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友華
(江西省婦幼保健院產科 南昌 330006)
舒適護理在剖宮產產婦護理中的應用研究
樊友華
(江西省婦幼保健院產科南昌330006)
目的:研究分析舒適護理在剖宮產手術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擇我院2014年12月~2015年6月收治的92例實行剖宮產產婦作為本次研究對象,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產婦給予常規化護理措施,觀察組產婦實行舒適護理模式,比較兩種護理措施對產婦康復的影響。結果:觀察組產婦護理有效率為93.5%,對照組產婦護理有效率為71.7%,兩組比較有統計學差異(P<0.05);觀察組產婦疼痛視覺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且觀察組產婦抑郁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給予剖宮產產婦舒適護理模式,可有效提高臨床護理滿意度,減輕產婦疼痛不適感,同時還可降低產后抑郁的發生,可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剖宮產;舒適護理;疼痛視覺評分;應用
針對產婦難產與母嬰并發癥,剖宮產是一種有效措施。在社會逐步發展的過程中,接受剖宮產術的產婦數量越來越多。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剖宮產率已達到48%[1]。在剖宮產數量增多的情況下,做好剖宮產護理顯得非常重要。為保證母嬰安全,對剖宮產產婦實行有效的護理措施顯得非常重要。本研究選擇我院2014年12月~2015年6月收治的92例實行剖宮產產婦作為研究對象,分析舒適護理在剖宮產手術中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選擇我院2014年12月~2015年6月收治的92例實行剖宮產產婦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年齡20~35歲,平均年齡(27.3±2.7)歲。所有產婦均排除心血管疾病與其他合并癥,且無手術禁忌,均采用連續硬膜外麻醉。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將所有產婦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產婦基礎性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對照組給予常規化護理措施。術前訪視產婦的基礎情況;術后觀察產婦生命體征的變化、子宮收縮情況以及陰道口出血狀況,同時予抗生素預防感染;手術結束后拔除尿管給予基礎性護理措施,術后觀察產婦適應證。觀察組給予舒適護理模式。(1)術前護理:術前護理對剖宮產產婦同樣非常重要。首先,心理護理:為保證手術順利實施,使產婦能夠保持良好的心態面對治療,護理人員需要對其進行必要的心理護理[2]。護理人員每天與產婦溝通交流,了解產婦的基礎信息,并了解產婦心理感受,及時消除產婦負面情緒。其次,協助產婦接受各項檢查,確定產婦的手術適應證。為產婦做好各項檢查的輔助工作,觀察產婦術前適應證等相關情況。最后,術前準備工作:在手術操作前,護理人員應做好各項準備工作。告知產婦術前8 h禁食、4 h禁水,且在術前15 min置導尿管。導尿管大小要適宜,盡可能減輕產婦的不適感。根據手術麻醉要求,做好麻醉準備工作。(2)術中護理。手術室溫度調至22~25℃,濕度控制在50%左右。產婦進入手術室時,護理人員應在交流溝通的基礎上做好術前準備。操作期間應保證動作穩、準、輕,預防操作不當引起較大聲響,以免給產婦帶來不適感。產婦進行麻醉的時候,護理人員應陪伴在側,做好必要的心理護理,減輕產婦焦慮與恐懼。幫助產婦安置手術體位,準確維持好產婦手術所需體位、安放位置、固定點應不妨礙呼吸動作,不影響產婦靜脈回流。手術操作的過程中,醫護人員避免交流,為產婦創造一種安全舒適的手術操作環境。(3)術后護理:術后護理對產婦康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指導產婦按需哺乳,針對乳管不暢通的產婦,護理人員需要定時用熱毛巾貼敷乳房,并按摩乳房,促進乳房盡早暢通。如果產婦乳汁過多,可告知其有效的擠奶方法,減輕乳房脹痛與發熱感。同時術后還需要注意加強疼痛護理[3]。護理人員在手術結束后,與產婦進行良好的溝通,了解產婦的疼痛程度與部位,并播放音樂,轉移產婦的注意力。產婦術后回到病房后,應去枕平臥,術后6 h不可搬動產婦。