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庭雙,江 河,胡玉婷,段國慶
( 安徽省農業科學院 水產研究所,安徽 合肥 230031 )
5種藥物對黃鱔體內隱藏新棘蟲的驅蟲效果研究
潘庭雙,江 河,胡玉婷,段國慶
( 安徽省農業科學院 水產研究所,安徽 合肥 230031 )
比較5種不同驅蟲藥物對黃鱔體內寄生的隱藏新棘蟲的驅蟲效果,為臨床用藥提供科學依據。將自然感染隱藏新棘蟲的黃鱔,隨機分為5種不同藥物治療的試驗組和不給藥物的對照組,根據試驗前和試驗后7 d黃鱔體內寄生的隱藏新棘蟲數量變化判斷療效。結果顯示,阿苯達唑驅蟲效果最好,該試驗組中隱藏新棘蟲感染率下降比值和平均豐度下降比值最大,且與其他試驗組均有顯著性差異(P<0.05)。
黃鱔;隱藏新棘蟲;感染率;平均豐度;藥效
隱藏新棘蟲(Pallisentiscelatus)是黃鱔(Monopterusalbus)體內最主要寄生蟲,其流行病學在我國已有大量報道[1-6]。隱藏新棘蟲的寄生不僅阻塞黃鱔腸道組織、吸取宿主營養,而且還造成宿主腸道組織機械損傷,引起繼發感染,嚴重可導致黃鱔死亡。對黃鱔隱藏新棘蟲病的防治,國內僅有少量報道,且療效不佳,迄今為止,仍未篩選到一種高效驅除隱藏新棘蟲的藥物。
獸用驅蟲藥物具有較好的驅蟲效果,且其藥理學及藥物動力學得到深入研究,這些藥物在水生動物寄生蟲病防治上逐漸得到應用。阿苯達唑是一種脂溶性苯并咪唑類廣譜驅蟲藥物,廣泛用于線蟲、絳蟲和吸蟲等蠕蟲的治療[7-8]。吡喹酮是一種新型廣譜抗寄生蟲病藥物,對三代蟲(Gyrodactylus)、指環蟲(Dactylogyrus)、日本血吸蟲(Schistosomajaponicum)均有很強的殺滅作用[9-10]。阿維菌素是一種具有抗蟲驅蟲活性的獸藥,不僅可殺滅錨頭鳋(Lernaea)、中華鳋(Sinergasilus)、車輪蟲(Trichodinella),而且對水體中的松藻蟲(Notonectatriguttata)、水蜈蚣(Kyllingablevifolia)等亦有殺滅效果[11-12]。雙氰青蒿素是青蒿素的一個重要衍生物,對瘧原蟲(Plasmodiumfalciparum)、卡氏肺孢子蟲(Pneuocystiscarinii)具有較強的殺滅和抑制作用[13]。川楝陳皮散是近年開發的驅蟲中藥,對水產動物腸道寄生蟲病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阿苯達唑(100 g裝,阿苯達唑含量98%,大連容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號20140501)、吡喹酮(100 g裝,吡喹酮含量98.5%,大連容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號20130301)、阿維菌素(100 g裝,阿維菌素含量98%,大連容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號20140301)、雙氰青蒿素(100 g裝,雙氰青蒿素含量98%,西安澤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號20140501)、川楝陳皮散(100 g裝,川楝子52.6 g+陳皮26.3 g+柴胡21.1 g,成都芳草藥業有限公司,批號20130801)。
