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智衡
(廣東省廣州鋼鐵企業集團醫院,廣東 廣州 510385)
宣郁通經湯治療痛經療效觀察
劉智衡
(廣東省廣州鋼鐵企業集團醫院,廣東 廣州 510385)
目的:觀察宣郁通經湯治療痛經的效果。方法:70例隨機均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對照組服用加味逍遙丸治療,治療組服用宣郁通經湯,比較兩組臨床療效。結果:治愈率和總有效率治療組分別為42.9%和97.1%、對照組分別為31.4%和80.0%,兩組治愈率和總有效率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臨床療效明顯好于對照組。結論:宣郁通經湯治療痛經效果較好。
痛經;宣郁通經湯;對照治療觀察
痛經是十分常見的婦科病之一,血瘀氣滯﹑濕熱瘀結﹑經血大量阻滯于胞宮就會導致痛經[1]。痛經患者多為中青年女性,主要癥狀表現為嘔吐﹑惡心﹑出汗﹑四肢發冷,痛經較為嚴重的甚至會出現暈厥,給患者的正常工作﹑學習帶來嚴重影響,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影響女性正常受孕。清初醫學家傅青主對于痛經治療有深刻認識,并以宣郁通經湯等方劑進行治療[2]。我院用宣郁通經湯治療痛經療效較好,報道如下。
共70例,均為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痛經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各35例。對照組年齡16~46歲,平均(31±15)歲;病程1個月~5年,平均(30.5±19.5)個月;繼發性痛經26例,功能性痛經9例。治療組年齡17~48歲,平均(32.5±15.5)歲;病程2個月~4年,平均(25±17.5)個月;繼發性痛經27例,功能性痛經8例。兩組年齡﹑病程﹑病情等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診斷標準:經臨床檢查均符合《中醫婦科學》中肝經郁熱證型痛經診斷標準[3]。①主癥為伴隨月經周期出現規律性發作的月經期間或月經前后小腹部疼痛;②兼癥主要包括乳房脹痛﹑月經量增多且顏色為紫紅色﹑腰骶部位疼痛﹑舌質暗紅且舌苔黃薄。
納入標準:符合診斷標準及主要癥狀﹑自愿接受本次研究。
排除標準:排除精神疾病,意識障礙,合并其它婦科疾病,對本研究藥物禁忌。
對照組:每次月經前5天用加味逍遙丸(北京同仁堂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Z11020248)6g,每日2次,連續服用7天。
治療組:每次月經前5天用宣郁通經湯[4]。藥用三七粉3g,黃芩5g,梔子6g,柴胡6g,郁金10g,白芥子10g,赤芍10g,白芍10g,五靈脂10g,蒲黃10g,生甘草10g,延胡索10g,香附12g,當歸12g,牡丹皮15g。月經量多加益母草20g,腰骶較痛加沒藥5g,乳香5g,川牛膝10g;合并子宮內膜異位癥加川牛膝10g﹑皂角刺15g。連續服用7劑。
治愈:痛經癥狀完全消失,治療3個月未復發。顯效:痛經癥狀基本消失,但偶有發作。有效:痛經癥狀有所減輕,但無法維持3個月以上。無效:痛經癥狀未改善,主要癥狀未好轉。
用SPSS19.0軟件包處理,計數資料用(%)表示,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 例(%)
痛經是指女性在經前階段內或經期前后,小腹部出現周期性的疼痛或腰骶疼痛[5]。痛經在臨床中可分為繼發性痛經與功能性痛經,功能性痛經患者盆腔等部位并不存在器質性病變,一般發生于年輕且未生產女性,絕大多數功能性痛經一般在初潮后第1年內發病。繼發性痛經主要是指由于女性盆腔出現器質性病變導致的痛經,一般多發生于育齡期女性。
痛經治療一般常選用止痛藥物或中成藥,但是效果仍不夠理想,在下次月經期間仍會出現較強的痛經。痛經發病部位在胞宮,由于體內瘀熱互結,沖任不暢,導致“經水未來腹先痛”。宣郁通經湯最早出自于《傅青主女科》。方中赤芍﹑白芍﹑當歸可以和血養肝,調節陰血不足,避免機體內肝氣偏旺;牡丹皮可以清熱活血,也有較好的化瘀功效,減輕局部瘀血,以免出現日久化熱;香附﹑郁金﹑柴胡可以解郁疏肝,止痛利氣;梔子﹑黃芩可以清肝瀉火,白芥子可以利氣并反佐黃芩與梔子的藥物寒性。宣郁通經湯溫寒并用,可以避免機體因過寒出現血滯,過溫導致火旺,進而月經量增多。痛經患者的經血與外周血中的前列腺素含量相對較高,導致子宮肌痙攣,進而引發局部供血障礙。同時,患者機體內氣滯肝郁﹑胞宮瘀阻會導致子宮平滑肌出現不規則的收縮,最終導致痛經。藥理研究顯示,香附可以對子宮收縮產生較強的抑制作用,赤芍﹑白芍可以對子宮平滑肌產生較強抑制。
宣郁通經湯可以快速消除痛經癥狀,達到化瘀活血﹑止痛行滯的目的。
[1] 王慧君.宣郁通經湯在臨床婦科病中的應用[J].內蒙古中醫藥,2014,35(1):5.
[2] 蔡鎮璘,李凌空,吳同玉.論《傅青主女科》對痛經病證的論治及體會[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2,14(5):142-143.
[3] 張玉珍.中醫婦科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2:124-125.
[4] 王成.宣郁通經湯治療重癥痛經的臨床觀察[J].求醫問藥(下半月),2011,9(11):607.
[5] 吳朝霞.原發性痛經的中醫臨床治療經驗[J].中醫藥臨床雜志,2014,26(9):965-967.
R271.113.151
B
1004-2814(2016)11-1064-02
2016-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