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翠胡培佳
(1.廣東醫科大學 廣東東莞 523808;2.東莞體育運動學校 廣東東莞 523128)
論終身體育教育思想與高校體育教學改革
楊曉翠1胡培佳2
(1.廣東醫科大學 廣東東莞 523808;2.東莞體育運動學校 廣東東莞 523128)
隨著新課改的順利實施,教學理念也發生了較大變化。體育教學是一門增強學生身體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課程,對學生今后的工作和學習均可產生難以估量的影響。終身體育教育思想是目前國際上流行的一種體育教學理念,與當前學生的成長和發育密切相關。但是從當前高校體育教學的發展狀況來看,由于教學持續性不強,不能充分發揮學校校長的指導作用,導致很多高校的體育教學都是一個較短暫的教學過程,給學生的體育學習造成了很大影響。該文主要對終身體育教育實現與高校體育教學改革進行分析,并針對性地提出了一些解決措施。
終身體育 教學思想 高校體育 教學改革
現代教學比較重視學生的德智體培養,已經將綜合化人才作為培養目標,為了促進該項目標的實現,必須結合實際情況,不斷進行改革,利用創新化方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終身教育思想已經成為當前高校教育改革的主要內容,整合了體育教學資源,體現了體育教學系統化、整體化發展,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從學生的特點出發,針對性地給學生實施教育,增加體育教學的趣味性,激發學生學習體育的積極性,已經成為當前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必須及時對其進行分析,促進終身體育教學的順利發展,培養了綜合全面的現代化人才。
1.1 終身體育的發展變化
終身體育教學最早起源于我國古代實施的終身教育,如“活到老,學到老”就是終身學習思想的體現??鬃幼钕仍凇墩撜Z》中提出了“有教無類”的思想,之后很多教育學家也開始提出終身教育思想。我國教育界最初在20世紀80年代時就對終身體育教學進行了深入研究,但是并未投入到實際應用中。
現階段,終身體育教育還存在很多定義,但是教育界人士較認可的定義是:一個人受到較為系統的體育教學后,可以在一生中不斷接受并從事體育鍛煉活動,進而保持身心愉悅、身體健康的方式,在終身體育鍛煉中獲得成長,提高了自己一生的生活質量。從科學教育理念分析,終身體育教學理念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可以在體育鍛煉中加強德智體美的綜合發展;年齡較大的人員可以達到增強身體素質目的。終身體育教學思想對高校學生體育教學的進展有很大作用,不僅可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同時還可以實現德智體美的同步發展,與學校教學目標一致。
1.2 高校終身體育教育目標
高校體育教育實施終身體育教育的最高階段是能夠控制終身體育發展方向。此種教育思想不僅可以加快體育教學目標的實現,還可以提高學生的體育技巧,形成了強烈的教學理念,對學生未來的發展具有很大作用。因此,高校制定終身體育教學目標時,可以從體育教學的長期效益進行分析,保證體育教學的系統性和完整性,充分發揮現有體育資源的作用,及時轉變教學理念和教育方式,將培養學生體育技能、鍛煉學生身體素質和形成良好的體育運動習慣作為教學目標,指導并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體育基礎,促進后續體育教學的進展,讓學生在長期體育學習中,形成健康積極的生活習慣,練就強健的體魄。
隨著新課改的進展,教學目標、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均發生了較大變化,傳統的體育教學方式已經不能滿足教學需求,在實際教學中產生了很多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2.1 教師和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不強
高校教育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主要地方,對學生今后的成長具有很大意義。但是從當前體育教學現狀來看,目前我國體育教學中主要存在學生和教師不能正確認識終身體育教學,教育方法不正確,沒有形成終身學習理念,對終身體育內涵和意義認識不全等問題,導致實際教學中不能體現終身體育意識,不能指導學生執行終身體育教育思想等內容的學習。而且體育教學中,很多教育人員都將教學重點放在學生身體素質鍛煉上,忽略了對學生體育意識和體育興趣的培養,導致體育教學目標和人才培養出現了較大偏差,學生經常利用敷衍了事的方法對待學習,沒有形成體育終身學習意識。
2.2 教學目標定位不準確
目前很多高校定位的體育教學目標都比較狹窄,主要將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為目標。學生進行實際鍛煉時,僅僅在體育課余時間進行鍛煉,不符合高校體育教學目標,不能培養具有健全體魄的高素質人才,影響了學校體育教學的進展。而且很多學生步入社會后,缺少體育鍛煉機會和平臺,學生身體素質不斷下降,與學校體育教學目標相背離。
2.3 高校體育教學內容較單一
目前很多高校設施的體育器材主要趨向于競技類體育,但是隨著新課程的改革,體育駕馭綜合性越來越強,主要涉及休閑、健身、娛樂等多種項目,所以傳統的教學內容已經不能符合體育教學要求。當前可供學生選擇的體育項目較單一,主要是籃球、排球、體操、網球等內容,而且由于體育器材設施和教學場地限制,導致這些課程開展難度較大,不符合學生體育學習需求。此外,進入高校后,學生體質發展處于敏感階段,學生縱向肌肉增長基本已經停止,主要進行橫向增長,可以給學生適當進行一些增長力量的體育項目訓練。但是當前很多高校實施體育教學時,都只進行一些簡單的項目的教學,不能進行力量型教學,直接影響了學生的身體發展,阻礙了高校體育教學的實施。
2.4 高校體育教學不符合體育教學要求