如果必須搬動產婦,動作盡可能保持輕柔,預防大幅動作引起手術切口疼痛或滲血。在術后產婦出現疼痛的時候,需要在護理人員的監視下加用鎮痛藥物,不可在其他的時間段自行給藥。護理人員采用這種方法可以有效激發產婦對疼痛的忍耐性與積極的鎮痛心理。并采用視覺模擬量表來判斷產婦疼痛程度,在產婦充分了解該量表的基礎上,讓其自己完成該量表。總分為10分,分數越高說明產婦疼痛程度明顯,分數越低則說明產婦疼痛較輕。利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評定,兩名評定者采用交流觀察的形式對患者進行打分,判斷其治療后的心情和生活態度。漢密爾頓抑郁量表評定根據表格內容和得分進行評判,<7分為正常,7~14分為可能抑郁,14~21分為重度抑郁。在護理途中產后1周左右拆線,1個月內完全恢復,且沒有出現發炎情況,母乳充足則是為護理有效。另外,根據產婦康復情況,可協助其進行術后康復鍛煉。當然還需進行回訪,了解產婦術后恢復情況。根據產婦術后恢復情況,及時調整臨床護理方法,增強產婦治療依從性。
1.3統計學分析本研究所得數據都經過SPSS17.0統計學處理。采用t檢驗或χ2檢驗,P<0.05說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產婦護理有效率為93.5%,對照組產婦護理有效率為71.7%,兩組比較有統計學差異(P<0.05);觀察組產婦疼痛視覺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且觀察組產婦抑郁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產婦護理效果比較(±s)

表1 兩組產婦護理效果比較(±s)
組別n護理有效率(%)疼痛評分(分)抑郁評分(分)對照組觀察組46 46 71.7 93.5 3.98±2.25 2.12±0.34 7.3±0.2 5.2±0.3
在社會逐步發展的過程中,人們的生活環境和習慣對產婦分娩產生一定影響。通常情況下,產婦實行剖宮產主要是出現這么幾個癥狀:胎兒過大、產程遲滯、胎兒窘迫、胎位不正、多胎、頭盆不稱等,但是如果產婦本身就有糖尿病、子癇、高血壓等疾病,也會增加胎兒窘迫的危險性。在胎兒監視器中,如果觀察到胎心不正常,就有可能出現胎兒窘迫。利用超聲波檢查發現胎兒血液變化不正常也是一種癥狀。如果臨床醫師不能解決此類問題,就應立即展開剖宮產將胎兒取出,否則會出現不良分娩結局。
給予剖宮產產婦相應的護理模式,打破手術室傳統封閉的護理模式[4]增強產婦的舒適感。在臨床護理服務中,產后有效的護理模式可以說是一種全新的護理理念。在整個治療期間,護理人員均會為產婦提供相應的護理服務。護理服務從病房延伸至手術室,從手術室轉化到病房。同時還可調動護患的主觀能動性,充分體現出以產婦為中心的護理理念,實現臨床護理的連續性。雖然剖宮產是一種比較安全的手術,但是產婦術后康復需要高度重視。即使手術所需時間較短,但是在此期間,產婦心理與生理均會發生一定的變化,且一直處于應激狀態。針對此護理人員就需要做好各項護理服務,促使產婦術后順利康復[5]。本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產婦護理有效率為93.5%,對照組產婦護理有效率為71.7%,兩組比較有統計學差異(P<0.05);觀察組產婦疼痛視覺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且觀察組產婦抑郁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給予剖宮產產婦術前術后舒適護理模式,可有效提高臨床護理滿意度,減輕產婦疼痛不適感,同時還可降低產后抑郁的發生,可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鄭佳.剖宮產術后實施舒適護理的應用效果研究[J].當代護士(專科版旬刊),2012,18(9):71-72
[2]伍飄云.舒適護理應用于剖宮產護理中的效果研究[J].中外醫學研究,2016,14(5):80-81
[3]孫潔.剖宮產手術室護理中的舒適護理運用[J].今日健康,2015,14 (5):205
[4]史永霞,楊小麗,王賢裕,等.舒適護理聯合右美托咪定在剖宮產手術中的應用[J].現代醫學,2015,12(10):1304-1306
[5]郭明燕.舒適護理在剖宮產術后護理中的應用[J].健康之路,2014,16 (5):587
R473.71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6.09.043
(2016-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