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雯晶
基于地區金融競爭力分析的新疆金融中心建設研究
◎楊雯晶
在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設背景下,新疆將在金融改革方面迎來新的發展契機。現對新疆各個地區的金融競爭力進行實證分析,并根據實證數據分析結合新疆烏魯木齊,霍爾果斯地區以及喀什地區具體情況,對其建設金融中心、人民幣離岸中心、金融貿易創新示范區建設的發展機遇和挑戰進行了展望。
2013年11月28日,在“絲綢之路經濟帶城市合作發展論壇”上,新疆金融辦副主任王全新建議在烏魯木齊(昌吉)、霍爾果斯經濟開發區(伊犁)和喀什經濟開發區(喀什)分別建設區域性國際金融中心、人民幣離岸中心、金融貿易創新示范區,爭取“絲綢之路經濟帶”重大金融改革在新疆先行先試,搶占中國西部和中亞地區金融業發展的制高點。本文正是在這一背景下,進行的研究和探討。
城市金融競爭力評價理論。王仁祥(2004)將城市金融競爭力分解為區位競爭力、資本競爭力、人才競爭力、基礎設施競爭力、制度競爭力、開放性競爭力、金融企業管理競爭力等7個中間指標,而構成這7個中間指標的基礎性指標有79項,指標體系分為4個層次。 在此基礎上,運用最優脫層法和熵值法對各項指標權重予以確定。 該指標體系指標選取全面, 權重確定科學, 但是某些具體指標的數據取得性較差,如城市知名度、金融機構資產質量、資本獲得便利程度等等, 使得這一指標體系難以直接用于城市金融競爭力評價的實踐之中。陸紅軍 (2007) 也設計與實施了一套國際金融中心綜合競爭力評估指標體系,包括了金融規模、金融環境、金融集聚度、金融國際化、金融風險防御、金融創新、金融效率、金融人才、金融科技和金融制度10 個一級指標和56個二級指標, 通過對6個金融中心城市的因子分析與聚類分析, 提煉關鍵要素與核心指標, 并對紐約、倫敦、東京、新加坡、香港與上海的金融中心競爭力狀況及優劣勢作了系統的研究。 該指標可操作性強, 評價方法也較為科學合理, 但基礎指標的選取還不夠全面,此外,與倫敦金融城GFCI 指數相比,也還存在動態性不足的問題,難以通過連續評價追蹤金融中心競爭力變化情況。姚洋,高印朝(2007)對國內外的金融中心競爭力評價研究做了較好的總結, 并設計了一套可以應用于國際金融中心比較的評價指標體系,其中一級指標包括經濟環境、金融市場、金融機構和金融制度等四類。 僅從一級指標來看, 他們所設計的指標就存在一些比較明顯的問題, 比如指標沒有包括金融生態環境, 也沒有反映金融產業績效的指標。 另外, 他們在基礎性指標選取上也存在一些問題,如金融制度指標龐雜, 既有人才性因素,又有商業環境性因素。因此,他們的這套指標體系難以直接應用到中國城市金融競爭力評價上。張建森,余凌曲,熊文祥(2008)認為城市金融競爭力評價應該能夠全面、 客觀地反映城市金融產業現狀、 城市金融業發展潛力及其決定因素。
金融中心建設的理論。著名經濟學家查爾斯·金德爾伯格,在《金融中心的構建: 比較經濟史視角的研究》這一書中對金融中心的概念進行了界定,金融集聚的成因進行了分析,認為是規模經濟使各大金融結構選擇在一個特定的區位,通過規模經濟的發展不斷強化,吸引外部的金融機構或者其他社會活動的主體參與進來,逐步形成了一個區域性的金融中心。
梁小珍,楊豐梅,部慧,車欣薇,王拴紅(2011)認為金融中心作為區域金融的增長極 ,在資金和技術等諸方面產生的極化效應和擴散效應大大地促進了本地區和周邊地區經濟的發展。孫國茂、范躍進(2013)對金融中心本質、特征和功能進行了分析,得出的結論為 金融中心的本質就是金融資源的聚集, 金融中心的形成是一個演化過程;金融中心的功能差異是由其形成模式和條件決定的。中國金融中心實現路徑是強化政府引導下的自然形成模式, 政府的作用是制度設計和制度供給, 政府既要推動金融中心建設, 也要制止 “金融中心熱” 演變成新一輪的 “開發區熱”。汪川,趙瑾(2014)總結各國的離岸金融中心建設,“離岸金融中心”有三種類型,即內外混合型、內外分離型和滲透型。內外混合型是“離岸金融中心”發展的最高境界,即離岸金融業務與國內金融業務不分離,資本流動高度自由化,其典型為倫敦、香港 ;內外分離型一般是所在國政府專門為非居民交易而人為創設的國際金融平臺,其典型為紐約、新加坡和東京等;滲透型是在分離型基礎上的再發展,離岸賬戶與在岸賬戶分立,居民交易和非居民交易基本分開,但允許兩個賬戶之間有一定程度的滲透,其典型是泰國的曼谷和馬來西亞的納閩。
各學者在城市金融競爭力理論和金融中心城市建設的相關理論有著豐富的研究,但是對于新疆的城市金融競爭力和金融中心建設的研究還比較薄弱,本文正是要在此方面研究做進一步的努力。