驅蟲試驗要求黃鱔體內寄生蟲具有一定的感染率和豐度。依據安徽境內黃鱔寄生的隱藏新棘蟲流行病學調查結果[6],選擇懷寧縣涼亭鄉作為本次采樣點。黃鱔規格為50~100 g,體表無傷,活力強。通過隨機解剖50尾黃鱔,估算出這批黃鱔隱藏新棘蟲的感染率和平均豐度分別為83.6%、5.5條/尾。試驗黃鱔分成5個試驗組和1個對照組,每組設3個平行。黃鱔暫養在1 m×1 m×1 m 的小體積網箱中,每箱40尾。
1.3.1 5種藥餌制作
依據5種藥物在其商品包裝上推薦的使用劑量,每千克黃鱔單次用藥量分別為:吡喹酮20 mg、阿苯達唑20 mg、阿維菌素0.3 mg、雙氰青蒿素15 mg、川楝陳皮散100 mg。依據黃鱔日攝食率為5%,每千克黃鱔飼料中添加藥物量分別為:吡喹酮400 mg、阿苯達唑400 mg、阿維菌素6 mg、雙氰青蒿素300 mg、川楝陳皮散2000 mg。藥物首先與少量面粉混勻,再與余下面粉混勻,然后將這些面粉與黃鱔飼料、蚯蚓混勻,制成藥餌。
1.3.2 驅蟲試驗
將分別含有吡喹酮、阿苯達唑、阿維菌素、雙氰青蒿素、川楝陳皮散的5種藥餌及不添加藥物的餌料投喂黃鱔,連續投喂7 d。第8 d,每箱取20尾黃鱔帶回實驗室,進行腸道內隱藏新棘蟲感染率和平均豐度測定。
1.4.1 隱藏新棘蟲檢查
不同試驗組黃鱔帶回實驗室,解剖腸組織,解剖鏡下統計每尾黃鱔感染隱藏新棘蟲數量,并計算感染隱藏新棘蟲的黃鱔比例。
1.4.2 療效觀察
首先解剖對照組黃鱔,了解其體內隱藏新棘蟲感染率和平均豐度,通過與試驗前數據比較,確定水環境是否影響隱藏新棘蟲的感染率和平均豐度。再比較驅蟲試驗結束后,統計分析不同試驗組隱藏新棘蟲感染率下降比值和平均豐度下降比值是否有差異,確定不同藥物的驅蟲效果。
感染率下降比值/%=(用藥前感染隱藏新棘蟲的黃鱔數-用藥后感染隱藏新棘蟲的黃鱔數)/用藥前感染隱藏新棘蟲的黃鱔數×100%
平均豐度下降比值/%=(用藥前隱藏新棘蟲平均豐度-用藥后隱藏新棘蟲平均豐度)/用藥前隱藏新棘蟲平均豐度×100%
阿苯達唑試驗組,停藥后第1、3、7、15、30、60 d取黃鱔肌肉、肝臟組織,采用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檢測方法,測定阿苯達唑及其代謝中間產物的含量。
各試驗組在試驗期間,未出現中毒、死亡等毒副反應癥狀。
試驗前,黃鱔體內隱藏新棘蟲的感染率為83.6%,平均豐度為5.5條/尾;人工飼喂7 d后,對照組黃鱔體內隱藏新棘蟲的感染率為83.3%、平均豐度為5.4條/尾。與試驗前相比較,感染率下降0.3%,平均豐度下降0.1條/尾,下降幅度較小,這可能是采樣隨機誤差所致。因此,筆者認為,對照組黃鱔體內隱藏新棘蟲的感染率和平均豐度在試驗前、后不變,養殖水環境不影響隱藏新棘蟲的感染率和平均豐度,其他試驗組隱藏新棘蟲感染率和平均豐度的變化均由藥物引起。
試驗結束后,阿苯達唑試驗組、吡喹酮試驗組、阿維菌素試驗組、雙氰青蒿素試驗組、川楝陳皮散試驗組和對照組隱藏新棘蟲感染率分別為35.2%、50.0%、70.0%、83.4%、75.0%、83.3%;各組隱藏新棘蟲感染率下降比值分別為57.9%、40.2%、16.3%、0.2%、10.3%、0.4%。阿苯達唑試驗組中,隱藏新棘蟲感染率下降比值最大,與其他試驗組均有顯著性差異(P<0.05);其次是吡喹酮試驗組,雙氰青蒿素試驗組隱藏新棘蟲感染率下降比值最低,與對照組無顯著性差異(P>0.05)(圖1)。

圖1 不同試驗組黃鱔感染率減少比例
