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水美土沃的彩云之南,無數潔白神鷹騰飛的地方。
這是萬物生輝的魅力之都,一片片芳澤遍布云嶺大地。
社會在發展,時代在召喚。從觀念到行動,從思路到措施,順應中央政府提出的西部大開發這一重大政策,乘著西部大開發這一東風,風光雜志社應時而生。
十年來,作為云南省對外公開發行省級知名媒體單位,通過《時代名流》雜志這一媒介,風光雜志社見證和記錄著云嶺大地旅游資源的開發與建設、民族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經濟發展的向前與向好、政治建設的前進與進步,以其獨具品位、開拓創新的辦刊思路,為宣傳云南的政治、經濟、文化以及社會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在云南眾多的紙質媒體中獨樹一幟,贏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譽。
十年來,風光雜志社《時代名流》雜志集高端性、民族性、知識性、文化性、可讀性、前瞻性、原創性于一體,堅守墨香紙媒這一陣地,以“時代精英首選讀本,商界名流第一舞臺”為基點,始終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這一立身之本,拓展廣闊的市場空間這一發展之道,以報告文學、紀實文學、人物訪談為文本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式擷取政家治世之道,學者思想之智,商界躬親之舉,把源自他們思想國度里一首首凝固的詩歌躍然于紙上;發有據之言,談務實之策,把躍動于時代脈搏中的真知灼見、韜略宏論,展現于這個華麗的舞臺。
創刊200期以來,雜志社同仁們不吝跋涉于云嶺大地,走遍云南16州(市)、129縣(市、區)山高水長,不斷地用有形的筆墨試圖去承載一切思想的力量,是為了從中演繹出感動與深邃,并孜孜以求地鋪排和渲染;我們重刻奮發與追求,心懷翹楚之志向,是為了浪中執筆,信聽海嘯、悉看海潮,囊括升騰我們所領悟的政治之大象、經濟之大觀、文化之大形。
創刊200期以來,雜志社同仁們不吝跋涉山重水復,承載著傳遞開放與進步足音的使命,緊跟時代的腳步,始終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記錄著云嶺大地社會進步、經濟發展、文化騰飛的時序與風云,為開放熱土上的政界精英、商界新銳和睿智學者搭建了交流與共勉的舞臺。方寸紙媒間,我們容納了淡掃蛾眉之纖纖、仗劍天涯之霍霍、史海鉤沉之默默,鳴琴展卷于江海,坐看云起,云涌。
這年華歲月中,雜志社同仁們經歷了諸般艱難困苦,不乏淚水與汗水,更別論前行道路上荊棘與泥沼……歲月與年華易去難留,但手捧沉甸甸的散發著清馨墨香的新一期《時代名流》雜志,翻閱這夏秋冬春的一載豐厚,沉重中飽含著喜悅,喜悅中寄托著希望,希望中積淀著力量,遑論同仁們一路上所付出的辛勞與艱辛。
時間過得太快,幾乎是現代人的通感。從蹣跚學步到今天的創刊200期,固然是萬萬千千日日夜夜的艱苦奮斗艱難前行,然,大象無形,大音希聲,當每一篇蘊藏真知灼見的文稿成型,每一個段落、每一句話、每一個詞語經過同仁們精心雕琢的思想理念、原則信仰、價值取向與科學規律的結晶躍然于紙上時,我們不得不為回望十年來這一時光歲月中一路留下的堅實足印感慨萬千:在走過沉甸甸的200期歲月后,感恩與我們一起關照世態和人情的變遷,一起面對歷史的承諾與現實間的落差,一起承載和我們成長中肩負的責任的政家、學者和商界名流。在這樣的年月,我們傾蓋如故。
成績只屬于過去。面向未來,我們仍然任重而道遠。懷著一顆感恩的心靈,我們將一如既往地把握時代的脈搏,傾聽時代的心聲,我們將始終如一地為開風氣之先的人叫好,為源自智者思想國度的韜略宏論叫好,風光雜志社《時代名流》雜志將以更加權威的視角,將思想火花閃耀下的豐碑游刃有余地運用得恰到好處抑或恰如其分。
這個世界上,留給平淡、自在從容的時間不多了,因為那樣的時間會自動加速。
2015年1月19日至2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云南調研時指出:“希望云南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發展戰略,闖出一條跨越式發展的路子來,努力成為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譜寫好中國夢的云南篇章?!睂υ颇隙?,這既是一種期待和鼓勵,更是一種要求和任務
云南意為“彩云之南”,在中國文化中,“彩云”意味著吉祥、幸福、美好和希望。云南,這個多民族共同生活的七彩土地,自古處于崇山峻嶺的包圍,山高水長,荊棘遍地。與平原地區相比,云南的邊疆特性在于內斂、封閉,不乏堅韌的心性,獨缺視野,所見所得都是山,沉重如山、畏難如山。
“為市井以通貿易、薄征稅以廣行商”。歷史淵源和現實需要,使得云南又站在了新時代的開放前沿。凡欲高瞻遠矚,必先立足高遠?!拔灏倮锏岢?,奔來眼底”,擁有大視野、大氣魄,才能有大發展、大變化。
我們感恩于生在如此太平盛世,感恩于在新時代中立志創造一番事業,感恩于在前行的路上于我們無私幫助的人們。
天空中沒有翅膀的痕跡,你已經飛過;海灘上沒有腳步的蹤影,你已然停留。歲月如詩,句句悠揚,友誼如歌,余音繞梁。
我們堅信,只有雜志傳播的價值觀,契合主流社會價值取向,才更有未來。因為,主流,一方面意味著可以認可的現實和值得追隨的未來,另一方面,也意味著規模數量的市場,還代表了一本雜志所需要的商業價值。我們一直踐行于此并努力向前。
斯時斯地,《時代名流》雜志仿佛一介懷有敬畏文化之心的書生,顫巍巍于喧囂的名利場中掙扎著捧回思想瑰寶,站在都市精神家園的坐標上,眺望更為博大更為寬廣的心靈疆域,堅守更加精神更有文化的理論天空。
“蒼竹一竿風雨,常年直寫青云。”我們愿奉獻一腔沸騰的熱血,秉筆不倦,與這片熱土前進的步伐風雨同程,為改革開放的長風大浪寫實,為與時俱進的偉業描繪春山美景!
憶昔撫今,在雜志的又一個新起點開啟之際,我們同樣行走在思想的長河與鏗鏘的歷史中。惟愿風光雜志社《時代名流》似清晨的楓樹林,是一天的第一聲腳步,是醒后的最初問候。那氤氳沁心的感覺,引召著讀者的心線與目光,聚集著新鮮與激情,煞有喜悅地去翻閱下一段美好時光。
光陰又走到一個新的起點上,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目標、新挑戰,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更需要用新視野、新思路去引領新思想、新理念。
陽光暖照,大地呈彩,爽氣拂來,金果滿園。春的柔情,夏的奔騰,凝成了沉甸甸的金秋。開始的收獲,也是行者新的醞釀,達于此時計劃著、積蓄著熱情與能量,朝著新的季節迸發,并深信我們的頑強拼搏、勇往直前能凝聚成一座有尊嚴、有標桿、有權威、有個性、有良心的媒體豐碑,一座永遠在路上的豐碑。
秋風送爽,丹桂飄香?;厥走^去,風光雜志社《時代名流》雜志因勢而生,順勢而發,乘勢而興;展望未來,風光雜志社《時代名流》雜志將緊跟時代步伐,肩負時代使命,負重踽踽獨行,任重之路踏石遠征抓鐵有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