高校體育教育是在中小學基礎上的延伸,而不應該重復進行中小學體育項目。但是目前很多高校依然存在體育基礎訓練,主要進行體育鍛煉方法和體育保護方法教學,不符合學生發展需求。一方面,體育課時較少。體育課時量較少,導致學生學習時掌握的體育項目技巧不牢固,而且學生接受力較薄弱,不能發揮學生學習體育的潛能。另一方面,應試機制不科學。為了應試考核,學生經常選擇自己不感興趣的一些項目進行訓練,長此以往,容易讓學生產生強烈的逆反心理,影響了學生終身體育思想的確立,不能滿足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

表1 學生對高校體育的認識度
3.1 調查分析
為了尋找體育改革方法,該次采用隨機調查問卷對某省幾所高校中的 200名學生進行了調查,回答率98%,有效率95%,之后使用再測法進行了抽樣調查,學生對高校體育課認識如表1所示。
從表1調查結果可知,學生主要側重于興趣、體魄和技能,所以當代學生比較重視個性化發展,促進了終身體育的開展。
3.2 促進高校體育教學開展的方法
根據以上調查結果,總結了以下幾種改革方案。
第一,樹立終身體育意識。教師是體育教學進展的主要指導者,可以保證體育教學的進展,進而培養出優秀的人才。進行實際教學時,教師可以將自己的教學方法和體育學習經驗教授給學生,然后讓學生在體育學習中感悟體育知識,在反復練習中收獲體育學習思想和技巧,完善教學過程。教師是整個教學的主要領導者,可以帶給學生全新的學習體驗,促進整個教學模式的開展。因此,實施教學時,教師必須不斷強化自己的素質和技能,給學生作榜樣,樹立學生終身體育思想,加強學生體育習慣的培養。例如,進行體育教學時,為了促進學生身體的全面發展,教師可以將流行的“平板支撐”加入到體育教學中,要求學生做好動作,并長期訓練,此種方法可以加強學生全身肌肉的訓練,對學生體魄和體育技巧的提升具有很大影響,同時可以讓學生積極參與到體育教學中。
第二,融于現代體育文化,創新教學體系。終身體育教學思想下,高校體育教學的改革目標是讓學生全面認識體育,讓學生理解體育理論和基礎知識,幫助學生在長期體育學習和鍛煉中養成良好的體育習慣。但是進行此項教學活動時,必須整合體育教學資源,可以將傳統的武術、太極等融入健美操和舞蹈等現代化體育教學項目中,不斷研究并開發出新穎的體育項目,實現體育教學體系的整合和優化,進而提高學生的終身體育素養。
第三,課程設置和教材內容必須符合終身體育要求。只有科學合理地設置課程內容和教材,才能激發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進而促進終身體育教學的實施,促進體育教學改革。因此高校必須貫徹落實終身教育思想,特別是設置的教學內容不能陳舊和死板,必須體現出創新,以便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體育學習中。最為重要的是,體育課程的設置必須要具有較強的實效性,不能與學生體育學習內容脫離,可以適當增加一些趣味性的內容。例如,進行體育教學時,為了增強學生凝聚力,教師可以以小組方式開展火炬接力和拔河比賽,對比賽勝利的小組實施獎勵,提高學生學習體育的積極性。設置內容時,還要結合高校體育教學情況和學生的學習特點實施,保證體育項目符合學生身體發育需求。
第四,豐富高校體育教學項目,及時更新體育教學設施。為了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求,體育教學人員可以及時對高校學生狀況進行調查,選擇出學生喜歡的體育項目,利用匯總分析,將本校沒有開展的體育項目融入體育教學中,鼓勵學生參與到體育學習中,尋找自己喜歡的體育方式;另外,體育教學設施也是影響高校體育進展的主要因素,所以學校必須定期對體育器材進行檢查,及時增加新體育設備,提高學生參與體育項目的積極性,在長期教學中讓學生養成終身體育學習思想,培養綜合全面的現代化人才。
目前我國終身體育教育思想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依然存在很多問題,直接影響了高校體育教學的發展。該文主要結合高校體育實際教學狀況,針對性地提出了一些措施。為了深入落實終身體育思想,促進高校體育改革的進展,還要豐富體育知識,提高學生的體育技能,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體育學習習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1]崔鐵成,范清惠,王光軍.從終身體育思想角度談高校體育教學改革[J].北京聯合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2):93-95.
[2]蔣建輝.論終身體育教育思想下的高校體育教學改革[J].中國校外教育,2014(36):155.
[3]郭曉光.終身體育教育思想理念下的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分析[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8):134-135.
[4]張可斌.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對終身體育的影響研究[J].文學界:理論版,2012(5):313-314.
[5]袁俊.淺析終身體育教育思想與高校體育教學改革[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3(7):426-427.
[6]韋經富.淺談終身體育教育思想對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影響[J].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報,2013(5):719-720.
[7]吳靜.終身體育教育思想與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策略探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6(15):73-74.
G807.01
A
2095-2813(2016)11(b)-0001-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3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