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娜
摘 要:大數據的應用已經深入到生活的各個領域,為各個領域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高校英語教學作為展現高校綜合教育水平、提升高校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對于大數據應用的需求空間也較大。但是目前高校英語教育存在大數據應用基礎系統構建不足、思想傳統尚未更新、對學生個性化信息挖掘不足等問題,未能很好地利用大數據的優勢。因此,要轉變傳統的教育思想認知,積極構建高校英語教學信息化系統,或借助現有成熟的網絡英語學習平臺,全面收集學生學習信息,并對該信息進行充分的挖掘,進而得出有針對性的結論,制定個性化方案。
關鍵字:大數據應用 高校英語教育 教學創新探索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6)07(c)-0133-02
在社會生活網絡化的今天,大數據早已滲透到了每一個行業和業務職能領域,成為重要的生產因素。網民數量的激增及其在互聯網世界留下的痕跡成為刻畫和預測人類行為與心理特征的重要依據。教育是社會子系統中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其受大數據的影響也較為深刻。在大數據處理技術最為發達的美國,學校可以通過對學生的數據分析以超過80%的精確度預測學生的升學情況,由此可窺大數據對于教育系統的深遠影響。在我國、大數據對高校教育也產生了較為深遠的影響,網絡選修,遠程教育屢見不鮮,智能信息化教育平臺建設也逐步在各大高校普及。但是大數據對于高校教育的影響仍處于初級階段,僅僅在借助互聯網平臺淡化學校界限方面略有小成,對于如何通過智能信息平臺,進一步深挖數據信息仍舊有較大的改進空間。高校英語教育是提升學生綜合素質水平的重要途徑之一。近年來,網上英語授課平臺層出不窮,不少高校也逐漸有了自己的英語教育信息系統。然而,網絡課程的學習效率、英語教育信息系統的利用情況并不理想;通過大數據挖掘學生的英語學習行為特點與心理特征信息等更是難上加難,更不用說進行行為預測等事項。因此大數據時代背景下,更加信息化、智能化的英語教學模式成為各大高校分析、探討的重要課題?;诖髷祿母咝S⒄Z創新探索既是潮流使然,又是需求所致。
1 大數據應用于高校英語教學的現狀
十八屆三中全會,國家提出“大數據發展”以來,大數據在多個領域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成就,但對于教育系統而言,改變現有模式,迎接大數據帶來的機遇與挑戰需要時間與財力的支持。由于各高校情況不同,大數據在教育方面的應用,尤其是英語教學方面的應用表現參差不齊?;究蓜澐譃?個層次。其一,基本未使用或構建大數據相關應用;其二,進行簡單的數字化教學,初步運用到大數據;其三,借助現有較為成熟的英語網絡平臺,開展英語教學,部分實現數據的信息采集和挖掘,能夠模糊了解學生需求;其四,獨立構建或者借助第三方構建高校英語教育信息系統,完全實現大數據的信息采集、挖掘、分析,可自動生成個性化教學方案。
1.1 基本未應用大數據進行英語教學
大數據應用于高校英語教育首先需要學生學習行為數字化與過程記錄的系統或機制,但這些系統的構建需要相應的時間進行調試,也需要相應的經費支持。這些對于部分高校而言需要時間去執行。因此,部分高校僅僅可以實現將英語相關學習材料上傳至互聯網平臺進行分享,沒有能力對學生的學習行為進行數據采集,更不要說針對數據進行挖掘,設計個性化教學方案。
1.2 初步應用大數據進行英語教學
互聯網的普及為教育增添了新的渠道,遠程教育已經成為新的教育渠道。目前,不少高校通過與網上教育公司簽約,在校內增設“英語網課”。網站通過記錄學生的訪問次數、訪問時間、訪問內容等簡單信息對學生學習行為進行記錄,初步實現大數據的簡單應用。“英語網課”模糊了校園的界限,為學生擴展了學習的資源庫和學習視野。也有助于英語教師初步觀測到學生的學習情況。此類做法在不少高校已經展開,并已經對高校英語教育產生較為重要的影響。
1.3 借助第三方成熟平臺開展大數據教學應用
高校借助第三方開發較為成熟的平臺進行英語教育。此類平臺具有較為完善的跟蹤記錄數據收集端口,能夠初步實現高校英語教學所需的信息采集需求。高校英語教師可以通過對此進行數據的整理分析以及挖掘,對學生的英語學習行為、能力、特點、心理動態等形成較為模糊的認知。同時,由于平臺上教學資源豐富,有利于學生個性化自學潛能的發揮,且有助于師生互動量增加,使教師對學生學習成績評價多元化,容易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大多數高校已經開始實施,在較為知名的高校開展得較為普遍,并且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1.4 構建獨立的英語教育信息化系統
由于獨立開發或借助第三方開發信息系統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采用此類方法的高校并不多,但是此法在彰顯校園特色,教育特色以及人文特色方面有較大的優勢。同時,構建獨立的教育信息系統可以留一些特別的端口,博采眾家之長,建設系統更為健全的信息系統,有助于高校教師獲得更為詳實的數據,制定更為合理的學生培養方案。目前此類大數據應用相對較少。
