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小銀
(湖南省衡陽市中醫(yī)醫(yī)院,湖南 衡陽421001)
中藥聯(lián)合化療治療轉移性三陰性乳腺癌臨床分析
任小銀
(湖南省衡陽市中醫(yī)醫(yī)院,湖南 衡陽421001)
目的:觀察疏肝健脾益腎中藥聯(lián)合化療治療轉移性三陰性乳腺癌的療效。方法:46例隨機分為兩組各23例,對照組給予單純化療藥物治療,觀察組給予疏肝健脾益腎中藥聯(lián)合化療治療。結果:總有效率觀察組65.22%、對照組39.13%,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觀察組21.74%、對照組43.48%,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疏肝健脾益腎中藥聯(lián)合化療治療肝郁型轉移性三陰性乳腺療效較好,不良反應少。
轉移性三陰性乳腺癌;化療;中藥
三陰性乳腺癌是(TNBC,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是指雌激素受體﹑孕激素受體及表皮生長因子均表達為陰性的乳腺癌。目前,化療藥物如紫杉醇與吉西他濱聯(lián)合方案是治療TNBC的主要手段,一定程度上可緩解癥狀,但不良反應大。中醫(yī)治療TNBC具有良好的優(yōu)勢[1]。我院采用疏肝健脾益腎中藥聯(lián)合化療治療轉移性TNBC效果滿意,報道如下。
共46例,均為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就診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各23例。對照組年齡28~65歲﹑平均(52.8±2.3),轉移灶數(shù)量(3.2±1.1)個,絕經8例。觀察組年齡29~65歲﹑平均(53.9±2.4)歲,轉移灶數(shù)量(3.8±1.2)個,絕經1例。兩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2]:均經手術病理檢查確診,經免疫組化分析顯示雌激素受體﹑孕激素受體及表皮生長因子均表達為陰性,按中醫(yī)辨證分型為肝郁型,經體能狀態(tài)評分(ECOG評分)低于2分,預計生存期超過6個月。
排除標準:不積極配合治療,有腦轉移,妊娠及哺乳。
兩組入院后靜脈滴注紫杉醇(上海愛的發(fā)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93724)135~175mg/m2,第1日;靜脈滴注吉西他濱(南京正大天晴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93404)1000mg/m2,第1日﹑第8日,治療21日為一周期。
觀察組加用疏肝健脾益腎中藥治療。藥用柴胡12g,當歸12g,白術12g,白芍12g,熟地黃25g,黃芪25g,鹿角膠15g,茯苓12g,山茱萸12g,雞內金12g,穿山甲9g,生姜12g,薄荷6g,炙甘草6g。化療前3日服用疏肝健脾益腎湯,并在治療第1~3日暫停,隨后于治療第4日繼續(xù)服用,直至治療第15日,每中餐﹑晚餐1h后服用,治療21日為一周期。
兩組均治療5個周期。
完全緩解:腫瘤病灶完全消失,乳房兩側及腋窩未觸及腫塊。部分緩解:腫瘤病灶體積較治療前縮小大于等于50%。穩(wěn)定:腫瘤病灶體積較治療前縮小25%~50%。無效:出現(xiàn)新的病灶組織,腫瘤體積較治療前增大大于等于25%。
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處理,計數(shù)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 例(%)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觀察組惡心嘔吐2例﹑血小板下降1例﹑粒細胞下降2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21.74%;對照組惡心嘔吐4例﹑血小板下降3例﹑粒細胞下降3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43.48%。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0.7533,P=0.0010)。
化療是臨床治療晚期轉移性TNBC的主要手段,近年來大量研究表明,以紫杉類﹑蒽環(huán)類藥物為基礎的化療已成為初始治療方案。目前,大多患者在術后輔助治療中已應用蒽環(huán)類藥物治療,但蒽環(huán)類藥物對心臟的毒副作用較大。紫杉醇聯(lián)合吉西他濱治療晚期轉移性TNBC,紫杉醇可作用于細胞微管﹑抑制微管分離及腫瘤細胞的增值﹑分化,而吉西他濱是特異性抗代謝類抗癌藥,可起到殺滅腫瘤細胞的作用,兩者聯(lián)合應用可增強其療效。但對肝郁型轉移性TNBC的治療,紫杉醇聯(lián)合吉西他濱化療方案耐受性較低,不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周期[4]。
中醫(yī)認為,乳腺癌發(fā)病的病理機制主要為肝郁,主要由郁怒傷肝﹑肝失疏泄導致氣機不足﹑脈絡阻塞﹑氣郁與痰濁相互交凝,結滯乳中而發(fā)病。有學者運用疏肝法為主治療乳腺癌疾病,結果發(fā)現(xiàn)不僅能緩解癥狀,同時能提高生活質量及生存期[5]。疏肝健脾益腎方中以白術﹑黃芪﹑茯苓﹑雞內金﹑柴胡﹑當歸為君藥,具有健脾益氣之功效,可減少惡心 ﹑嘔吐等化療藥物產生的消化道反應;山茱萸﹑白芍﹑熟地黃﹑鹿角膠為臣藥,具有益氣養(yǎng)血﹑補腎填髓之功效,可減輕骨髓抑制反應;穿山甲為佐藥,配合化療藥物可加強抗癌作用;生姜﹑薄荷﹑炙甘草調和諸藥。諸藥合用,共奏疏肝﹑健脾益腎之功效。
綜上所述,疏肝健脾益腎聯(lián)合化療治療晚期轉移性TNBC療效較好,能有效改善癥狀,且不良反應小。
[1] 王志光,林麗珠.疏肝健脾益腎中藥聯(lián)合化療治療肝郁型轉移性三陰性乳腺癌患者療效及安全性研究[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5,18(6):620-624.
[2] 張學理.疏肝健脾益腎中藥聯(lián)合化療治療肝郁型轉移性三陰性乳腺癌的效果分析[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5,(33):177-178.
[3] 李佳,陳麗,王文海,等.低T3水平對肝郁脾虛型三陰性乳腺癌患者預后的影響[J].吉林中醫(yī)藥,2012,32(3):263-266.
[4] 徐永萍,朱曉,高燁,等.益氣中藥足浴治療乳腺癌化療癌因性疲乏28例臨床觀察[J].中醫(yī)藥導報,2013,25(7):31-33.
[5] 吳國強,侯俊卿,嚴偉紅,等.中藥聯(lián)合化療治療雙乳腺癌巨大潰瘍1例[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2,21(24):2706-2706.
R737.9
B
1004-2814(2016)11-1096-02
2016-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