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心靈 程真真
?
護理人員循證護理相關認知調查及分析
谷心靈 程真真
目的:調查我院臨床護理人員對循證護理的認知水平及相關因素和相關培訓需求,為進一步提高我院護士循證護理能力和開展我院循證護理查房提供依據和指導。方法:應用自行設計的“臨床護理人員循證護理調查問卷”對臨床科室218名護士進行問卷調查。結果:我院護理人員循證護理認知水平普遍偏低,不同職稱、學歷、英語水平和職務的護理人員對循證護理認知水平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不同護齡護理人員的循證護理認知得分有差異(P<0.05),護齡小于5年的護士比護齡5年以上的護理人員循證護理認知水平高。結論:臨床護理人員對循證護理能力總體偏低,絕大多數護理人員對學習循證護理知識持積極態度,具有較強的學習意愿,護理管理者應從各個層面給予支持,積極制定相關對策開展循證護理實踐。
護理人員;循證護理;調查
循證護理(evidence-based nursing,EBN)是20世紀90年代伴隨循證醫學的發展而新興起來的一門學科,是1991年加拿大Me Master大學Alba Dieenso教授提出的,其觀點迅速得到普遍關注,護理專家并為此進行廣泛的研究和實踐。20世紀90年代末EBN引入我國,作為一種護理領域新的觀念和理念越來越受到重視。筆者對我院護理人員循證護理相關知識情況進行調查,旨在促進循證護理的有效開展,現報道如下。
1.1 調查對象 選取我院16個臨床科室在職護理人員218名。納入標準:醫院正式在編或合同制的注冊護士,同意參與本研究者。
1.2 方法
1.2.1 調查工具 采用自行設計的問卷進行調查,該問卷內容包括3個部分:(1)一般人口學資料。(2)對循證護理的認知(16個條目),主要設計相關基本知識,題型為單選題,每題1分,總分為16分,及格線為10分,13分及以上為良好,內部信度(Cronbach’s α系數)為0.70。(3)培訓需求(13個條目),主要涉及調查對象對循證護理學習的積極性、培訓方式及我院目前正在開展科級、大科級、院級循證護理查房的作用以及開展循證護理過程的阻礙因素,題型為單選題和排序題。
1.2.2 調查方法 2015年11月采取方便抽樣法選取調查對象。利用全院護士長開會時機發放問卷238份,護士填寫完后由各科室護士長統一回收,有效問卷218份,有效率91.60%。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3.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一般資料采用描述性分析,計量資料的比較采用t檢驗或方差分析。檢驗水準α=0.05。
2.1 218名護理人員一般資料(表1)
2.2 護理人員循證護理認知情況(表2)
2.3 218名不同人口學特征護理人員循證護理認知得分比較(表3)

表3 218名不同人口學特征護理人員循證護理認知得分比較
注:1)為t值,2)為F值
2.4 218名護理人員對循證護理的培訓需求(表4)

表4 護理人員對循證護理的培訓需求
2.5 218名護理人員認為開展循證護理培訓的必要性(表5)

表5 218名護理人員認為開展循證護理培訓班的必要性
表5顯示,有38人(17.4%)和119人(54.6%)認為開展循證護理培訓班非常有必要和有必要;只有27.98%的人認為沒有必要或者無所謂。總體來看,護理人員對開展循證護理相關培訓的必要性是持肯定態度的,并且希望培訓形式多樣化,采取講座、培訓班、一對一指導和科內培訓多種方式相結合培訓形式。2.6 218名護理人員對循證護理相關培訓作用的認識(表6)

