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萍
【摘 要】作者從心理、經濟、社會、教育和政治五個方面分析了全面實施一對夫婦育兩孩政策為什么成了焦點 。
【關鍵詞】 “全面二孩”;焦點;原因
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公報10月29日一公布,對相關內容的解讀即刻成為美國各大門戶網站的頭條?!叭娑ⅰ睙o可爭議地占據了最多的頭版位置。[1]美國主流媒體稱這是一個歷史性的決定。最近茶余飯后人們提及最多、議論最多就是你準備生二胎嗎?有打算嗎?你家里人同意嗎?以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第十三個五年規(guī)劃的建議》[2]為主要任務的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會后的議論焦點是“全面二孩”,大大出乎許多人的意料,但也符合情理。
一 、心理層面的因素
1.完美心理。一對夫婦只生一個小孩,對一個家庭來說,總覺得是一種缺憾,不完美。最好一兒一女,有的家庭還有更嚴格的要求,希望是先有女兒,再有兒子,姐姐帶小弟弟,再好不過了!但也有的家庭希望是先生兒子,再生一個女兒,錦上添花。據調查,生了一個小孩的母親有四成左右有再生育意愿,夫婦總在盼望國家什么時候能夠全面放開二胎政策,在“單獨二孩”政策實施后,不少家庭覺得為期不遠了,沒想到幸福來得如此突然。
2.歸宿心理。人們普遍都希望家庭的血脈能源遠流長,任何人都不希望家庭的神圣香火在自己這一代熄滅,“不孝有三,無后為大”是普遍的觀念,重男輕女是普遍的現象。獨生子女政策實施前,不少夫婦不生出兒子是絕不收兵的。筆者曾問一位如皋籍的爺爺,你為什么看到孫子、抱了孫子那么高興?他說:抱了孫子,就覺自己完成任務了,到祖宗那兒去有個交代了。我還曾看到一位有5個孫子的如東籍爺爺,他的最小的孫子不幸出車禍去世了,他痛心疾首地對我說,我原來有5 個手指,好好的,現在被砍掉一個,我死后墳頭上就少一個磕頭的、燒香的了。
3.保險心理。一對夫婦只生一個小孩,對一個家庭來說,總覺得不保險,存在許多風險和不確定性。小孩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出門在外怕被拐騙了??纯措娨暽夏切┍还召u了孩子的父母,那種撕心裂肺的痛苦和無奈 ,那種幾十年也絕不放棄的尋覓和執(zhí)著,那種離散相認的痛哭和狂嚎,你就會深切地感受到一個小孩對一個家庭來說,是多么的重要,又是多么的不保險。失獨,是指49歲以上失去獨生子女,已經沒有生育能力的父母。據《中國青年報》報道,中國失獨家庭已超過一百萬個。
二、經濟層面的因素
1.養(yǎng)育成本太高。一個小孩沒有規(guī)模,許多東西只能一次性使用。過去一件衣服可以老大新,老二舊,翻翻補補老三穿,現在不可能了。家長不僅希望自己的子女穿好,還希望自己的子女穿得與眾不同,穿出自己的特色和品位來。從開始懷孕時,就產生了胎育費用,出生也是一筆不小的費用,現在生一個小孩一般要一萬元以上,出生后,由于三聚氰胺事件的影響,大多數家庭都選擇進口奶粉,有的家庭甚至奶瓶奶嘴都用進口的。穿的、吃的、玩的等等都需要大把地花錢,因為只有一個小孩,沒有第二個,沒有第二次,家庭也特別愿意投入,不給他用,還能有誰,此時不用,更待何時?
