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植榮

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2015年全球道路安全報告》指出,全球每年道路交通事故造成125萬人死亡,2000萬至5000萬人受傷,其中許多人終生殘疾
1.中低收入國家交通事故死亡人數占全球的90%
本文所講的“道路交通事故”,特指機動車與其他機動車、非機動車、行人、動物、道路障礙以及樹、燈桿等固定物的撞擊事件。
世界上首例機動車道路交通事故發生在1771年,法國發明家尼古拉一約瑟夫·居紐發明的一輛蒸汽機汽車在行駛中突然失控撞上了一堵墻。世界上首例因機動車道路交通事故致人死亡事件發生在1869年8月31日,愛爾蘭科學家瑪麗·沃德從她表弟駕駛的汽車上墜落,并被該車碾壓身亡。
隨著機動車普及率的提高,道路交通事故也“水漲船高”,因道路交通事故致死人數也跟著躥升。英國世界權威醫學雜志(《柳葉刀》2012年12月第380期刊發的一個研究報告顯示,全球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數1990年為90.79萬人,2010年為132.85萬人,20年間增長了46.3%。
世界衛生組織匯總各國官方提供的數據發布的《2015年全球道路安全報告》指出,全球每年道路交通事故造成125萬人死亡,2000萬至5000萬人受傷,其中許多人終生殘疾。
道路交通事故死亡率與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和道路交通管理密切相關。2013年,每10萬居民道路交通事故死亡率世界平均為17.4%,非洲最高為26.6%I歐洲最低為9.3%東地中海地區為19.9%,西太平洋地區為17.3%,東南亞地區為17%,美洲為15.9%。
在世界衛生組織抽取的68個樣本國家中,低收入國家人口占12%,機動車保有量占1%,但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數卻占16%;中等收入國家人口占70%,機動車保有量占53%,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數占74%,高收入國家人口占18%,機動車保有量占46%,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數占10%。數據顯示,世界90%的道路交通事故死亡者生活在中低收入國家,而這些國家的機動車保有量僅占世界機動車總量的54%。
2.道路交通事故是年輕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顯示,15歲至44歲的人占到全球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數的48%。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道路交通事故是15歲至29歲年輕人的主要死因。男性比女性卷入道路交通事故的機率更大,交通事故死亡人員中男性占73%,女性占27%。在年輕機動車駕駛者中,25歲以下的男性在汽車碰撞中的死亡機率是女性的三倍。
道路交通參與者中的弱勢群體占道路交通事故中死亡人數的一半以上。2013年,世界道路交通事故死亡者中,騎摩托車者占23%,行人占22%,騎自行車者占4%,機動車駕駛者占31%,另外21%是其他情況死亡者。《柳葉刀》文章顯示,在1990年至2010年的20年間,道路交通事故死亡者中,行人由28.41萬人增加到46.1萬人,增加了62.3%,騎自行車者由5.49萬人增加到8.33萬人,增加了51.7%;騎兩輪摩托車者由13.17萬人增加到20.64萬人,增加了56.7%;駕駛三輪及三輪以上機動車者由33.69萬人,增加到49.66萬人,增加了47.4%。
道路交通事故給受害者、受害者家庭以及國家造成巨大經濟損失,這些經濟損失占國民生產總值的3%左右,而這一數字在一些中低收入國家達到5%。
3.各國道路交通事故死亡率比較
比較各國的道路交通事故死亡率有多個指標,首先是每十萬居民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數。
同樣根據各國政府報告給世界衛生組織的2013年數據,每十萬居民交通事故死亡人數低于6人的國家有:密克羅尼西亞1.9人,瑞典2.8人,英國2.9人,基里巴斯2.9人,圣馬力諾3.2人,瑞士3.3人,荷蘭3.4人,丹麥3.5人,馬爾代夫3.5人,新加坡3.6人,以色列3.6人,西班牙3.7人,挪威3.8人,愛爾蘭4.1人,德國4.3人,冰島4.6人,日本4.7人,芬蘭4.8人,帕勞4.8人,法國5.1人,馬耳他5.1人,塞浦路斯5.2人,澳大利亞5.4人,奧地利5.4人,馬紹爾群島5.7人,斐濟5.8人,加拿大6人,新西蘭6人。美國為10.6人,韓國為12人,印度為16.6人,中國為18.8人,俄羅斯為18.9人,巴西為23.4人。利比亞最高,為73.4人。
如果只用每十萬人口道路交通事故死亡率比較并不客觀,因為一些國家人多車少,車少自然就會降低道路交通事故死亡率。因此,我們還必須同時考察每十萬輛機動車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數。
