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小燕 謝 芳
?
中醫護理在中風偏癱患者康復中的應用
石小燕 謝 芳
目的:探討中醫護理方法在中風偏癱患者康復中的應用。方法:將2014年4月~2016年6月收入我院的180例中風偏癱患者隨機等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使用中醫護理干預。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預后、患者滿意度以及治療費用。結果:觀察組治療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預后及滿意度均優于對照組(P<0.05),且治療費用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中醫護理可以促進中風偏癱患者的康復,對患者的預后產生積極影響,提高患者滿意度和降低治療費用。
中風;偏癱;中醫護理
中風是中老年人常見疾病之一,偏癱是其所導致的最常見后遺癥[1]。偏癱帶給患者的影響很大,輕度偏癱患者還可以保持生活自理能力,從事簡單的活動;重度偏癱患者會喪失生活自理能力,無法自動,這不僅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而且使患者產生消極情緒,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增加家庭的負擔。為此我院對中風偏癱患者采用中醫護理方法,效果滿意,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擇我院2014年4月~2016年6月收治的因中風致偏癱患者180例,納入標準:(1)病例確診為中風所致的偏癱。(2)均在我院接受治療,無其他干擾。(3)均積極配合治療。剔除標準:(1)其他原因導致的偏癱。(2)患有其他方面疾病,如心臟、肝臟、腎臟疾病。(3)中途放棄治療。隨機將180例患者等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中男35例,女55例;平均年齡(54.80±1.60)歲;平均患病時間(1.20±0.80)年;平均肌力等級(2.80±0.30)級。觀察組中男42例,女48例;平均年齡(55.10±1.50歲),平均患病時間(0.90±1.10年);平均肌力等級(2.70±0.40)級,兩組患者性別、年齡、患病時間與肌力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均采取常規的藥物治療方法,對照組實施常規的護理干預;觀察組采用中醫護理干預法,具體護理方法如下:(1)身體鍛煉。從肢體鍛煉和細節鍛煉兩方面進行,肢體鍛煉包括引導患者進行伸展鍛煉、收回鍛煉、坐立鍛煉、站立鍛煉等,并引導患者行走;細節鍛煉主要是一些小動作,如拾撿東西、夾菜、盛飯、寫字等。另外對患者進行肢體協調性鍛煉,如練操、練拳等,每天練習15~30次,對于無法自主翻身的患者可協助定時翻身。(2)面部肌肉群鍛煉。面部癱瘓的患者進行睜眼、閉眼、眉毛運動、嘴巴運動、微笑運動等,并且進行發聲練習,讓患者指定字詞和句子發音。(3)情志鍛煉。嚴密觀察患者的情緒,每天向其敘述治療成功案例,鼓勵患者積極治療,并及時與家屬溝通,讓家屬給予更多支持[2],盡可能的保持心情愉悅、積極、樂觀。(4)飲食調整。為患者制定健康的飲食計劃,使用低鹽、少脂肪、少膽固醇的食物,適當食用蔬菜水果,多吃豆制品、魚類能夠改善血液狀況,降低血凝塊形成概率。體虛者可加用山藥、黃芪等補益藥物,肝陽上亢者須用平肝熄風類藥物,風痰淤血等有形之邪阻塞經絡者可使用活血、化痰通絡類藥物。(5)穴位推拿與針灸。百會穴:位于頭頂正中央,發際正中向上5寸,可以緩解頭痛,眩暈、高血壓等狀況。神庭穴:發際正中向上0.5寸,可緩解頭痛、眩暈、中風面癱狀況[3]。印堂穴:眉頭連線與前正中線的交點,可緩解頭痛、頭暈等癥狀。頰車穴。面頰下頜骨前上部約一中指橫指處,可緩解口歪眼斜和語言障礙。風府穴:頸部后發際中部向上1寸,枕部外隆凸下,可緩解中風不語癥狀。風池穴:項部枕骨下冊,于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處,可緩解中風之口歪眼斜。風市穴:大腿外側正中線,直立時垂手中指尖部,可緩解中風之半身不遂、下肢麻痹。合谷穴:手背第一掌骨與第二掌骨中間,第二掌骨的橈側中點部,可緩解口眼歪斜與上肢病變
1.3 效果觀察
1.3.1 臨床療效判斷[4]有效:患者肢體活動能力與協調性增強,生活自理能力提高,并且患者的抗病信心增強,病因狀況有所改善;無效:患者肢體運動障礙情況未改善或改變不明顯,抗病信心受抑制,患者以及家屬對治療效果不滿意。
1.3.2 臨床預后判斷標準[5]預后良好:(1)患者出院2個月后無復發,生活能力無降低。(2)離院2個月后復診肌力等級,肢體活動狀況,神經反應狀況均未轉差。預后較差:(1)患者出院2個月后出現復發,生活能力降低。(2)患者離院2個月后復診肌力等級,肢體活動狀況,神經反應狀況轉差。
1.3.3 滿意度調查 本次研究中通過出院2個月后電話回訪的方式調查患者的滿意度,問卷包括治療過程、治療結果、服務態度和治療成本4個方面,設置滿意與不滿意2個等級,并逐一記錄。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的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的比較采用t’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1 兩組患者的有效性及預后比較(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有效性及預后比較(例)
2.2 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表2)

表2 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 例(%)
2.3 兩組患者住院費用比較(表3)

表3 兩組患者住院費用比較(元,
