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電視劇暗藏多少腐敗
如果制作方投入大量資金用于關系運作,如此勢必會減少作品制作的資金投入,繼而影響作品質量,可能導致這樣一種惡性循環,即能夠在電視臺播出的往往只是質量一般的作品,這可能就是近年國內神劇層出不窮背后的邏輯。

張蘇洲受審時當庭痛哭,因怕被查,還多退了行賄人員幾百萬元。
2015年,我國生產了21546集電視劇,773部電視?。òňW絡視頻市場)。令人振奮的數字背后,是尷尬的現實。即便作為全球電視劇第一播出大國,我國的電視劇播出集數還是趕不上產量。
業內資深人士介紹,過去5年,我國電視劇年產量維持在1.5萬-1.9萬集之間,但全國四級電視臺的電視劇播出總額約9000集?!艾F實就是,電視劇遠遠供大于求?!边@位業內人士表示。供求關系嚴重失衡,買方就處于強勢地位——權力有了尋租空間,“潛規則”悄然形成。
業內人士透露,電視臺在買劇時自主空間很大。通常而言,電視臺會根據受眾群體、播放定位等因素,列出一份詳細的審片表格,里面會有演員陣容、主題內容等細化項目。依據這些內容,工作人員會進行打分,挑選出最終決定購買的電視劇。由于沒有具體量化指標,購銷環節存在各種不透明,購買方的決定權集中在少數人手上,他們也就成了影視公司的重點“公關”對象。
近年來,影視業內的貪腐案件時有曝出。去年2月4日,安徽省檢察院決定以受賄罪逮捕安徽廣播電視臺原臺長張蘇洲,累計涉案金額合計人民幣超過1600萬元。至此安徽廣播電視臺已有5名中高層干部涉貪腐落馬。據了解,他們貪腐行為就涉及電視劇采購、廣告投放、工程建設、服裝采購、旅游業務承辦等領域。
其中“影視劇購銷”是一個容易滋生腐敗的領域。近年來,影視劇制作行業供大于求,“購劇權”為少數人敲定,制片方為了上片只能盡量滿足播出方的“各種要求”。
一位演出經紀公司的人士表示,有國有制作單位和機構通過給編輯、演職人員虛報高額制作費和報酬的情況,一些人暗地里得以牟利。中紀委曾通報2014年廣電部門一名電視劇審查員在負責電視劇審批工作期間,幫助多部電視劇通過審核,借此受賄30余萬元。
業內人士透露,電視劇購銷環節滋生的腐敗行為并非安徽廣播電視臺獨有,而是業內早已熟知的“潛規則”。2014年,南京廣電集團原影視劇部主任于勇、遼寧廣播電視臺原節目購銷中心主任李寵等紛紛落馬,都與電視劇采購中的貪腐行為有關。
“針對不同級別的電視臺,制作公司的行賄手段也各不相同”,某衛視電視劇采購負責人說,“為登陸一些小電視臺或地面頻道,他們會給審片、采購人員送些小禮,但如果想敲開一些大臺或者衛視的大門,則會直接開出回扣,或讓臺領導掛名制作,從而給其‘發工資’。通常,一家電視臺的采購主管不會只接受一家制作公司的行賄,畢竟,誰的劇能播,誰的劇不能播,全憑采購主管一句話?!?/p>
還有廣告經營?!耙粋€廣告,能不能播、哪個臺播、哪個時段播、回扣多少?里面門道很多。”業內人士指出,廣播影視領域發行渠道有壟斷性,有些權力就“等值”于人民幣。特別是有些電視臺廣告中心的廣告制作費用抬得很高,就常有內部人幫客戶在外面找廣告代理吃回扣。有些電臺、電視臺能夠成為保健品、藥品廠家、專科醫院的專業臺,“變味”背后都是利益在作祟。
2012年,重慶廣播電視集團(總臺)廣播電視廣告經營中心原副主任何勇走上被告席,據檢方指控,這個中層干部利用職務便利在廣告經營中貪腐近1000萬元。“不少廣告部門負責人因此落馬并不奇怪,這里面的錢太多?!焙颖蹦畴娨暸_一名干部說。
“塌方式的腐敗”——張蘇洲曾這樣形容該省廣電系統“腐敗窩案”。
