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牌就死,5A級景區的紅與黑
有了金字招牌,如果不能解決好管理弱化、服務退化、設施老化、環境惡化等嚴重問題,得不到游客認可,金字招牌自然也可能被摘掉。而對于5A級景區來說,摘牌后背后的巨大利益會隨之消失,也就意味著死亡。

8月3日,國家旅游局通報了近期對5A級景區的復核情況,撤銷了兩家5A級景區,對3家景區提出嚴重警告。同時又新增加了6家5A景區,“有賞有罰”的處理方式,開啟新一輪有關旅游景區質量管理評定的討論。
安全隱患重中之重在本次國家旅游局的通報中,首先指出的就是橘子洲景區存在安全隱患,通報中指出“旅游安全巡查服務缺失”“無安全管理人員制止或提示”“景區有明確禁煙標志,但吸煙者隨處可見,未見工作人員提醒制止”等問題。
在2015年,很多景區就因為安全隱患問題被警告,例如河北安新白洋淀景區即被指出安全警示標識不足。至今,全國已有12家5A級景區被摘牌或警告整改。安全隱患嚴重、環境衛生差、旅游設施和服務嚴重缺失、旅游秩序混亂等等,都是這些景區所存在的問題,而安全問題是檢驗標準之中的重中之重。
“廁所革命”嚴重滯后除了安全問題,衛生不過關成為景區被“摘牌”的第二大原因,通報中指出,橘子洲景區和神龍峽景區均存在“廁所革命”嚴重滯后的問題,這是國家旅游局推動“廁所革命”以來,首次把廁所列入旅游景區環境的評價指標。
據了解,本次新入選的5A景區,很多都在“廁所革命”上下了功夫。江蘇省連云港市花果山景區相關工作人員表示,他們在廁所的更新換代方面花費了非常多的精力,“我們投入了800余萬元,去年重新建設的3個廁所和今年改建的幾個舊廁所都達到3A級標準。”崀山景區更投入3500萬元為廁所提質。騰沖火山熱海旅游區每座廁所都實行專人管理,定時清掃和檢查,并配備洗手液、干手器、廁紙等物品。
服務質量存在問題隨著文明程度的提升,對景區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有個湖有座山就圈起來賣票的時代已經成為歷史。在市場經濟的觀念下,門票經濟已經落后了,要吸引游客,必須要進行全方位的提升,擁有景區自身的核心吸引物。沒有特點,沒有高質量的服務,無法吸引消費者。
本次通報中,服務質量確實成為被摘牌的兩個景區存在問題,其中導游服務的欠缺是強調的重點,導游人員不足、“野導游”等問題都被提及。徐虹表示,隨著社會的發展,沒有什么文化水平,只靠著講幾個笑話哄騙游客的導游將不會受市場歡迎,強行拉客等方式也將無法獲得收益。
去年,國家旅游局首次公開通報取消山海關景區5A級資質的消息便引發輿論關注,這是我國自2007年設批5A級景區以來被取消資質的首宗案例。而最近,國家旅游局再次公開取消了兩家5A級景區的資質,引起了更大的社會反應,而這在很大程度上源自這個“馳名商標”背后的巨大利益。
“國家A級旅游景區”標志牌,是我國一項衡量景區質量的重要標志。2007年5年22日,為篩選出一批質量過硬、具備國際競爭力且具有標桿性的“絕品”景區,第一批5A級景區設立。截止到2015年10月,國家旅游局共確定了213家國家5A級旅游風景區。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5A級景區具有國家代表性,走的是精品之路。自然,從景區承接的經濟效益來看,這塊金字招牌更是炙手可熱,在任何方面它都享受著其他景區所無可比擬的優待。
就政策補貼來說,以山東省的《省級旅游發展專項資金獎勵辦法》為例,其中規定單獨對創建5A級旅游景區設立獎勵,“一次性獲獎勵100萬元”,其他景區則沒有這個待遇。
據世界旅游組織統計,旅游產業每收入1元,可帶動相關產業增加4.3元的收入,旅游產業能夠影響、帶動和促進與之相關聯的110個行業的發展,而5A級景區的品牌效應更能加大這種產業群的連鎖效應,刺激所在地第三產業發展和增加就業,產生經濟效益和財政增收效益。
這一點在中小城市中體現更甚。寧夏中衛,一個屬半干旱氣候的中西部城市,年降水量138毫米,年蒸發量卻高達1729.6毫米,但由于黃河的流過,形成了沙坡頭大漠與綠洲結合的奇異景象。作為首批設立的5A級景區,2014年,這個城區人口不足20萬的小城,實現旅游收入26.4億元,占全市GDP的7.1%。
據粗略統計,目前中衛市旅游行業從業人數達到2.33萬人。景區附近的村民們圍繞著沙坡頭,開展相關經營項目,牽駱駝、開快艇、辦農家樂、劃羊皮筏子……多數家庭年收入都在10萬元以上。
以前,我國的5A級景區評級幾乎是“終身制”。A級景區大多是地方政府發展旅游經濟的重要支柱,只要沒有出現影響惡劣的重大事件,出于經濟利益考慮,地方政府一般不會對這些亂象動真格治理,因為“摘牌就是死亡。”某景區負責人表示。
而自去年首家5A級景區被取消資質打破了僵局,反映出我國景區管理方面的諸多亂象,也表明了國家整治景區管理亂象的決心,并由此倒逼景區改革似乎無可阻擋。
國家旅游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對旅游景區來說,創牌不易,更需護牌。捧回牌子后,不能只顧拿著5A級金字招牌當“搖錢樹”,而應以品質的保證兌現5A級的承諾。
其實,A級景區評定工作自2007年開始以來,就不是一個只進不出的機制,而是一個動態管理機制。只是以往只見掛牌不見摘牌,此次做出摘牌處罰后,5A級景區方才告別“終身榮譽”,也真正讓5A級景區有了危機感,更是倒逼景區走向規范化管理,不敢再走“重評定、輕管理”的老路。拿5A牌子不是目的,提升服務和管理才是根本,保5A要比創5A更難,也更重要。
(《民生周刊》常磊/文、《每日新報》2016.8.13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