鈕健池
【摘 要】電視節目制作是一項基于眾多學科領域專業內容的文化產品創作活動,攝制設備作為電子信息化的工業產品,與電子、數字信息、無人機技術等發展息息相關,存在著被動和主動融合的互為關系。本文在電視發展史簡介的基礎上,通過具體的技術應用實例,分析闡述電視節目制作與電子技術、數字信息技術、無人機技術等之間的相互作用關系。
【關鍵詞】電視節目制作;科學技術;互為關系
電視節目制作是一個電視作品從無到有、從無形創意到可視視頻的實現過程,具有工業流水線的組織形式,基于物理化學、電子技術、信息技術、項目管理、文化歷史、影視藝術等相關學科領域專業內容的一種文化產品創新活動。這也注定了電視節目制作與電子、數字信息等科學技術存在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各種被動和主動融合的互為關系。
1 電視節目制作與電子技術的關系
基于光電效應、掃描技術等幾十年的研究發展以及電子顯像管的出現,英國科學家約翰·洛吉·貝爾德于1925年制作出世界第一臺電視機,自此,電視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將,從黑白到彩色、從模擬到高清,成為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1936年,英國廣播公司(BBC)正式開播黑白電視節目。1954年,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正式播出彩色電視節目。20世紀80年代,高清晰度電視節目出現,為人們帶來艷麗的視覺沖擊和立體音響體驗。在技術更迭和商業追求等因素的綜合作用下,高清晰度電視節目的制式標準也逐漸清晰,為電視節目的數字化、信息化發展奠定了基礎。
電視節目制作主要包括策劃構思、拍攝錄制、后期編輯、播出審查等階段,涉及攝錄設備、編輯設備、后期包裝等攝制設備,與電子信息技術息息相關。伴隨著電子信息技術的迭代發展,電視攝制設備日趨完善、技術指標大幅度提升、聲畫效果趨真甚至超越真實,電視節目制作的技術手段、內容創意朝著滿足觀眾更多信息訴求、體驗需求的方向,更迭出一波波的技術浪潮和節目變革潮流,也刺激刷新著觀眾們的眼球、升級著視聽感官體驗。隨著虛擬仿真技術的深入研究和探索性應用,電視節目的信息接收、編譯、復現等環節日漸縮短、趨向直接,使人類對信息的感知能力和范圍邁入一個全新的紀元。
2 電視節目制作與數字化技術的關系
電視節目的制作從模擬信號到全數字化的演進,是結合了數字化技術的迅猛爆發趨勢,在圖像和聲音的組合方面“如虎添翼”,發生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數字化革新。例如,要取得令人視覺震撼的延時效果,模擬信號的攝像機必須通過時間上1:1的方式進行錄制存儲,后期編輯時進行加速播放處理,耗材成本和后期工作量巨大;數字攝像機則可以選擇定時錄幀的方式,雖然過程時間依舊是1:1,但是數字化下載時間大大縮短,同樣視覺要求標準條件下,后期處理的工作量也大大減小。數字化技術促使電視節目制作更加便捷、視覺效果更加出色,也推動了電視節目內容、形式、媒介的方面的變革。
電視節目的觀眾們在眾多創意的“轟炸”下,對節目的期待性越來越高,刺激了電視節目制作團隊對制作技術的需求愈加強烈,促進了相關數字化技術(較突出者為后期制作技術)的研究、突破和衍生。例如,影視大片里令人嘆為觀止的滄海桑田式的億萬年變遷動畫,是基于導演的創意需求和觀眾視覺體驗的“潛在”需求,研發新的制作硬件、軟件,突破當時的數字化后期制作技術的“瓶頸”才能實現的,這是構建數字模型、材質設計渲染、質量變化運動等軟件技術和影視動畫硬件性能同步提升的成果。
3 電視節目制作與無人機技術的關系
某品牌無人機“擅闖”美國白宮、“擔綱”名人求婚“天使”、“客串”同城快遞“小哥”……這些看似街頭巷聞流俗的花邊報道,卻明明白白地告訴大家,無人機已經“飛入尋常百姓家”。當前,無人機技術飛速發展,炙手可熱的無人機行業異軍突起,無人機的身影已經出現在從科技遙測到普通玩具的各個領域,電視節目制作中的航拍更是與無人機技術關聯的淵源紐帶。無人機設計向微、輕、穩方向發展,電視節目制作中原本規模大、成本高、技術深的航拍項目也被扁平化、簡單化。云臺數字穩定技術解決了微型無人機的機身震動對畫面的影響這個難題,其航拍畫面堪比有人駕駛直升機航拍;飛控模塊的硬件集成和軟件控制系統的優化,使航拍操作人員只需簡單訓練即可操作,甚至導演或攝像親自上手,更好地實現所需畫面視角和景別效果;控制系統的智能化設計應用,使無人機可以啟動GPS起飛定位功能,在飛行距離和電池余量允許的范圍之內,實現無人操控狀態下自動定點降落;依托網絡信息和無線數據傳輸技術的普及,使無人機航拍就像攝像機在手上一樣直接可見、隨時操控,數字化存儲的數據進行下載后可以進行全球發送,甚至實時上網直播與互動等。這些正是電視節目制作團隊一直所追求的理想方式。
對電視節目制作而言,無人機技術的發展和普及不僅是一次技術革新,更是對電視節目制作團隊組織架構、創意形態、成本控制等方面創新變革的一項誘因。反之,電視節目制作對無人機的操控智能化程度、機身材料的強度和重量、電池續航容量擴展、掛載攝錄設備性能配套等方面提出了更強、更高的需求,由此匯成的市場需求和商業成功預期,對無人機行業繼續加大研發投入、加深相關技術發展力度、加快技術“瓶頸”的突破等是一個強大的推進力。
隨著虛擬仿真技術的日漸成熟,電視節目觀眾對單向的信息輸送方式日益厭倦、對雙向互動體驗方式的需求愈加強烈,當前的數字電視互動功能也僅僅是對計算機功能的簡單移植、亦步亦趨。可以預見,電視節目制作的趨勢必將向著游戲化、真實體驗的方向演進,需要在電視節目制作設備、影視攝制技術、仿真模擬技術、人體神經學等方面實現技術支撐,也促進了上述相關領域的理念、技術向著實現突破并趨于穩定的目標而創新提升,電視節目制作在各項技術實現飛躍的基礎上又將進入一個階段,這種互為關系將助推電視發展史迎來一個前所未有的嶄新時代。
【參考文獻】
[1]孫飛.數字化環境下廣播電視節目制作技術的發展動向[J].新聞研究導刊,2015(17).
[2]劉連榮.數字化時代電視節目制作技術的發展及展望[J].西部廣播電視,2015(9).
[3]周立軍.芻議電視節目制作技術及流程[J].西部廣播電視,2015(2).
[4]艾濱.航拍無人機進入智能時代[N].中國攝影報,2016-3-4.
[責任編輯:田吉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