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暉
湖南有“屈賈之鄉”“瀟湘洙泗”美譽。屢開風氣之先的湖南文藝,在不同歷史時期都曾有過風華燦爛的時代景觀。習總書記在文藝座談會重要講話發表后,湖南以2015年度全國藝術創作工作會議在長沙召開為契機,緊緊抓住精品創作這個中心環節,統籌資源配置,強化系統推進,廣大文藝工作者迸發極大熱情,文藝創作日趨活躍,精品力作不斷涌現,初步形成百花齊放的生動局面。
堅持規劃引領,統籌藝術創作思路
我們按照“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要求,科學編制了《湖南省2015—2020年藝術創作生產規劃》,不斷加大精品創作生產的組織化程度,傾力打造體現時代特色、代表湖南水準、產生全國影響的精品力作。一是明確重點創作題材。我們基于既要遵循藝術規律、文藝政策,又要服務國家文藝發展大局與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重點規劃抓好“中國夢”題材、本土特色題材、愛國主義和重大革命歷史題材等重大主題創作。去年以來全省推出46臺新創劇目。比如,推出了反映山區教師堅守崗位、無私奉獻的湘劇《月亮粑粑》,以表現小人物行大仁義的花鼓戲《我叫馬翠花》等一批現實題材精品力作;推出了廉政題材的湘劇《燒車御史》;有結合湖湘文化底蘊與文化旅游發展,反映馬王堆文化的歷史劇《辛追》,有以陶淵明“世外桃源”為題材的舞劇《桃花源記》,有以《岳陽樓記》中“心憂天下”為題材的巴陵戲《遠在江湖》,等等,整體上呈現出既雄渾沉郁又典雅明麗的藝術風格。二是明確重點藝術門類。堅持舞臺藝術與美術同步推進、大戲與小戲兩手抓,促進藝術形式更加豐富。大型舞臺藝術我們重點抓新創劇目的同時兼顧經典劇目的傳承,正在復排花鼓戲《三里灣》、湘劇《拜月記》。過去我省美術創作管理相對薄弱,去年我廳加強對美術工作的管理,成立了湖南省書法院,安排專人專款,首次設立“齊白石”美術創作政府獎,推出一批優秀作品和人才。在小戲創作方面,湖南有很好傳統,《打銅鑼》《補鍋》等作品唱響大江南北。2013年舉辦了全省新創小戲小品比賽,去年首次將新創小戲小品比賽納入藝術節專業口板塊活動,創作出了反映湘西州十八洞村扶貧故事的《掛牌》等82個小戲,19個地方劇種全部有新創劇目。今年正在籌備扶貧題材的全省新創小戲小品文藝匯演,進一步推動小戲創作。三是明確重點創作主體。對國有文藝院團新創劇目和精品劇目量化目標任務,實行年度考核,壓實創作責任。同時,采取民辦公助、文藝名家能人領辦等形式,民營院團發展迅猛。新成立的長沙人藝話劇團、汪涵創辦的“果實戲劇社”、大兵創辦的“笑工場”呈現良好效益。全省現登記在冊常年演出的1萬余個民間文藝團體、3000余個社會文藝組織、1.7萬家民營文化企業,全部納入各級文化部門藝術工作業務指導范圍,逐步實現從“分散自主創作”向“多元協同發力”轉變。
聚焦精品創作,提升藝術創作質量
我們從選題創作,到立上舞臺加工提高,進行全鏈條式跟蹤指導、層層把關,全方位多層次砥礪精品創作。在前期論證上把嚴關。實行重點劇目創作生產關口前移,嚴格落實劇本題材、作品生產效益和主創團隊“三論證”。去年多個劇本在北京、上海等地召開劇本研討會,廣泛征求專家意見,從嚴評審劇本質量、效益。為解決劇本“荒”問題,去年面向全國征集舞臺劇本362個,其中花鼓戲《湘繡情》等10個劇本正在啟動投排。在體驗生活上出實招。出臺湖南省文藝家采風制度和文藝家下基層管理辦法,將下基層體驗生活納入文藝專業人才評獎評優、晉級晉升等考核內容。建立首批32個文藝創作基地,拍攝系列電視專題片《藝術家下鄉記》,引導更多文藝工作者把體驗生活轉為自覺行動。2015年以來開展大型集中采風活動30余批次,首次組織省直院團獲得國家級大獎的藝術名家深入24個市縣(區)全省巡演和采風。