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回生 束振華
?
針對性護理措施在預防院內艱難梭菌相關腹瀉中的作用
范回生 束振華
目的:探討護理措施在預防醫院內獲得艱難梭菌相關腹瀉中的作用。方法:選取2016年1~8月在我院外科住院使用抗生素超過3 d出現腹瀉的高危易感患者68例作為研究對象,并隨機等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其中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措施,研究組給予有針對性預防護理舉措,比較CDAD發病率。結果:研究組CDAD發病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住院時間及醫療費用均明顯少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有針對性的預防護理舉措對醫院內獲得艱難梭菌相關腹瀉的預防至關重要,值得重視。
艱難梭菌;腹瀉;預防;醫院內獲得
艱難梭菌(Clostridium difficile)[1],為一種革蘭氏染色陽性、可形成芽孢的專性厭氧菌,它是院內腹瀉的常見起因,將近1/4的抗生素相關性腹瀉與其緊密相關[2]。正常情況下,艱難梭菌不會引起疾病,但一旦大量使用青霉素類、頭孢類等抗生素時,就會打破人體腸道的微生態平衡和正常菌群的分布,艱難梭菌就會趁機大量繁殖衍生,從而引發艱難梭菌相關性腹瀉(CDAD)[3]。為了減少CDAD的發生,除有效的診治外,積極有效且有針對性的預防措施也十分關鍵。鑒于此,本研究就“針對性護理措施在預防醫院內獲得艱難梭菌相關腹瀉中的作用”進行探討分析,以期為其臨床護理工作提供參考依據,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16年1~8月我院外科住院的使用抗生素超過3 d且出現腹瀉的高危易感患者68例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住院前均為腹瀉癥狀。(2)住院期間使用抗生素至少≥3 d出現腹瀉。(3)患者有自主意識,依從性較高,謹遵醫囑,積極配合。(4)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5)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其他類型的感染性腹瀉。(2)合并有腸道器質性疾病或功能性者。(3)除抗生素外,有明確原因的腹瀉者。(4)認知障礙,或無法正常交流溝通者。(5)不同意參與本次研究者。男44例,女24例。年齡34~80歲,平均年齡(46.30±10.37)歲。抗生素使用時間3~15 d,平均時間(7.45±2.63)d。隨機將患者等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按照常規護理措施進行干預即可,如基礎對癥護理、日常生理護理、遵醫用藥及出院指導等。
1.2.2 研究組 采取有針對性的預防護理措施:(1)加強醫護人員的服務意識及專業培訓,強調無菌操作的重要性,尤其是“手衛生”,讓醫務人員養成良好的手衛生習慣,最好是采用集中學習、相互督促、指示牌提醒等方式進行強化教育。(2)切斷傳染源。針對老年、高危患者,及合并多種基礎病、慢性病,化療后使用免疫抑制劑和大量使用抗生素等易感患者,予以重點看護,在接觸這類患者及其用品時應使用專用消毒液或水清洗雙手,接觸患者的分泌物及體液時應佩戴一次性消毒手套,用后棄去,且醫療和護理設備僅限個人使用,避免感染。(3)及早發現。盡早采集患者腹瀉標本,以及早發現是否存在感染。并采集患者病床、地面、個人物品等標本進行艱難梭菌培養。(4)分析CDAD患者的致病原及傳播特點和路徑,確認改良措施是否能夠徹底滅殺環境中的艱難梭菌芽胞,再利用建立的熒光毛細管電泳PCR-核糖體分型方法進行基因分型,通過與構建的數據庫存比對,明確菌株的基因型,確定是否為原菌種的再燃。(5)加強醫院環境管理,主要包括患者、家屬、護士、醫師等個人的清潔,以及環境及環境中物品的衛生管理(定時消毒),必須做明確規定,并耐心學習、講解,使醫護人員及患者和家屬都能夠接受、遵從。(6)定期開展工作總結大會,并認真聆聽患者及家屬的反饋意見,對存在的缺點及不足進行分析并提出整改意見,及時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好的優點繼續發揚。(7)建立專人監管制度。將此項納入護理考核工作,建立專門的小組不定時的對相關內容進行監督,查看其實施情況,發現問題時需及時糾正。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CDAD的發病率及住院時間、醫療費用等指標[4-5]。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6.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的t’檢驗,偏態分布采用M(QR)進行秩和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的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1 兩組患者CDAD發生情況比較(表1)

表1 兩組患者CDAD發生情況比較(例)
2.2 兩組患者住院時間及醫療費用比較(表2)
注:1)為u值,2)為t’值