本文運用金融發展綜合指數來測度新疆各地區的金融競爭力。金融發展綜合指數 D =x1*D 1 +x2*D 2 +x3*D3,其中D1表示人均儲蓄存款量占人均GDP比率,D2表示人均貸款量占人均GDP比率,D3表示保險費收入。首先對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以后,然后運用SPSS主成分分析中的解釋的總方差初始特征值確定權重,D1的權重為88.343%,D2的權重為9.686%,D3的權重為1.971%。
結合以上綜合指數的計算公式和權重(表一),通過測度得到上表進行分析,D最高的為烏魯木齊5.2238,人均儲蓄存款量占人均GDP比率D1以及人均貸款量占人均GDP比率D2,保險費收入D3均為全疆最高,且優勢明顯。最低的為吐魯番0.8822,且僅有吐魯番的計算結果小于1,與其他地區比較起來差距明顯人均儲蓄存款量占人均GDP比率為全疆最低,其他方面均表現的較弱。結果表明,南疆四地州的喀什、和田、阿克蘇以及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均位于前8位,通過D1、D2、D3各個地區的比較可以發現,南疆四地州的D1都相對較高,從實際來看,因為該地區經濟發展相對落后,但是由于國家的轉移支付高于其他地區,所以D1會比較高,同樣這也為該地區的金融發展增加了金融資本的存量。
通過2015年新疆金融發展指數得出(表二),從高至低排序烏魯木齊市排在第1位,伊犁州直屬縣市排在第4位,南疆的喀什排在第6位。基于這一條件下,然后結合各個地區的地理位置分布,我們可以得出這三個區域建立區域性的金融中心具有一定的優勢,比較符合建設三大金融中心的提議。
機遇
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國家戰略機遇。必須緊緊抓住一帶一路的國家戰略,充分發揮出地理位置優勢。與上海地區的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不同的在于,上海現正處于發達的互聯網金融時代,傳統的地理聚集因素正在弱化,這是基于上海地區的人力資本、金融市場已經相對成熟的前提下形成的。而新疆遠離沿海地區,金融產業的發展相對的不足,人才、資本市場發展相對滯后,因此必須充分發揮出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核心區的地理位置優勢,來建設新疆的三大金融中心。
三大地區自身的優勢。著名的霍爾果斯口岸位于伊犁州直屬縣市,與哈薩克斯坦接壤,并且中哈雙方建立了免稅區,中哈雙方貿易往來頻繁,并且中哈雙方央行簽訂了70億人民幣的互換協議,這些優勢條件,結合我國“一路一帶”戰略向西走出去,充分的發揮出霍爾果斯口岸的經濟往來作用,可以為在伊犁建設人民幣的離岸中心給予一個堅實的基礎。
自古以來,喀什就是古絲綢之路上的一個重要城市,中亞和歐洲的商人都在此從事貿易活動。喀什同樣基于地理位置來說,喀什位于新疆的西南部地區,是連接巴基斯坦然后走向歐洲的重要節點,是中巴經濟走廊的起點城市。因此在喀什建設金融貿易創新示范區,是完全可行的。
烏魯木齊市金融優勢明顯,更適合做區域性的國際金融中心。無論是從年末各大金融機構的存款余額來看,還是從貸款余額來看,在整個新疆,乃至將整個中亞地區考慮在內,實力都是最強的,在烏魯木齊市建設區域性的國際金融中心,正好可以發揮出烏魯木齊市的金融優勢,不僅可以進一步的強化烏魯木齊市的金融資本實力,同樣也可以為我國與周邊國家的貿易往來提供更多的金融支持和便利,可以促使多邊受益。
挑戰
社會的不安定因素關系到經濟社會的長治久安,也是新疆建設金融中心不得不考慮的問題。在新疆周邊的各個國家,經濟上實力整體較弱,當人均GDP發展到一定的程度,一國或者一個地區的經濟才是外向型經濟,新疆周邊國家的外貿發展還比較落后,經濟體系也不是很完善,對于新疆建設三大區域性的金融中心以及三大區域性的金融中心能否發揮出其應有的作用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作者單位:新疆師范大學商學院)
新疆師范大學自治區普通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亞與中國西北邊疆政治經濟研究中心項目(040315C03)和新疆師范大學優秀青年教師科研啟動基金項目(XJNU1202);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哲學社會研究規劃項目(2015BJY024);教育部人社科規劃基金項目(16YJCGJW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