今年圍繞“精準扶貧”文藝主題創作,省文化廳領導帶領48位藝術家,深入湘西花垣縣十八洞村等貧困山區體驗生活,積累創作素材。我廳目前正在組織創作精準扶貧題材的花鼓戲《夢隨苗鼓舞》、話劇《十八洞》。在打磨創新上求突破。比如,由我省湘劇院創作的《月亮粑粑》,劇本從創作到投排,幾易其稿,反復修改。為演好角色,主創和演職人員多次深入我省農村、社區學校體驗生活,與山區農村學校師生同吃同住長達2個多月。文化廳從廳長、分管廳長到藝術處全力以赴做好跟蹤指導服務,全程參加每次劇本研討會,累計召開專家座談達20余次,每次打磨都有新提高。同時,湘劇《月亮粑粑》在藝術呈現、音樂、舞美等方面積極探索創新,既保留湘劇精華,又充實生活化的時尚語言和新的表達方式。公演后,深受群眾喜愛。今年我們在過去新創劇目的基礎上,重點打磨10臺劇目赴北京舉辦“湘戲晉京”展演活動。在文藝評論上下功夫。充分發揮省藝術研究院作用,成立“爭鳴評論社”。去年第五屆湖南藝術節每劇至少一評,組織各類專業劇評125篇,出版《爭鳴評論文集》,在各類報刊、雜志上發表了一批高質量評論,為劇目打磨提供很高研究價值。同時,去年第五屆湖南藝術節削減評獎數20%,進一步提高了評獎的權威性和含金量。在展演推廣上樹品牌。通過高雅藝術普及計劃、送戲曲進萬村、送書畫進萬家活動等演藝惠民項目,讓重點劇目進社區、進農村、進校園。去年第五屆湖南藝術節首次打造“線上藝術節”,吸引5000余萬人次的網民參與和關注。今年打造湖南首臺電視新春戲曲晚會,湖南經視同時段收視率位居各省臺第一位。同時,積極引領重點劇目走出去。去年以來共有14個演出團赴19個國家和地區36個城市演出,湘劇《古畫雄魂》、祁劇《目連救母》等作品深受歡迎,湖湘文化影響擴大。
強化組織保障,優化藝術創作環境
近年來,我們切實加強和改進對文藝工作的組織領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文藝方針政策,營造更加有利于催生文藝精品的良好環境。一是組織領導堅強有力。省委、省政府和地方各級黨委政府真正把文藝工作提到新高度,堅持領導高位推動,層層推進落實。省委書記徐守盛去年主持召開全省文藝工作座談會、深改領導小組會議、省委常委會,研究出臺《關于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實施意見》《關于支持戲曲傳承發展的意見》等文件,對文藝創作工作進行全面系統的頂層設計和推動,今年4月20日又實地專題調研督導。杜家毫省長多次聽取匯報和調研,親自推動湖南藝術職業學院新校區建設等重大設施項目。二是財政投入得到加強。去年,全省文化系統累計投入財政類創作資金1.2億元,其中省級創作生產資金6000多萬元、各市州5800萬元,并為113個國有演出團體統一配送流動演出通勤車。爭取23個項目獲得2225萬元的國家藝術基金資助,在入選項目和受助金額上都比上年增加近三倍。今年,省級精品創作扶持引導資金新增1000萬元;啟動實施“一縣一劇場”建設工程,到2020年實現每個市州都有多功能劇場,每個縣都有劇場。今明兩年內計劃建成690個基層綜合性文化中心示范點,包括每村建設一個村級戲臺,已納入省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三是人才培養力度加大。我省精品創作有資源,也面臨高層人才緊缺局面。為此,從今年起利用五年時間,實施“百千萬”文化藝術人才提升工程,我們將借助國家級藝術院校平臺分期分批選送一百名優秀藝術人才進修培訓。同時,充分發揮老藝術家和戲劇文學社作用,去年李谷一老師專程到湖南收徒傳藝,一批老藝術家重煥青春。目前,全省共有結師徒120余對,最近準備舉辦匯報演出,以此促進青年文藝人才隊伍不斷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