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蘭
法蘭西第五共和國的總統在就任之前或期間都會出書——有人完全自己寫,有人會找代筆。其中只有奧朗德的書不暢銷。
在“蔚藍海岸”法國里維埃拉的緊身褲照、承諾禁止穆斯林女性穿“布基尼”、多位法國共和黨內成員的陸續背書,在夏天這個休假季,現年61歲的法國保守派前總統尼古拉·薩科齊馬不停蹄。這些都是正式開啟競選前的“熱身”——他瞄準的是重回總統府愛麗舍宮。
8月22日,在社交網絡Facebook和Twitter上,薩科齊發布了新書《一切為了法蘭西》節選,并寫道:“我已決定成為2017年總統選舉候選人。”
“薩科齊有能力吸引選民的注意,他了解媒體,他會在容易引起分歧的問題上更有激情,而非妥協。”民意調查機構語音調查負責人弗朗索瓦說道。
薩科齊稱自己感覺到“在歷史中如此痛苦的時刻,自己有力量發起這場戰斗”。這是一場回歸之戰,這位首個被正式拘留調查的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前總統選擇第三度沖擊總統之位。他需要在11月的黨內初選中從多位強勁對手中脫穎而出,進入明年4月和5月的大選。
出書的講究
德國《世界報》稱,法國有條不成文的規定:要攀上國家權力高峰就必須寫書。美國《大西洋月刊》也說:你可以是丟盡顏面的前部長、可以是未能贏得連任的前總統、可以是渴望解釋自己做了什么未做什么的被罷黜的總理……但如果想繼續在政壇有所成就,就先出本書。
這是一種講究。
2017年法國總統競選也正是以新書發布拉起帷幕的。
除了8月22日薩科齊出版自己的第八本書《一切為了法蘭西》——與其上一本上只相隔不到8個月——在2015年下半年到2016年初的半年里,法國保守黨派的潛在候選人都緊鑼密鼓出版了書籍。
今年初,為開始競選,現年71歲的前總理、外長阿蘭·朱佩出版《為了強大國家》一書,據其一位競爭對手稱,他還想要在今年出兩本書。薩科齊任總統時的總理、參與競選的弗朗索瓦·菲永憑借《采取行動》一書成為去年底暢銷書作者。
《參考消息》援引《世界報》報道稱,不管是政論、日記、歷史評論、統治者傳記還是詩歌,沒有一位野心勃勃的政客沒有出版物。從戴高樂、蓬皮杜、德斯坦、密特朗、希拉克到薩科齊、奧朗德,法蘭西第五共和國的總統在就任之前或期間都會出書——有人完全自己寫,有人會找代筆。其中只有奧朗德的書不暢銷。
圣康丁昂伊夫利納凡爾賽大學歷史學教授德爾波特曾撰寫《政治上東山再起的藝術》。他說,法國政客喜歡表現自己寫作上的能力有兩個原因:“首先,法國政客一向有寫作的傳統,這可追溯至十八九世紀。其次是法國政客從來都不會永遠消失。”意思是政客們總會有重新體驗過往或解釋自己未來要做什么的時候。
有一本或最好是幾本書在手,政治生涯就能被認真對待,也能向選民展示一個真實、有文化、富有經驗的人。“在法國,出書一直占據強有力的象征性位置,在政客的職業生涯,它意味著嚴肅性、思考和分析能力。”巴黎政治學院的政治學者布魯諾·科特爾說。
另外,政客出書的媒體關注也是他們想獲取的,薩科齊自然也利用了這個文化。《一切為了法蘭西》第一版印了10萬冊,這都轉化成了媒體曝光。
理想狀態下,在職期間,政客會寫書來展示自己的另一面。例如2008年,朱佩曾寫道“冬天再也不吃櫻桃了”,那是一本關于環境的書籍。
就今年的“政治——文學”陣線來講,奧朗德有些落后。不過,對于是否競選連任,8月中旬,奧朗德已表示將在年底的新書中闡明。他從來不喜單獨寫作,過去的大部分書籍都是與他人合著,只有2012年總統競選時例外,當時他獨自出版了《改變命運》一書。
“我有傷總統職位的尊嚴”