中醫稱腦血管疾病為中風,其具有發病率高,發病快,致殘率高的特點,故對中風偏癱患者的護理是非常重要的[6-7],在本次研究中使用的護理方法是中醫護理方法。中醫認為,中風有多種原因,主要有氣虛、血虛、肝陽上亢、有形之邪阻塞脈絡、痰熱腑實、風痰上擾,按照不同的發病原因進行治療具有臨床意義。中醫護理中肢體鍛煉能夠幫助提高患者的肢體運動能力,面部肌肉群鍛煉能夠改變患者面癱狀況,情志調整改善患者的情緒和心理,飲食調整可以讓患者從生活中改變自己的疾病狀況,而穴位的推拿和針灸則能夠運用中醫經脈理論來辯證施治,從而能夠更有針對性的治療。通過中醫護理干預,結果顯示,其可提高患者治療有效性,改善預后,從而提高滿意度,降低住院成本,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中醫護理干預對于因中風而導致偏癱患者的有效性是值得肯定的,使用中醫護理方法能夠對患者的恢復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并且有益于提高患者的預后效果和滿意度,還能夠幫助控制疾病的治療成本。在本次研究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如對患者的護理很難做到周密,因為患者過多因而不能做到非常細心的關心,同時由于穴位的拿捏比較困難,對家屬護理的教育也比較困難,故而未能很好的應用家屬護理這個方法,在以后的護理過程中需要注意對家屬的護理培訓,從而能夠起到更好的護理效果。
[1] 段 潔.中醫護理在促進中風偏癱患者康復中的應用探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6,16(7):131,132.
[2] 吳美秋.中風患者偏癱肢體康復中醫護理現狀及前景展望[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6,16(17):31-32.
[3] 梁茜茜,吳 舸.穴位按摩護理技術應用于中風偏癱康復中的臨床觀察[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3,22(8):53,55.
[4] 鐘紹敏,吳 斌,吳 怡,等.中醫護理促進腦卒中偏癱患者康復的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急癥,2015,24(1):184-186.
[5] 武秋娣.中醫綜合護理對腦卒中偏癱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及運動功能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4,33(11):3075-3077.
[6] 張亞男.探討中醫護理在促進中風偏癱患者康復中的效果[J].中醫臨床研究,2015,7(33):41-42.
[7] 彭華平.腦卒中偏癱患者的中醫康復護理效應[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5,6(17):96-97.
(本文編輯 陳景景)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in rehabilitation of stroke patients tending to hemiplegia
SHI Xiao-yan,XIE Fang
(Shenzhen Second People’s Hospital,Shenzhen 51800)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 nursing method in the rehabilitation of stroke patients tending to hemiplegia.Methods:Randomly divided 180 cases of stroke patients tending to hemiplegia from April 2014 to June 2016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routine nursing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CM nursing intervention.The therapeutic effect,prognosis,patient satisfaction and treatment cost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The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The prognosis and satisfactio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The treatment cost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Conclusion:TCM nursing can promote the rehabilitation of stroke patients tending to hemiplegia.It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and can improve patient satisfaction and reduce the cost of treatment.
Stroke;Hemiplegia;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518000 深圳市 廣東省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中醫科
石小燕:女,本科,主管護師
2016-07-20)
10.3969/j.issn.1672-9676.2016.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