試驗結束后,阿苯達唑試驗組隱藏新棘蟲平均豐度為1.0條/尾、吡喹酮試驗組隱藏新棘蟲為3.1條/尾、阿維菌素試驗組隱藏新棘蟲為2.7條/尾、雙氰青蒿素試驗組隱藏新棘蟲為5.1條/尾、川楝陳皮散試驗組隱藏新棘蟲為5.4條/尾、對照組隱藏新棘蟲為5.4條/尾。阿苯達唑、吡喹酮、阿維菌素、雙氰青蒿素、川楝陳皮散、對照組平均豐度分別下降了81.8%、43.6%、50.9%、7.3%、1.8%、1.8%,阿苯達唑試驗組下降最多,與其他各組均有顯著性差異(P<0.05),其次是阿維菌素試驗組,而川楝陳皮散試驗組與對照組無顯著性差異(P>0.05)(圖2)。

圖2 不同藥物試驗組黃鱔體內寄生的隱藏新棘蟲平均豐度減少的百分比例
停藥后第1、3、7、15、30、60 d,黃鱔肌肉、肝臟組織中阿苯達唑及其中間代謝產物檢測結果表明,阿苯達唑在黃鱔體內代謝速度非??欤K? d的肌肉、肝臟均檢測不到該物質,只能檢測到其代謝的中間產物阿苯達唑亞砜;停藥3 d后,黃鱔肌肉中阿苯達唑亞砜含量為0.0875 mg/kg,低于國家標準(0.1 mg/kg);停藥7 d后,黃鱔肝臟中阿苯達唑亞砜含量為0.0148 mg/kg,低于國家標準。因此,投喂阿苯達唑藥物的黃鱔,在停藥7 d后即可上市。
試驗結果表明,阿苯達唑能較好驅除黃鱔體內寄生的隱藏新棘蟲,其次是吡喹酮。這與已報道的研究結果相似,阿苯達唑、吡喹酮使用劑量分別在10~15 mg/kg和30 mg/kg時,均能夠較好驅除山羊體內寄生的棘球蚴(Echinococcosisgranulosa),且無毒副作用[14]。阿苯達唑具有低毒、高效的特點,廣泛用于治療動物體內寄生的棘頭蟲、線蟲、蛔蟲、鞭蟲、絳蟲和吸蟲等蠕蟲[7-8]。阿苯達唑通過抑制蟲體胞漿內微管蛋白聚合成微管,蟲體不能攝取葡萄糖,使蟲體內源性糖原耗竭,并抑制延胡索酸還原酶,阻礙三磷酸腺苷產生,致使蟲體因能源耗竭而逐漸死亡[15]。
阿苯達唑、吡喹酮對黃鱔腸道內寄生的隱藏新棘蟲驅除率分別達到57.9%和40.2%,驅蟲效率明顯高于晶體敵百蟲。晶體敵百蟲溶液藥浴、灌注法(食道深部注入)對黃鱔腸道內隱藏新棘蟲的驅蟲效果均較好,驅蟲率達40%,但灌注法(食道深部注入)略優于藥浴法[16]。而餌料中拌入敵百蟲、硫酸二氯酚、苦參堿和碘均不同程度地影響隱藏新棘蟲的感染率[17]。然而,晶體敵百蟲適口性不好,添加到飼料后,引起黃鱔等水產動物絕食。阿苯達唑為白色或類白色粉末,無臭,無味,添加到黃鱔飼料后,未改變原有氣味,因此不影響黃鱔攝食。
[1] 王文彬,曾伯平,王智,等.黃鱔體內新棘衣棘頭蟲的種群生態學研究[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 2004, 23(6):650-653.
[2] 宋銳,李文祥,鄒紅,等. 黃鱔體內寄生隱藏新棘蟲和胃瘤線蟲的頻率分布及季節動態[J]. 水生生物學報, 2013, 37(6):1044-1050.
[3] 陳昌福,毛德華,李曉云.黃鱔的鱔錐體蟲和隱藏新棘蟲的流行病學調查[J].水產養殖,1993 (3):17-20.
[4] 曾伯平, 劉春艷.黃鱔體內隱藏新棘蟲的感染研究[J]. 湘潭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1996, 17(6):43-47.
[5] 楊代勤, 陳芳, 蘇應兵, 等. 黃鱔體內寄生蟲感染的初步研究[J]. 湖北農業科學, 2008, 47(11):1331-1333.
[6] 潘庭雙, 江河, 胡王, 等.安徽黃鱔體內寄生蟲調查的初步研究[J]. 凱里學院學報, 2014, 32(3):63-67.
