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明
去年我去日本出差,見識了日本的干凈,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們的廁所。日本廁所的干凈程度簡直令人難以置信,無論是公用的還是家庭的,豪華的還是簡單的,都沒有異味和污穢之物,而且廁所也非常美觀。那么,日本的廁所為什么會如此干凈呢?
日本的廁所如此干凈和日本的教育是分不開的。在日本,從小學到高中,所有的學生,不論家境、身份如何,都必須輪流打掃學校的廁所,即便是學費昂貴的私立學校也是如此。
日本的幼兒園及學校為保持其廁所干凈,一般會在廁所入口處擺放多雙專用的塑料拖鞋。如廁前,老師會讓孩子們把脫下的鞋擺放整齊,換上專用的塑料拖鞋后再如廁。從廁所出來時,為方便后來的人使用塑料拖鞋,孩子們需要按照規定,把塑料拖鞋的鞋尖朝前、鞋跟朝自己擺放好。有的學校為了使孩子們養成按規定擺放塑料拖鞋的好習慣,會在擺放塑料拖鞋的位置畫上方格或者拖鞋的形狀來提醒孩子們。幼兒園的孩子們年齡比較小,所以有時候需要老師重新擺放一番,但到了小學,則完全依靠孩子自己擺放。
如廁換專用的塑料拖鞋只是保持廁所干凈的第一步。日本的學校,每一個廁所的單間里除了放衛生紙、垃圾桶之外,還放有刷子等清潔工具。如果如廁時不慎弄臟,需要自己立即清洗干凈。另外,女生的衛生用品在用過之后,也要按照規定小心包好,放入垃圾桶,不能隨意丟棄,以免給別人造成不適。
學校舉行大掃除的時間是固定的,每次大掃除的時間少則10分鐘,多則不超過30分鐘,一般在午飯后進行。大掃除時,清掃廁所是孩子們的重點工作。孩子們會按照學校規定清掃,倒掉垃圾桶里的垃圾,刷洗便池,然后用水管將整個廁所沖洗干凈,最后把所有清潔工具放回原位。至此,所有工作才算完成。
另外,學校還有專門的保潔委員會,成員全部是學生。學生們制作宣傳標語、畫漫畫等,呼吁全校師生共同保持廁所干凈、衛生。
在日本,家長們絕對不會認為孩子小,不適合從事清掃廁所的工作;相反,他們更愿意讓自己的孩子積極參加大掃除,甚至有的家長還會到學校當“義工”,與孩子們一起完成大掃除工作。家長們把孩子參加大掃除看作是培養他們生活自理能力的一個途徑,并會在大掃除中和老師一起幫助、指導孩子們。
日本人相信,通過打掃廁所,不僅可以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而且還可培養其責任意識、自律意識,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并具有感恩之心,不斷地成長,走向成熟。
回國之后,我經常看到一些步履蹣跚的老人追著喊著給孫子、孫女喂飯的情景,又想起新聞報道中一些大學生毫無生活自理能力的案例。兩相對比,我覺得:日本這種從小就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做法,很值得我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