2 大數據應用于高校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2.1 基礎設施不健全
大數據的應用離不開數據的收集,數據的收集離不開學習過程的數字化。然而目前大部分學校均未實現教學過程的全面數字化,因此數據采集變得困難,進而難以形成較為嚴謹的個性化教學方案。
2.2 教學思想未轉變
雖然高校耗費大量的時間和財力將大數據應用于教學系統中,但是由于教師思想較為陳舊,或不想轉變現有的教學方式,使得不少高校的數字化教育或者網絡英語教學系統形同虛設或者利用率極低。
2.3 應用技術能力待加強
應用技術的能力并非僅僅指運用大數據分析能力,而是指高校教師對于新的英語教學方法的適應,新的英語教學工具的應用能力。部分高校老教師不擅長使用計算機,對于網絡教學方法應用能力不強,存在抵觸心理,或有些教師雖不抵觸但由于操作不當,導致效率低下,浪費時間和精力,影響教學質量。
另一方面,只有行為信息記錄,沒有教師的數據分析與應用能力,也難以形成較為有效的學生形象刻畫,更難以形成較為合理的個性化培養方案。
3 大數據應用于高校英語教學的創新探索
數據分析有助于教師發現學生的個性特質,從而產生個性化教學方案。因此,高校英語教學應轉變原有的“按班級平均水平授課”“定期能力測試”“集中教學管理”等方法,逐步摒棄由傳統教育數據采集獲得的、彰顯學生群體水平特質的數據。同時運用現代化信息手段,通過大數據分析逐個關注到每個學生的個體表現,分析其學習特點與個性,進而形成一套最適合該學生的學習方法。因此,要盡快轉變高校英語教學思想,積極構建英語智能化教育平臺,學會利用大數據發現學生需求,結合平臺實現個性化教育。
3.1 高校英語教學的思想轉變
大數據時代的教育是真正實現“因材施教”的開始,學生整個學習過程的數字化將有助于教師對其學習相關數據的挖掘分析,制定屬于學生的個性化教學法則。目前很多高校開始使用遠程授課、開展英語網絡第二課堂、開通高校英語網絡教育信息系統等,但仍有一些教師對高校英語教育的理念非常傳統,在其教學過程中英語網絡教育信息系統等形同虛設,難以很好地照顧到學生的個性化需求。
因此高校應結合時代要求,結合自身特點,對現有的英語教學體系進行革新,改變高校教師英語教學理念,積極優化高校內部的信息化、數字化英語教學工作建設,加強各項數據的收集、分析和應用。
3.2 構建英語教學智能化平臺
構建獨立的英語教學系統將有助于本校英語教學全程信息化、數字化,有利于對學生英語學習的特點發現。同時也可以借助互聯網英語學習課堂進行學習。例如充分利用現有較為成熟的平臺或者模式,如“慕課”(MOOC)“多模太”(MODULE)和“翻轉課堂”(FLIPPED CLASS-ROOM)等形式開展教學。由于借助現有網絡平臺難以挖掘更多的信息,而開發新系統成本較高,因此建議學校與現有較為成熟的網絡英語教學平臺合作,在其平臺的基礎上設置個性化信息抓取端口,更多地記錄學生學習過程。
3.3 利用大數據發現需求,制定個性方案
通過構建英語教學智能化平臺,收集更多學生學習行為信息,教師應仔細分析其學習特點,譬如,學生是習慣于規律性學習還是突擊性學習,擅長聽、說、讀還是寫,最近在什么方面進步較為明顯,在什么方面有退步或進步不明顯,什么時間段學習效率較高等,然后進行歸納總結,發現學生近期最需要進行學習的部分,即學習需求。
根據教師歸納總結的信息,結合其行為特點,制定較為詳細的培養方案,并根據其后期反饋情況,不斷改進培養方案,使其提高學習效率,增強對英語的興趣,形成良性的英語學習循環。
總之,大數據在高校英語教學中的應用還是處于較為初級的階段。要想讓英語教學在大數據應用方面有長足進步,需要在“硬件”和“軟件”兩方面進行投入。
“硬件”方面較為理想的狀態是學校有自己的英語教學信息系統,能夠自動智能化生成學生培養的相關意見,在此基礎上英語教師根據其多年教學經驗,對其進行改進。但是目前很多高校由于種種原因難以實現該項目標,因此建議學校盡可能與現有較為成熟的平臺進行合作,盡可能使其更加符合高校英語教學需求,能夠具有較為智能化的跟蹤記錄及分析模式,使其運用起來更為便捷。
“軟件”方面,建議高校同學盡可能充分地利用學校提供的英語教學硬件系統,以便更詳細地捕捉到英語學習行為數據,而高校教師盡可能利用這些數據分析得出較為個性化的培養方案。
也只有如此,才能不斷改進大數據在高校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參考文獻
[1] 吳晶.大數據時代高校圖書館英語學習資源的個性化精品服務探析[J].中外企業家,2016(8):220-221,231.
[2] 顏健生.大數據時代高校英語數字化教學的轉型思考[J].雞西大學學報,2015(3):79-81.
[3] 晏尚元.英語語言學課程學習策略與效果相關性研究——基于英語專業127名學生的調查數據[J].湖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5):92-96.
[4] 胡維.大數據視域下高校英語教學模式創新研究[J].才智,2016(15):11-12.
[5] 張明亞.英語專業學生中國文化英語表達力研究——基于廣西184名大學生的調查數據[J].湖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4):8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