[7] Steinmann P, Keiser J, Bos R, et al. Schistosomiasis and water resources development: systematic review, meta-analysis, and estimates of people at risk [J]. Lacel Infect Dis, 2006, 6(7):411-425.
[8] 謝增如,劉大鵬,烏米提,等. 口服阿苯達唑脂質體治療沙鼠骨細粒棘球蚴病的實驗研究[J]. 中國病原生物學雜志, 2007, 2(5):350-352.
[9] Sharp N, Diggles B, Poortenaar C, et al. Efficacy of Aquit-S, formalin and praziquantel against the monogeneans,BededeniaseriolaeandZeuxaptaseriolae, infecting yellowtail kingfishSeriolalalandilalandiin New Zanland [J]. Aquaculture, 2004, 236(1):67-83.
[10] 付翠華, 李雁霞, 陳年高, 等. 鄱陽湖區血吸蟲毛蚴對吡喹酮敏感性的實驗研究[J]. 熱帶醫學雜志, 2015, 25(2):196-199.
[11] 魯旭鵬, 段玉璽, 陳立杰, 等. 阿維菌素和噻唑磷對根結線蟲病的田間防效[J]. 中國植保導刊, 2015, 35(1):63-64.
[12] 陳進軍, 房文紅, 王松剛. 阿維菌素對水生動物安全性及其對寄生蟲驅蟲作用[J]. 科學養魚, 2015, 55(2):90.
[13] 劉慧, 楊恒林, 張軍, 等. 雙氫青蒿素哌喹復方片治療緬甸惡性瘧的臨床觀察[J]. 中國寄生蟲學與寄生蟲病雜志,2011, 29(4):296-298.
[14] 賀宋文,李暉,李芬. 阿苯達唑、吡喹酮驅除棘球蚴的試驗報告[J]. 畜牧獸醫科技信息, 2010(10):39-40.
[15] 李慶章,郝艷紅,高學軍, 等. 苯并咪唑氨基甲酸酯類藥物抗豬囊尾蚴的作用靶點[J]. 中國農業科學,2007, 40(5):1024-1032.
[16] 王文彬,曾伯平,馮釗,等. 晶體敵百蟲對黃鱔體內寄生蟲的驅蟲試驗[J]. 內陸水產, 2007, 35(2):28-30.
[17] 董小英,李海云,唐勝球.幾種藥物對黃鱔隱藏新棘蟲病的治療效果研究[J]. 科學養魚, 2008(6):56-57.
ExpellingParasitePallisentiscelatusinRicefieldEel(Monopterusalbus)byFiveDrugs
PAN Tingshuang, JIANG He, HU Yuting, DUAN Guoqing
( Fisheries Institute, Anhu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Hefei 230031, China )
The therapeutic efficacy of five drugs was compared in acanthocephalanPallisentiscelatusparasite in ricefield eel (Monopterusalbus) to provide clinical guideline. Ricefield eel naturally infected with acanthocephala were randomly grouped and treated with five antiscolics seperately, and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ricefield eel naturally infected with acanthocephala was treated without any antiscolics. The expelling efficacy was evaluated by reduction in the parasite numbers 7 days post treatments compared with the initial number of the parasit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lbendazole had excellent expelling effect among the five antiscolic groups, with the maximal acancacephalan reduced percentage of both infection rate and mean abundance on ricefield eel, an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compared to the other groups(P<0.05).
Monopterusalbus;Pallisentis(Neosentis)celatus; prevalence; mean abundance; therapeutic efficacy
S966.4
A
1003-1111(2016)04-0436-04
10.16378/j.cnki.1003-1111.2016.04.022
2015-08-17;
2015-10-15.
農業部行業(農業)科研專項(201003076);安徽省科技攻關項目(12010302056);安徽省農科院黃鱔創新團隊項目 (12c0501);安徽省農科院學科建設面上項目(14A0519).
潘庭雙(1973-),副研究員,博士;研究方向:水產動物病害與免疫學.E-mail: pantingshuang@163.com.通訊作者:江河(1966-),男,研究員;研究方向:水產動物增養殖學.E-mail: hfjianghe@sin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