表6 218名護理人員對循證護理相關培訓作用的認識(名)
約一半的護理人員認為目前正在開展的相關講座(51.83%)、科內循證護理查房(48.17%)和經護理部相關人員一對一指導的院級循證護理查房示范(48.17%)對提高其循證護理能力僅有一點作用;約有10%的護理人員認為沒有發揮任何作用。
2.6 阻礙護理人員開展循證護理過程的相關因素 調查結果顯示,阻礙護理人員進行循證護理過程的因素排在前3位的分別是臨床工作量太大,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68.39%),不善于發現并構建循證護理問題(11.01%),不會統計學分析(10.55%)。
3.1 我院護理人員循證護理認知水平及相關因素 我院護理人員循證護理認知水平整體偏低,研究顯示[1-3],臨床護士普遍缺乏循證護理意識。我國大多數臨床護理人員習慣于在工作中按部就班,遇到臨床問題時,主要是按專業書籍、護理常規、個人經驗或上一級經驗進行護理操作,而不是首先查閱有關前瞻性臨床研究結果或科學證據,對科學有效的證據應用不足。結果顯示,我院護理人員存在學歷普遍偏低、英語水平偏低的情況,被調查對象中,本科及以上護理人員只占15.60%;英語四級及以上水平只占23.85%。研究顯示[4],43.90%的護士看不懂統計分析,44.20%的護士認為自己在開展循證護理時,不了解如何評價研究質量的優劣,尤其對外文文獻在閱讀和理解方面存在困難;護理人員缺乏時間和精力,有研究顯示[5-6],護士認為循證護理實踐最大的阻礙因素是工作忙、沒有時間。本次調查結果顯示,68.39%的護理人員認為臨床工作量太大,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是阻礙開展循證過程的首要因素;最后,國內護理科研質量欠缺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另外,我院開展循證護理過程如循證護理查房和相關培訓才兩年多,時間較短,也是導致護理人員循證護理認知水平偏低的原因之一。
3.2 不同組別護理人員循證護理水平影響因素 很多研究表明[1,7-10],學歷越高、職稱越高的護士和護理管理者對循證護理認知水平越高,而職稱較低、學歷較低、工作年限較短的人員了解較差。本調查結果顯示,不同職稱、第一學歷、英語水平和職務的護理人員對循證護理認知水平均無差異(P>0.05);不同護齡護理人員的循證護理認知得分有差異(P<0.05),護齡小于5年的護士比護齡5年以上的護理人員循證護理認知水平高。這可能與我院護齡小于5年的護士學歷普遍偏高有關。另外,與年資較高護士相比,我院年輕護士普遍對循證護理有更高的學習積極性,積極參加院內舉辦的循證護理相關講座和院內循證護理查房。還有研究顯示[5],不同護齡、學歷、職稱護士得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但護理管理者得分較非管理者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與本調查結果部分一致。
3.3 目前開展的循證護理相關培訓現狀分析 我院目前開展的循證護理過程主要是院級循證護理查房,護理部相關人員對主查人進行一對一的指導,查房的同時起到示范的作用。另外,開展循證護理相關講座,如循證護理概述、循證護理相關資源檢索、外文文獻檢索等。本調查結果顯示,約50%的護理人員認為目前這種形式的培訓對提高其循證護理水平僅有一點作用,這可能與院級查房示范每個季度只做一次且通常情況下只有護士長和個別骨干才能從繁重的臨床工作中抽時間去聽講有關。另外,循證護理相關講座也只是有小范圍的護理人員參加培訓。
3.4 相關對策
3.4.1 提高護理人員循證護理意識,轉變觀念,從認識上排除最大阻礙開展循證護理過程的因素。68.39%的護理人員認為臨床工作量太大,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是阻礙開展循證過程的首要因素,而通常情況下,“沒有時間”“太忙”是最容易被人原諒的。但是有學者提出[5],在護理工作中,首先不應強調時間概念,首要任務是明白循證護理理念的重要性,然后想出擠出時間的方法,同時又不放棄要做的其他事情,這就要求護理人員更多的理性思考。
3.4.2 培訓形式多樣化,重點培養,逐步提高 目前我院開展的相關培訓形式相對單一,可采用講座、一對一指導、開展循證護理培訓班、外出學習等多種形式相結合的方法。由于臨床護理工作任務較重、護理人員缺編等現狀,組織大范圍的護士參加相關培訓比較困難,可通過自愿報名和選拔的形式組織小部分護理人員通過外出學習和院內培訓班,接受集中培訓;各科室成立循證護理小組,由接受集中培訓人員擔任組長,負責督導本科室循證護理查房,逐步提高本科室人員循證護理水平和技能;護理部成員采取包科到人的形式,每人負責3~4個科室,每半年至少去所負責科室督導1次。
循證護理在我院尚處于起始階段,臨床護理人員循證護理能力總體偏低。絕大多數護理人員對學習循證護理知識持積極態度,具有較強的學習意愿,護理管理者應從各個層面給予支持,積極制定相關對策開展循證護理實踐。
[1] 趙夢遐,王惠連,朱樂鳳,等.臨床護士循證護理行為、態度、技能的調查研究[J].護理學雜志,2011,26(17):24-26.
[2] 羅 藝,金 紅,陳 婧.臨床護士循證護理認知與實踐現狀的調查分析[J].循證醫學,2012,12(6):351-353.
[3] 陳 純,郭 玲,騰清霞.本科護師對循證護理認知及應用現狀調查分析[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3,34(5):734-736.
[4] 劉曉華,成守珍,張晉昕,等.護理人員循證護理知識、態度、行為、技能調查研究[J].中國護理管理,2008,8(10):23-25.
[5] 藍宇濤,葉五清,林 田,等.臨床護士循證護理實踐障礙因素的調查分析[J].現代臨床護理,2015,14(1):1-6.
[6] 羅 藝,陳 蕾,曾傳軍,等.護理人員對循證護理理解與實踐的現狀調查[J].護理研究,2012,26(25):2339-2340.
[7] 陳 香,曹胡林,王才瓊.基層醫院護士循證護理素質現狀調查分析[J]. 中國醫療前沿,2011,6(24):68-69.
[8] 劉曉華,張晉昕,成守珍.護理人員循證護理實踐基本素質現況調查[J].中華護理雜志,2010,45(9):831-833.
[9] 汪惠才,徐佩茹,胡 娟.臨床護士循證護理知識、態度、技能的調查分析[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3,30(16):1-3.
[10]許國瓊.護理人員循證護理實踐基本素質構成及現況調查[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4,11(22):3100-3102.
(本文編輯 陳景景)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cognition about evidence-based nursing in nursing staff
GU Xin-ling,CHENG Zhen-zhen
(Peking University Shougang Hospital,Beijing 100144)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ognition level and related factors of the clinical nursing staff in our hospital towards the evidence-based nursing and to provide basis and guidance for further improving the ability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 of the nurses and developing our evidence-based nursing ward.Methods:A total of 218 nurses in clinical departments were surveyed by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s.Results:The cognition level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 in our hospital was generally low.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cognition level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 among nurses with different titles,educational background,English proficiency and positions (P<0.05).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scores about the evidence-based nursing among nurses of different ages (P<0.05).Nurses whose working ages were less than 5 years had higher cognition level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 than nurses with nursing age over 5 years.Conclusion:The overall nursing care ability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 staff is low.The majority of nurses have a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s learning evidence-based nursing knowledge and they have strong willingness to learn.Nursing managers should give support from all levels and actively formulate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to practice evidence-based nursing.
Nurse;Evidence-based nursing;Investigation
100144 北京市 北京大學首鋼醫院護理部
谷心靈:女,碩士研究生,護師,護士長
2016-07-23)
10.3969/j.issn.1672-9676.2016.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