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邢曉婧
飛行9小時,《環球時報》記者從北京抵達檀香山國際機場,看到身著花花綠綠的大襯衫的機場工作人員,突然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這跟日本沖繩的花襯衫也太像了吧?!同款服裝在這里被稱為“夏威夷花襯衫”。
記者坐車趕到住宿的地方——美國東西方中心“林肯廳”,一進門就看到大堂墻上掛著巨型毛筆字“和”。放好行李,邀請記者來這里參加活動的主辦方帶記者去品嘗“夏威夷料理”,可當一盤紫薯端上桌時,記者愣了:這不是沖繩特色嗎?之前在沖繩可沒少吃!
《環球時報》記者曾在日本生活多年,沒想到買了貴3倍的機票,花了長3倍的時間來趟美國,最后發現到的還是“沖繩”。夏威夷的面積約為沖繩的7.5倍,人口卻比沖繩少大約十幾萬。活躍在全球各地的中國游客在這里成了“弱勢群體”,日本人是最大的亞洲群體,其次是菲律賓人。
夏威夷是日本人心中的旅游勝地,這里既滿足了他們渴望親近美國的小心思,又不像美國大陸那樣跟日本完全不同,“在安全范圍內觸碰美國”符合保守派日本人的心理預期。
檀香山的街頭巷尾充斥著日語,商店招牌、餐廳菜單、超市標簽都是日英雙語,從生活層面上看,只要會日語足夠了。日本人的飲食習慣在夏威夷被“發揚光大”,活動主辦方、美國國會背景的東西方中心給記者訂的工作餐是“日式便當”,甚至沙拉醬也是不帶英文標簽的日本原裝。
記者自認為對日本人很了解,當“克萊爾·小林”“杰克·山本”等第三四代日裔出現在眼前時,記者仿佛見到了“最熟悉的陌生人”。他們黑頭發、細長眼,卻對日語一竅不通。他們會操著不帶任何日式口音的純正英語說“我們美國人如何如何”。大約100年前,日裔一度占夏威夷總人口數的40%,如今這一比例是13.6%。
日本給夏威夷留下最深刻的痕跡莫過于珍珠港。75年前遭日軍偷襲,被炸毀的亞利桑那號至今長眠于此。作為瓦胡島上的觀光名所,亞利桑那號紀念館每年吸引大批游客。不過《環球時報》記者在采訪中發現,這里日本人比較少。一名46歲的日本女性告訴記者,“對珍珠港事件,日本人心里很矛盾,不知道怎么面對。”這位日本女性的父母出生在二戰時期,親身體驗過戰爭的悲慘,她從小就知道偷襲珍珠港的歷史,來到事發地后感到心情更加沉重。“日美同盟很多年,日本早已邁入先進國家行列,但這不代表可以忘記過去。我認為,作為日本人如果不了解日本當年做了什么,是一件讓人蒙羞的事,我希望能在珍珠港好好補上這堂學校里沒上的歷史課”。還有一名日本大學生對《環球時報》記者說,“珍珠港是一個符號,提醒我們世界和平的寶貴”。▲
環球時報2016-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