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穎 山紅偉
【摘 要】文章提出通斷時間面積法進行熱計量管理,利用室溫通斷控制器接收不同房間的室溫遙控器的數據信息,通過數據處理之后控制用戶室內溫度,實現在繳納熱費用相同的情況下,熱用戶的熱舒適度相同。
【關鍵詞】通斷時間面積法;熱計量
1 時間面積法
目前,我國供暖系統多采用集中供暖,分戶水平連接的室內采暖系統,通斷時間面積法是采暖名義耗熱量的分攤算法,是一種熱計量管理方法。熱用戶的室內溫度是通過安裝在用戶支路上的室溫通斷控制器來控制的。室溫通斷控制器接收不同房間的室溫遙控器的數據信息,通過對比、運算來控制通斷調節閥的通斷時間,從而實現用戶室內溫度的自動調節,提高用戶熱舒適度,使得在繳納熱費用相同的情況下,熱用戶的熱舒適度相同。
2 智能熱網構建
智能熱網系統主要由室溫控制器、通斷控制器、熱量表、采集計算器和數據信息管理系統等組成,其具體結構原理圖如圖1所示:
圖1 時間面積法智能熱網構建示意圖
2.1 每個熱用戶通過室溫控制器的調節來控制熱消耗量,從而達到最優的熱舒適度。室溫控制器的調節既可以通過無線網絡實現也可以通過直接操作來實現。
2.2 樓宇采集計算器收集、記錄整個樓宇的總耗熱量,并將所記錄的數據上傳到小區管理中心的數據信息管理系統,通過數據管理軟件實現對熱用戶的遠程控制,包括開關的開啟、關閉、熱數據的遠程抄寫及傳輸等功能。
3 時間面積法熱量分攤理論
供暖期間住戶對熱舒適度要求不同,就產生相同的居住條件繳納不同的熱費用的情況,即對熱舒適度要求高的用戶會分攤較高的熱費用,對供熱條件要求低的用戶分攤較低的熱費用。那么,假設通過供、回水管路上安裝有效壓差閥可以保證建筑物內熱用戶之間的水力平衡。其分攤熱量計算公式為[1]:
:第i個熱用戶分攤周期內或供暖總時間內分攤的熱量,單位為千瓦時(kW·h);
:第i個熱用戶閥門周期開啟時間比或閥門累計開啟時間比;
:第i個熱用戶分攤周期或供暖總時間,單位為小時(h);
:第i個熱用戶在分攤周期內或供暖總時間內閥門累計開啟時間,單位為小時(h)。
在用戶供暖設計負荷不變的情況下,當供回水溫差增大時,雖然用戶通斷閥的累計通斷時間縮短,但分攤的熱量仍然相等[2]。
4 結論
4.1 時間面積法優點
目前普遍采用的熱計量方式是傳統的戶用熱表理論為基礎的收費方式。
相對于以戶用熱量表理論為基礎的收費方式,通斷時間面積法是一種“采暖名義耗熱量”的分攤算法[3]。這種計費方式具有一定的消費主動性,根據用戶自身對熱舒適度的要求進行主動調節,因此,熱費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自身的要求,而與建筑物內其他熱用戶的用熱狀況之間的相互影響很小。
戶用熱量表的理論基礎是對熱用戶按耗熱量收費,也就是按熱用戶的采暖消耗熱量多少收取采暖費用。
4.2 由于多種理想工況的假設,理論計算值需要進行必要的修正。
【參考文獻】
[1]JG/T 379-2012.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行業行業標準[S].
[2]顧吉浩,齊承英,夏國強,楊懷一.基于通/斷式供熱控制模式的熱分攤技術應用實例[J].暖通空調,2013,40(3):67-70.
[3]齊承英.通斷時間面積法熱計量技術的發展及應用評述[J].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2013(24):80-85.
[責任編輯:田吉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