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峰 傅萍 李林芳
(1江西中醫藥大學2015級研究生 南昌 330006;2江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 南昌 330006;3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區中醫院 南昌 330100)
益氣養血潤腸湯治療氣血虧虛型老年習慣性便秘45例
萬峰1傅萍2李林芳3
(1江西中醫藥大學2015級研究生南昌330006;2江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南昌330006;3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區中醫院南昌330100)
目的:觀察自擬益氣養血潤腸湯治療氣血虧虛型老年習慣性便秘的臨床療效。方法:選擇我院90例氣血虧虛型老年習慣性便秘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5例,觀察組予自擬益氣養血潤腸湯治療,對照組予乳果糖口服溶液治療。療程均為21 d,隨訪6個月。結果: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7.78%,對照組總有效率為80.00%;隨訪6個月,觀察組復發率為15.56%,對照組復發率為88.89%,兩組總有效率、復發率比較均有顯著性差異(P<0.05)。結論:對于氣血虧虛型老年習慣性便秘患者,運用自擬益氣養血潤腸湯治療有較大優勢,值得臨床推廣。
老年習慣性便秘;氣血虧虛型;益氣養血潤腸湯
習慣性便秘指反復發作排便間隔48 h而又無每隔2~3 d排便一次習慣的一種慢性消化系疾病。中醫學認為,便秘發病的原因有飲食不節、情志失調、外邪犯胃、稟賦不足等,從病機主要是熱結、氣滯、寒凝、氣血陰陽虧虛等。筆者導師(江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脾胃肝膽病科,傅萍主任中醫師)認為:老年人習慣性便秘多由于年老體弱、臟腑功能減退、氣血虧虛、腸道失潤、傳導失司所致,氣虛則大腸傳導無力,血虛則津枯不能濡潤大腸,陰血缺乏、腸道無血以滋,無津以潤,無水行舟,糞便在腸道中艱澀難行,最終導致便秘的發生。本研究自擬益氣養血潤腸湯治療45例氣血虧虛型老年習慣性便秘患者,療效顯著。現報道如下:
1.1病例來源所有病例均為2014年10月~2015年12月在江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就診的門診及住院部患者,共90例,按就診先后順序編號,單數納入觀察組,雙數納入對照組,每組45例。兩組在性別、年齡、病程方面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s)
組別n男(例)女(例)平均年齡(歲)平均病程(年)觀察組對照組45 45 15 18 30 27 62±3.5 64±4.1 5±0.4 4±0.3
1.2納入標準根據2007年中國慢性便秘診治指南[1]和《中醫內科學》[2]擬定:(1)排便費力,排便時間和排便間隔時間延長,糞質多干硬,排便不盡感;(2)常伴有腹脹腹痛、頭暈頭脹、噯氣少食、心煩失眠、肛裂、出血、痔瘡,以及汗出、氣短乏力、心悸頭暈等癥狀;(3)發病常與臟腑失調、坐臥少動、年老體弱等因素有關,并且經腸鏡或鋇餐灌腸造影檢查排除腸道器質性病變。
1.3治療方法
1.3.1觀察組給予自擬益氣養血潤腸湯:當歸20 g、黃芪20 g、生地20 g、北沙參30 g、知母15 g、桃仁15 g、麻子仁15 g、郁李仁15 g、厚樸10 g、枳實5 g、桑椹15 g、生甘草6 g。上方水煎2次,取汁400 ml,早晚空腹各服200 ml,1劑/d,7 d為1個療程,連續服用3個療程。
1.3.2對照組給予乳果糖口服溶液口服,2次/d,15 ml/次,服用時間同觀察組。兩組患者在治療期間均停止服用其他具有導瀉作用的藥物,飲食以清淡粗纖維食物為主,同時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多做提肛、摩腹運動,勞逸適度,保持心情愉快。
1.4療效標準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3]。痊愈:每1~2天排便一次,便質轉潤,解時通暢,停藥后3個月內無復發;顯效:每3天排便一次,便質轉潤,排便欠暢,其他癥狀明顯緩解;好轉:便質改善或稍硬,且排便費力或不盡感減輕,排便間隔時間縮短;無效:便秘無改善或停藥即發。
1.5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分析,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臨床療效兩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0.05),觀察組優于對照組。見表2。

表2 兩組療效比較
2.2復發情況患者停藥6個月后又出現服藥前便秘癥狀為復發。連續隨訪半年后觀察比較結果,觀察組復發7例,復發率為15.56%,對照組復發40例,復發率88.89%。兩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0.05)。
便秘是大便秘結不通,排便時間延長或欲大便而艱澀不暢的一種病癥,多以婦女、老年人多見。《景岳全書》曰:“凡老人、虛人、產后、病后便秘者不可輕用芒硝、大黃、巴豆、牽牛、芫花、大戟等藥及承氣、神芎等劑,雖今日暫得通快,而重虛其虛,而致根本日竭,則明日之結必將更甚,愈無可用之藥矣。”體弱年高宜緩下,不可急攻猛下,以圖一時之快,否則易犯虛虛之戒,不僅欲速不達,且有性命之危[4]。朱艷等[5]認為老年人本身機體功能衰退,加之久病體虛,勞倦內傷,飲食精細化,吸收障礙等,使氣血耗傷,生成乏源,久之則氣血虧虛,氣虛則腸道運行無力,血虛則津枯不能滋潤大腸,均可致便秘。觀察組的益氣養血潤腸湯中黃芪、當歸補氣養血潤腸為君藥;生地、北沙參、知母養陰生津,麻子仁、郁李仁、桃仁潤腸通便為臣藥;枳實、厚樸理氣寬中、消食除脹;桑椹配當歸滋陰養血、生津潤腸、增水行舟,有溫潤而不灼陰液之功,共為佐藥,甘草一方面輔補中益氣,一方面緩和藥性。數藥聯用,既能益氣養血、潤燥通便,更能利氣通腑,促進胃腸蠕動,共奏益氣養血、潤腸通便的功效,使便秘病因得解,從而使氣機調暢,大便得行。現代醫學治療慢性便秘的藥物以瀉劑、促胃腸動力、生物制劑為主;對照組中乳果糖作為一種滲透性瀉藥,在小腸內不被分解代謝,其滲透活性使水和電解質保留于腸腔。進入結腸后,細菌將其分解為酸性產物,使腸腔內滲透壓進一步提高,產生導瀉作用[6]。雖然短期用藥通便效果明顯,但是停藥后復發率高,易產生依賴性,存在一定的不足。綜上所述,自擬益氣養血潤腸湯治療氣血虧虛型老年習慣性便秘效果顯著,療效可靠,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方秀才,柯美云,羅金燕,等.中國慢性便秘的診治指南(2007,揚州) [J].中華消化雜志,2007,27(9):619-622
[2]周仲瑛.中醫內科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1.253
[3]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6.26
[4]黎嘉輝,江一平.自擬益氣養血潤腸湯治療老年習慣性便秘30例[J].江西中醫藥,2013,44(6):27-28
[5]朱艷,周宜軒.益氣養血、潤腸通便為主治療老年性便秘48例觀察[J].中醫藥臨床雜志,2005,17(1):36-37
[6]熊海清.乳果糖藥理和臨床應用[J].中國醫院藥學雜志,1991,11(3): 107-108
R256.35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6.09.036
(2016-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