出書也提供將過去犯的錯誤放置在新的語境下的機會。在政治回歸策略中,這意味著彰顯作者能夠跳出此前約束自己的短期閱歷。通常地,曾被罷免或因丑聞辭職的不光彩政客,會把出書當做解釋渠道。不過,根據書籍作者,不同的書會承載不同的目的。
最常見的是“我已經變了”主題的書。
《一切為了法蘭西》一書不僅是薩科齊競選路的開啟,在書中他還稱參選是響應失望法國人的號召,并解釋此前的失敗讓他學會更加謙虛,他已成為一個戰士,懂得如何搏斗。
薩科齊今年初出版的《終生法蘭西》一書也大致可屬這類型。曾經,其粗魯的個性、“富人的總統”形象、在經濟上無所作為,讓薩科齊飽受質疑,這本書就是要一改這些形象。盡管在多個采訪中他都表示,自己不是在道歉,強調這本書是向讀者解釋自己從失敗中學到很多東西,但薩科齊確實首次直接就自己的言行道歉。通過這本書,他為謀求總統之位試圖重塑自己,堅稱自己已變得更加“經驗豐富”了。
例如,薩科齊寫到2008年的巴黎農業展覽上的一個細節:當有人拒絕與他握手,他回以“走開,可悲的失敗者”。
“這是愚蠢的表現,我至今深感后悔,”他寫道,“我有傷總統職位的尊嚴。”
朱佩在此前也曾寫過這類型的書,今年初的書則注重另一種:把書當做一個講臺。去年他寫的主題是教育,今年初的主題是安全,他計劃接下來寫經濟。此前,朱佩被公認為傲慢,因此他會時不時加入表達“已經改變”行列,比如寫自己已變得愿意聆聽社會各界的聲音。
還有一類書是“我能解釋一切”。菲永的書中稱自己在任總理時有良好意愿,但囿于薩科齊的原因沒有做好——畢竟,后者是他的上司。他告訴讀者,本質上自己一直了解“大多數法國人的問題有簡單的解決辦法”,但薩科齊不同意自己的觀點。
全新的開始?
書里書外,菲永對薩科齊都毫不客氣地加以批評。
“在一個人自身并非無可指責的情況下,沒必要談什么權威了。”8月底,菲永質問道,“誰能想象出戴高樂接受正式調查的情景?”
不過,據美國政治網站報道,對于其指責,薩科齊選擇婉轉但堅定的回擊:“菲永曾是位不錯的總理,我不會抨擊一位曾與我共事五年的人,這會見笑于人。在正遭受苦難、憂慮中的法國人面前,相互將對方批評的一文不值非常荒謬。”
薩科齊有意淡化纏身良久的案子,也更愿意利用恐怖襲擊對法國的影響,稱目前法國人的恐懼與焦慮意味著需要他這樣的權威人士。他很會將熱點事件為己所用。最近的是法國朝野關于穆斯林女性泳衣“布基尼”的討論,薩科齊強硬表態要對“布基尼”說不;今年6月,英國公投決定“脫歐”,這也成了薩科齊用來吸引眼球的元素,他把自己刻畫成可解決歐盟危機的合適人選。
在正式宣布參加競選前,薩科齊就承諾黨內初選將是高尚的——更多著眼未來,而非讓對手垮臺。那時,薩科齊是法國共和黨主席,這個職位讓其有條件為競選做足準備。
在卸任總統后,薩科齊曾表示不尋求連任,會以其他方式服務國家,于是他先是沉寂兩年,2014年以黨主席身份回歸政治,完成入主愛麗舍宮之路的第一步。這也符合“規律”,德爾波特稱,要成功復出,首先得完全消失。他研究了法國史上下臺政客復出情形,總結道:“一次完美的復出,首先得看起來像一場全新的開始,而不是一次來勢洶洶的復仇。”
根據規定,若參與總統競選,候選人必辭去黨主席的職務,并在9月9日參選截止日期前半個月正式表態。薩科齊可謂拖到了最后時刻,以便盡可能多利用黨主席的身份便利及資源,這招致不少黨內人士抱怨。
盡管“每分”必爭——去年夏季,朱佩穿著粉色泳褲在希臘度假的照片出現在法國兩份雜志上后,薩科齊穿著黃色泳褲出現在《巴黎競賽》上,開啟“泳褲照”比賽,顯示健康。結果薩科齊被批特意挑選讓其與妻子身高差異最小化的拍照角度,但無論是初選(面對朱佩、菲永、前農業部長布魯諾·勒梅爾等人)還是大選(會面臨國民陣線的馬琳·勒龐等人),薩科齊都有著強勁對手。畢竟,面對其他人的高支持率,目前他只有追趕的份。
(摘自《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