每十萬輛機動車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數低于7.6人的國家有:圣馬力諾1.8人,芬蘭4.4人,瑞典4.7人,瑞士4.7人,英國5.1人,挪威5.2人,西班牙5.3人,荷蘭6人,冰島6.1人,日本6.5人,丹麥6.7人,德國6.8人,馬耳他6.8人,奧地利7.1人,澳大利亞7.3人,意大利7.3人,法國7.6人,愛爾蘭7.6人。
高于7.6人的國家有:加拿大為9.5人,美國為12.9人,韓國為23.2人,巴西為50.3人,中國為104.5人,印度為130.1人,古巴為133.7人,俄羅斯為53.4人。幾內亞最高,為9462.5人,也就是每年每10輛機動車中就有1人死于車禍。
每十萬輛機動車道路交通事故死亡率同樣不能真實反映一個國家的道路交通安全情況,因為雖然車多,但如果車總停在車庫里不上路,行駛的里程少自然就降低了道路交通死亡率。所以,最能真實反映道路交通安全狀況的是每百萬車公里(所有車跑的公里數總和)死于道路交通事故的人數,也就是考察機動車在道路上實際行駛的里程與車禍死亡人數的關系。可惜的是,很多國家并沒有這方面的記錄或未能提供這方面的數據。
在報告上述數據的國家中,每百萬車公里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數由少到多依次是:瑞典3.5人,英國3.6人,愛爾蘭3.9人,丹麥4人,瑞士4.3人,挪威4.4人,荷蘭4.5人,冰島4.7人,芬蘭4.8人,德國4.9人,澳大利亞5.2人,以色列5.3人,奧地利5.8人,法國5.8人,加拿大6.2人,新西蘭6.7人,美國7.1人,比利時7.3人,斯洛文尼亞7.6人,西班牙7.8人,日本8人,馬來西亞12.6人,捷克13.9人,韓國18.2人,巴西55.9人。
4.道路交通事故致人死亡的誘因
道路交通安全是由多個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如道路設計、交通流量、機動車質量、安全性能、駕駛者的駕駛技能、輔助安全措施、道路交通法規及其執法力度等。
車速快。研究測試表明,速度低于每小時50公里的機動車與成年行人相撞,被撞者的死亡機率在20%以下;但速度高于每小時80公里的機動車與成年行人相撞,被撞者的死亡機率升為60%以上。
歐洲國家道路交通事故死亡率低,與他們把城市道路的最高限速設定得低不無關系,歐洲絕大多數國家城市道路最高限速為每小時50公里。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在住宅區、學校等弱勢道路交通參與者經常出現的路段,把最高限速設定為每小時30公里,以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降低交通事故死亡機率。
酒駕。當機動車駕駛者血液中酒精濃度高于每升0.04克時,撞車風險會大大增加,撞車風險大自然就會造成更多的人傷亡。歐洲多數國家規定,機動車駕駛者血液中酒精濃度高于每升0.05克即為酒駕,對年輕和無經驗的機動車駕駛者來說,血液中酒精濃度高于每升0.02克即為酒駕。
疲勞駕駛。疲勞駕駛和酒駕一樣,會加大道路交通事故的風險,讓交通事故死亡機率升高。一些國家規定機動車駕駛者的連續駕駛時間,如澳大利亞規定司機開車兩個小時后必須休息15分鐘至30分鐘,每次停車休息都會由方向盤下的一個記錄儀記下來,如果沒有按規定停車休息,司機將會被罰款、扣分。
不按規定使用安全帶。按規定系安全帶可讓機動車駕駛者和副駕駛座位上的乘員在遇到交通事故時死亡機率降低45%到50%,受傷機率降低20%到45%。對后排座椅上的乘員來說,按規定系安全帶可以在發生交通事故時死亡和重傷機率均降低25%,輕傷機率降低75%。
沒有兒童座椅約束裝置。在發生交通事故時,兒童座椅約束裝置可讓兒童的死亡機率降低90%,幼兒死亡機率降低54%到80%。但令人遺憾的是,由于兒童座椅約束裝置價格較高,推行起來難度很大,世界上只有53個國家(約占12億人口)出臺了基于年齡、身高或體重的兒童座椅約束裝置的法律,并對坐在前排的兒童身高進行限制。
不戴摩托車頭盔。統計和研究表明,摩托車駕駛者佩戴頭盔可讓車禍中的死亡機率降低40%,重傷機率降低70%。然而,世界上只有少數國家規定摩托車駕駛者必須佩戴符合規范的頭盔,其中絕大多數是歐洲國家。只有頭盔符合公認的安全標準,在發生車禍時才能有效保護頭部。
駕駛時使用手機。機動車駕駛者在駕駛時使用手機會嚴重干擾駕駛,讓保持正確車道行駛的能力下降,反應時間延長,包括對交通信號的反應時間以及剎車的反應時間,導致道路交通事故發生機率及道路交通事故死亡機率均上升。統計數據顯示,機動車駕駛者駕駛時使用手機卷入車禍的機率是不使用手機的四倍。需要注意的是,用藍牙免提裝置接打手機電話并不比手持接打電話安全系數提高多少。
車輛不符合安全標準。全球機動車保有量自2011年到2014年增加了16%,2014年世界各種客車數量為6700萬輛,這些機動車50%在中低收入國家生產,80%的國家銷售的機動車,不符合聯合國世界機動車法規協調論壇制定的載客機動車七項主要安全標準,符合該標準的40個國家絕大多數是高收入國家。世界衛生組織認為,新興市場經濟國家必須采取有效措施,確保生產的車輛符合上述七項主要安全標準,不管是內銷還是出口,政府有責任確保本國生產的車輛是安全的。
非機動車道被侵占。世界衛生組織認為,一些國家對行人、騎自行車者和騎摩托車者的道路需求關注不夠,而這些人合起來占全球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數的49%。個別國家出臺自相矛盾的政策,一方面倡導騎自行車綠色出行,一方面又把非機動車道改為機動車道或停車位,逼著自行車騎乘者使用機動車道,把弱勢交通參與者推入危險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