上??祟D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克頓傳媒”)總裁吳某也是送錢者之一。吳某與張蘇洲是老熟人,他曾任電視臺副臺長,2003年“下海”創辦克頓傳媒。對觀眾而言,吳某更為熟知的身份是,他旗下的子公司出品電視劇《何以笙簫默》,還有《愛情公寓》。從2007年至2013年,吳某源源不斷地向張蘇洲、趙紅梅和總編室原主任肖融共計行賄342萬元人民幣、4000美元。
法院去年12月判決,吳某和克頓傳媒為謀取不正當利益,向國家工作人員行賄。構成“單位行賄罪”,判處罰金340萬元,吳某判處有期徒刑三年緩刑五年。而張蘇洲案尚未公開宣判。
和張蘇洲一起被查的還有總編室原主任肖融。由于負責電視節目外購、財務審批等工作,肖融多次非法收受多家影視公司和相關人員的賄賂,共計現金541萬元、金條9根。作為回報,肖融在電視劇采購、付款審批等方面承諾或直接為行賄者提供幫助。證人在證詞中表示,給肖送錢,是因為他是總編室主任,負責審核電視劇采購,付款也需要肖簽字。其公司能賣很多電視劇給該衛視,建立長期合作關系,這與肖融的關照分不開。
有行賄者表示,現在的電視劇市場競爭非常激烈,想銷售電視劇,就要取得電視臺相關人員的關照,肖在電視劇采購、付款等方面有一定權力,公司在賣電視劇給該衛視的過程中,肖在審片付款等方面給予很大幫助,對他非常感激。不過,行賄者們的“感激”最終將肖融送進監牢。因犯受賄罪,肖融被判處有期徒刑9年。
瘋狂地受賄,瘋狂地買劇。辦案人員發現,該電視臺近年來的電視劇采購量明顯超出實際需求。據統計,該臺2011年至2013年共采購電視劇327部,總價24億元。為將如此巨量的電視劇在合同期內播完,該臺衛視頻道每天播出電視劇10集以上。即便如此,到2014年8月,還有21部總價值2.1億元的電視劇來不及播,庫存積壓非常嚴重。
電視劇購銷腐敗,其根源與國企腐敗問題有一定的相似之處,比如出資人不在位。如果是市場化運作的電視臺,采購電視劇必須考慮市場需求、觀眾口味。巨量采購造成庫存積壓嚴重,電視臺的出資人早就不干了,因為這是在濫花出資人的錢。國有電視臺資金主要來自于財政撥款,其次是廣告費等經營收入;因為市場競爭相對溫和,以及財政托底的原因,“經營壓力”的概念比較模糊。而資金寬裕,則是“瘋狂買劇”的前提條件。
事實上,代表出資人行使監管權力的部門并不少,比如上級主管部門,還有財政、審計等部門。電視臺臺長瘋狂購買電視劇,暴露的問題是監管缺位,這主要不是制度問題,而是人為問題;花的是公共資金,而不是誰家的錢,所以又成了“崽賣爺田”,大家都不心疼。那么,對電視劇購銷腐敗問題,就不能只查電視臺領導,還要追究相關部門的監管瀆職責任。
業內人士表示,隨著國家法制健全和行業發展,在影視劇購銷中,“公關”作用越來越小,行業“潛規則”也正在慢慢凈化中。另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是,現在除了電視臺還有網絡視頻播出平臺,這是市場充分競爭后出現的可喜現象。
2012年最火的《甄嬛傳》,電視版權一集為95萬元,而網絡版權為25萬元;2014年,《武媚娘傳奇》的電視版權一集賣出338萬元,而網絡版權為82萬元;隨后網絡版權水漲船高,《瑯琊榜》的電視版權單集為335萬元,網絡版權單集為145萬元;剛開機的新劇《如懿傳》版權已經售出,電視版權為600萬元,網絡版權更是高達900萬元,出現倒掛現象。
網站對于電視劇行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在不斷上漲,電視臺不再是電視劇的唯一播出平臺。
有媒體引用陜西文化投資集團董事長王勇的說法稱,“我國的電視劇產業更像是一個圈子,而不是一個成熟的產業市場。”隨著反腐敗工作的縱深推進和市場的發展,我國電視劇“圈子”遲早要完全打破。
(《云南信息報》2016.9.18、《南方都市報》2016.9.18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