐘長鳴——中國共產黨反腐敗小史》,蘭州大學出版社 2005年5月第一版.
[7]石述思 《石述思說中國——中國各階層矛盾分析》,九州出版社 2013年1月第一版.
[8]王思敬、曾遙 《大學生黨員廉潔教育的途徑與方法》,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 2011年6月 第3卷第6期.
[9]梁明輝 《當代大學生人情觀之質化研究》 河南大學碩士論文 2013.4.
[10]人民網cpc.people.com.cn.
注釋:
①人民日報評論員:從嚴治黨不辱歷史使命——六論以實干貫徹十八大精神http://cpc.people.com.cn/pinglun/n/2013/0304/c78779-20661850.html
②搜狐教育http://mt.sohu.com/20160509/n448392922.shtml
③騰訊健康http://health.qq.com/a/20130713/0036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