2.存在嚴重浪費。從上到下三、四代人的倒金字塔家庭結構,使小孩成了每一個家庭的焦點。各種生活用品你賣他送,很難做到有計劃、按比例、講時序。具體到一個小家庭,一般來說,夫婦一般還有一個大致的打算。但這往往淹沒在大家庭和更大規(guī)模親友團的采購、團購之中。不是計劃趕不上變化,而是你的計劃根本就沒有用,而且對于三代直系親屬健全的家庭來說,對獨生子女有三對力量在起作用,誰都想把自己的的意見變成決定性的意見,誰都想擁有最后表決權,誰也不服誰,誰也說服不了誰。堆積如山的生活用品是必然的結果,隨意處置是必須的行動,嚴重的浪費是必要的代價。如何避免浪費呢?生個二胎是自然的選擇,總的投入增加了,但單位成本下降了,而且產出也不一樣了。
3.渴望大有出息。馬克思認為,人類社會的生產有兩種類型,一是物質資料的生產,二是人口的生產。生小孩為的是什么,就是希望將來小孩有出息。就像造房子一定要找到一個好位置,做到依山傍水:前要照,后要靠。就是說兒子要出去打拼,女兒留在家里負責養(yǎng)老。在子女的成長過程中形成了一個固定的統一的模式,生在四等以上醫(yī)院,上個好幼兒園,找個名牌中小學,上個985大學,至少是個211的,有條件出國留下洋,最后最難的、也是最關鍵的是找個既輕松又體面,最好還能收入不菲的好工作。兒子能找到一個年輕、漂亮、賢惠的好媳婦,女兒能碰到一個高富帥,然后就天天向往兒女給自己生下第三代,實現人的再生產循環(huán),達到完美的境界,實現人生價值。
三、社會層面的因素
1.婚姻。一對夫婦只生一個小孩,其結果是大多數家庭都希望生一個男孩,缺德的人通過醫(yī)學的方法控制和選擇小孩的性別。有的地方人口性別比就很不正常。人口性別比不正常會引起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其中之一就是婚姻問題,有人推算 過,男青年將找不著對象,所以,有人開玩笑說,放開二胎政策后第一件事不是考慮生不生二胎的問題,而是解決自己的光棍問題。
2.養(yǎng)老。人口老齡化國際標準是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或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例超過10%和7%。人口的老齡化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但對于人口老齡化的速度和程度卻不為大多數人所知,從江蘇省南通市的情況看,1982年時60歲以上老年人口占全市人口的10.88%;1990年時為13 .10%;2000年時為17.42%;2010年時為23.45%;2012時為24.62%。[3] 有專家預計,如現有政策不變,65歲以上老人占全國總人口的比例將會達到20%。
3.社交。一個小孩,小孩真苦。沒有人陪他(她)玩,沒有兄弟姐妹,長大了連個親戚都沒有。由于小孩的成長環(huán)境不完善、不健康,缺少正常的和良好的社交,小孩從小容易出現諸如封閉、抑郁、狂躁等心理傾向。小孩的天性、 稟性就是玩,玩不好就等于發(fā)育不良,是一個人格有缺陷的人。
四、家庭教育因素
獨生子女難教育,教育難。這是獨生子女家長共同的慨嘆和感受。難在何處?
1.偏頗的教育目標。家長總希望自己的子女是人中豪杰,子成龍,女成鳳。這樣過于獨生子女的“獨”,容易忽視甚至無視獨生子女人格的獨立。
2.不當的的教育方式。寬嚴的尺度很難掌握,最明顯不過的就是溺愛。第一種表現是給孩子特殊待遇,第二種表現是輕易滿足孩子物質要求,第三種表現是放任其生活懶散, 第四種表現是不讓孩子勞動, 第五種表現是一切包辦代替 , 第六種表現是袒護孩子。
3.欠缺的知識結構。一是缺少愛的知識。獨生子女一般作為被愛的對象,不知道怎樣去愛父母、愛他人、愛社會。二是明顯缺少性知識。根據上海市、遼寧省教育科學研究所調查,發(fā)現獨生子女在社會性行為方面, 存在問題的比例高于非獨生子女23%~40%。三是缺少如何增強意志方面的知識,碰到問題不是自己動腦筋、想辦法,而是指望父母,父母指望不上就指望親戚朋友,甚至寄希望于外部偶然的因素。
五、政治方面的因素
政治方面的因素容易被人們忘記、忽視,但這一因素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最重要的因素。
1.政策出臺時機值得關注。今年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的第十二個五年計劃的收官之年,也是謀劃和制定十三五規(guī)劃的關鍵之年。目前我國經濟正處于穩(wěn)增長、調結構、惠民生和促轉型的新常態(tài)下,經濟發(fā)展的速度有一定的下行趨勢。
2.凝心聚力意圖明顯。十八大政治報告指出,我們黨面臨著四種考驗,其中之一就是執(zhí)政的考驗,共產黨如何能保持執(zhí)政地位不動搖,最關鍵的就是要穩(wěn)人心、得人心,滿足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訴求。全面實施一對夫婦育兩孩政策是不少家庭多年的熱切期盼,小孩出生了,家庭愿望實現了,人心就穩(wěn)定了,這對國家的政策穩(wěn)定和政治發(fā)展是大有好處的。
3.政策出臺戰(zhàn)略意義明顯。中共中央在這個時間窗口作出了這樣一個政治建議、政策決定,是有政治上的重大戰(zhàn)略意義的。這是我國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戰(zhàn)略目標的重大戰(zhàn)略部署。一個強大的軍隊,一個強大的國家的綜合國力,都離不開一定數量的人口和相對適度的人口增長速度,深圳為什么發(fā)達,人多、人氣,年輕人多。毛澤東說:“人多議論多,熱氣高,干勁大?!?/p>
現在人們關注的是“全面二孩”政策何時兌現。這有四個步驟。目前的第一步是政策出臺,第二步是人大立法,第三步是國務院制定實施法規(guī),第四是地方政府根據本地的實際制定可行的實施方案。我們熱切地盼望著這一天的早日到來。
參考文獻:
[1]新華社.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第十三個五年規(guī)劃的建議[CP/OL],2015-11-1/2015-10-29
[2]紐約時報.美國媒體熱議中共十屆五中全會[CP/]OP],2015-11-1/201511-1/2015-10-29
[3]南通市衛(wèi)計委,南通市人口學會.南通市人口發(fā)展研究成果匯編[M].第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