2003年以來[6-7],艱難梭菌相關性腹瀉(CDAD)在北美和歐洲等地出現暴發性流行,流行菌株的產毒素能力強,患者的病死率高,從此引起醫學界的高度重視。在我國,近年來對艱難梭菌引起的感染日漸重視,國內多家大型醫療機構進行了相關研究。潘杰維等[8]發現腹瀉患者難辨梭狀芽孢桿菌培養陽性率為20%(4/20)。Huang[9]在上海華山醫院587例可疑艱難梭菌感染病例的大便中分離出74株艱難梭菌,其中56株分離初發病例,5株來自復發病例。由此表明,我國存在相當數量的CDAD病例。
近年來,艱難梭菌所引起的CDAD日益嚴重[10],隨著發病率的增加,其患者的住院時間、醫療費用也相應增加,其臨床癥狀表現可從輕度腹瀉至重度致死性的偽膜性腸炎,從而給人們的身體健康帶來嚴重影響。CDAD的致病菌艱難梭菌主要是通過糞口途徑傳播的[11],且可在空氣中存活數月甚至數年,再經醫護人員的手及受污染的醫療器材及環境等進行傳播[12],故CDAD發病率較高。因此,必須積極采取有效且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進行干預。我院采用一系列護理措施,如提高醫護人員對CDAD的認識及護理意識、加強高危易感患者的看護、嚴格執行無菌操作、掌握簡便快捷的檢測方法以及合理使用抗生素等。結果發現研究組CDAD發病情況、住院時間、醫療費用均明顯少于對照組,兩組差異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與相關報道具有一致性[13-15]。
總之,臨床實際操作中,為減少CDAD的發生,除進行對癥診治外,積極采取有效且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也尤為重要,此外,還能為預防和治療CDAD的發生和傳播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1] 肖克林,王中興,周天祥,等.艱難梭菌數字化聚合酶鏈反應-核糖體分型方法及參考圖譜的建立[J].中華傳染病雜志,2016,34(2):111-114.
[2] 楊 靖,李志榮,趙建宏,等.33株艱難梭菌臨床分離株的多位點序列分型[J].中華檢驗醫學雜志,2013,36(10):920-925.
[3] 章黎華,董丹鳳,江 岑,等.院內感染艱難梭菌的毒素檢測及核糖體分型研究[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醫學版),2012,32(11):1436-1439.
[4] Gao XW,Mubasher M,Fang CY,et al.Dose-response efficacy of a proprietary probiotic formula of 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CL1285 and Lactobacillus casei LBC80R for antibiotic-associated diarrhea and Clostridium difficile-associated diarrhea prophylaxis in adult patients[J].Am J Gastroenterol,2010,105(7):1636-1641.
[5] 程 穎,盧金星,鄢盛愷,等.臨床患者糞便標本中艱難梭菌感染狀況研究[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9,19(7):861-863.
[6] 劉思娣,吳安華.艱難梭菌毒力與芽孢研究進展[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16,15(6):436-440.
[7] 楊富英,李 萍,李永強,等.艱難梭菌核糖體分型及腹瀉發病危險因素研究[J].護理學雜志,2012,27(17):1-3.
[8] 潘杰維,王 軼,歐陽琴.護理舉措在預防醫院內獲得艱難梭菌相關腹瀉的作用[J].現代醫院,2013,13(7):84-86.
[9] Huang H,Wu S,Wang M,et al.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s in a Shanghai hospital:antimicrobial resistance,toxin profiles and ribotypes[J].Int J Antimicrob Agents,2009,33(4):339-342.
[10]王 潔.血液病患者產毒艱難梭菌定植和感染危險因素的前瞻性研究及臨床分離艱難梭菌的耐藥性分析[D].河北醫科大學,2014.
[11] 朱 宇,王 力,馮莎娜,等.惡性腫瘤患者艱難梭菌相關性腹瀉的臨床危險因素分析[J].中華腫瘤雜志,2014,36(10):773-777.
[12] 郭桂萍,董創創,戴 潔,等.艱難梭菌毒素A C端結構域在大腸桿菌中的可溶性表達與卵黃抗體的制備[J].軍事醫學,2013,37(9):676-680.
[13] 馬學東,魏新萍,盧洪洲,等.老年人感染性腹瀉病因的研究進展[J].吉林醫學,2013,34(16):3215-3217.
[14] 舒青龍,彭淑紅,封 勇,等.中藥復方對艱難梭菌毒素基因tcd A/tcd B體外表達的影響[J].中國微生態學雜志,2013,25(4):373-375,380.
[15] 賈紅兵,王 靖,楊 輝,等.艱難梭菌分離株快速鑒定和毒素檢測的多重PCR方法的建立[J].中華微生物學和免疫學雜志,2011,31(8):755-759.
(本文編輯 馮曉倩)
518111 深圳市 深圳市龍崗區第五人民醫院(范回生),深圳市龍崗中心醫院(束振華)
范回生:女,本科,主管護師
深圳市龍崗區科技計劃項目(201620477)
2016-08-11)
10.3969/j.issn.1672-9676.2016.2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