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行業大力推進節糧減損

近年來,糧食行業多措并舉,從糧食收購、儲藏、加工、包裝、運輸、消費等各個環節入手,大力推進節糧減損,取得顯著成效。
——抓好糧食收購和產后服務,幫助農民減損增收約1400億元。在糧食連年豐收的形勢下,大力實施“糧食產后服務工程”,為售糧農民提供烘干、清雜、過篩服務,促進糧食提級進等。遇到連續雨雪等不利天氣時,積極組織技術人員進村入戶,指導農民搞好晾曬整理和庭院保糧,盡量減少不必要的損失。各地積極采取省級臨儲、購置設備、補貼收購等方式,抓好不完善粒超標小麥和生霉粒超標玉米的收購工作,既幫助農民減損增收,又有效合理地利用糧食資源,避免損失浪費。2014~2015年,通過價格托底、整曬提等、產后減損等措施,帶動農民直接增收約1400億元。
——加強新倉建設和危倉維修改造,糧食倉儲損失率平均下降3%。針對糧食倉容缺口巨大、露天儲糧占比較高、基層糧庫老舊失修導致儲糧損失大的問題,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制定了“糧安工程”建設規劃。截至目前,共新建倉容725億公斤,維修改造“危倉老庫”1230億公斤,糧食收儲能力大幅提高,安全保糧效果明顯增強。深入推進科技儲糧、生態儲糧,大力推廣糧情檢測、橫向通風、充氮氣調和環流冷卻等儲糧新技術,扎實推進“智能糧庫”建設,嚴格執行糧油倉儲管理制度標準,使基層一線糧庫儲糧管理水平上了新的臺階,平均儲糧損失率下降了3%。3%
——大力實施農戶科學儲糧專項,庭院儲糧損失率下降6%。針對農戶儲糧裝具簡陋,保管水平低,鼠害、蟲害、霉變較重等實際情況,積極實施農戶科學儲糧工程,研制推廣農戶儲糧新裝具,加強對農戶科學儲糧的技術指導,在東北地區研制推廣適應種糧大戶、家庭農場和專業合作社需求的超大型農戶科學儲糧倉。截至2015年底,共為全國26個?。▍^、市)農戶試點配置了近1000萬套標準化科學儲糧裝具,使這些農戶的儲糧損失率平均下降6%。6%
——著力改善運輸設施設備,糧食運輸損耗率下降2%。積極協調交通、鐵路等部門,大力推廣散糧汽車、內河船舶等新型專用運輸工具和散糧成品糧集裝箱、面粉散運專用車等集裝運輸裝備及配套裝卸設施,大力發展原糧“四散”運輸,加快推動傳統運輸方式轉變和效率提升。著力提高糧食物流科學管理水平,優化運輸線路,縮短運輸周期,努力減少運輸裝卸中的灑漏、受潮、霉變和污染,糧食運輸損耗率平均下降了2%。2%
——積極推動糧食適度加工,加工減損取得明顯效果。推進糧油加工業節糧減損行動,明確糧油加工節糧減損標準規程,組織評選一大批“節糧減損示范企業”,積極推廣高效低耗新技術,著力引導成品糧油適度加工、合理加工。以“節糧減損、營養健康”為原則組織修訂大米國家標準,按修改后的新標準測算,每年可減少加工環節大米損失125億公斤左右。加強對糧食及副產物高效轉化利用技術的研發,在全麥粉加工技術與標準、米糠綜合利用技術、有毒有害糧食降解處理、真菌毒素和重金屬污染糧食的安全合理利用等方面均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為進一步提高糧食及副產物綜合利用水平、大幅減少糧食資源損失提供了可靠的技術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