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勝芳胡星光
(1.南京市燕子磯中學 江蘇南京 210038;2.金陵中學仙林分校中學部 江蘇南京 210023)
“課課練”體能游戲運用于高中體操教學的探討
黃勝芳1胡星光2
(1.南京市燕子磯中學 江蘇南京 210038;2.金陵中學仙林分校中學部 江蘇南京 210023)
體操是高中生必修和選修的重要內容之一,但是體操教學的實際情況卻不盡如教師意,出現了教學內容枯燥、教學方法單一等問題。該文對“課課練”游戲在體操教學中的運用進行了探討,闡述了“課課練”游戲運用于體操教學環節是以充實體操教學的內容、完善體操教學方法為目的。針對高中學生越長越“硬”,越長越“笨”的現象,采用“課課練”體能游戲——星形伸展平衡測試嘗試改善學生的協調、平衡能力,為更好地進行體操教學打下基礎。
課課練 體操教學 星形伸展平衡
我國素質教育的理念已經深入家長和學校的內心,在應試教育思想的指導下,高中體育可以說只是一個可有可無的擺設,現如今,素質教育的理念在校園中廣泛普及開來,隨之體育課程也漸漸收到重視,雖然現階段還未被納入高考的科目,但是它的教學效果已經被人們逐漸重視起來。體育課程作為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重要學科,不僅在增強學生體質上扮演著必不可少的角色,而且在學生身體柔韌、協調以及學生心理素質、社會適應能力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恰恰體操教學的內容能夠將這些身體素質的培養和提高有效地融合在一起。但體操教學的實際情況卻不如人們所愿,體操教學內容缺乏趣味性和多樣性,教學方法缺乏創新性和娛樂性,讓學生感覺乏味無趣,無法滿足學生興趣愛好,導致學生在體育學習中積極性不高、注意力不集中。綜上所述,怎樣才能夠讓學生高效又高興地進行體育學習呢?一方面,可以根據學生愛好、興趣進行教學內容的選擇,另外,運用帶有娛樂性和趣味性的體育游戲進行體操教學也是促進學生體育學習的有效方法之一。
起初是在語數外等文化科目上聽到“課課練”,然而,把“課課練”的內容與形式引入體育課卻是更早的事。曾經一度被丟棄的“課課練”,現如今在中小學體育教學中隨處可見并在教學中運用得極其廣泛。體育課上課課練的主要功能是發展學生的體能,此外還有補充和強化體能的作用。舉例:在進行單雙杠教學時,大多數學生的手臂屈臂力量較差,課課練中就可以選擇鍛煉手臂力量的練習,如斜身引體向上等。“體育課堂中的‘課課練’是指在體育課堂中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安排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專門性練習,它包括個體的力量、速度、耐力、靈敏、柔韌、彈跳等基礎素質。”課課練是有目的、有針對性的專門性練習,通過這些專門性練習提高學生的各項身體素質,為更好地進行體育技能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表1 星形伸展平衡測試表格
“體操是通過徒手、持輕器械和在器械上完成各種類型和不同難度的單個運動和成套動作的練習,并具有一定藝術性的體育項目。”
在《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實驗)》中規定:體操類項目是高中生必修和選修學習中的任選項目之一。是我國重點開展的體育運動,也是體育教學的重要內容。它以增強體質為基礎,能夠培養人的基本活動能力與基本運動技能,幫助青少年學生形成正確的身體姿勢。
隨著社會的發展,由于來自外在和內在的各種原因,體操教學在中學越來越不受重視,主要原因有幾點:一是“應試教育”重智輕體的嚴重偏向,挫傷了體育教師的積極性,導致教師教學態度不端正,體操教學的意識淡薄;二是體操教學內容貧乏,絕大部分體操僅僅在形式上開設一些技巧和跳躍的相關教學,單杠和雙杠可以說沒有,有些學校甚至連基本的技巧和跳躍教學都未開設;三是學生的基本身體素質堪憂,尤其在沒有體育高考的形勢下,學生更是看輕體育課。
如今的高中生身體越長越“硬”,越長越“笨”,通過體操教學能夠改善學生的這種“硬”和“笨”的現狀,但是僅僅在教授技術動作上來改善會顯得有些力不從心,因此,將“課課練”引入體操教學無疑是一種有效的方法。但是,單純只采用所謂的“課課練”,長此以往,學生會產生厭倦疲勞的心理,不利于“課課練”的開展,因此,將“課課練”以一種游戲競賽的方式呈現,游戲的方式能夠使學生的身體和心理得到全面的放松,游戲競賽的方式可以培養學生體育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練習的動力。
體操動作需要多方面的身體素質:力量、柔韌、平衡等。在教學中備受關注的是力量、柔韌、靈敏、速度等身體素質,而作為重要身體素質之一的平衡卻總是被忽視,殊不知平衡對于從幼兒期到老年期的人都是至關重要的,體操技術動作所需要的平衡能力必不可少。尤其在體操教學中,無論是基本體操、單杠、雙杠或是技巧中的大部分動作,都與協調平衡能力息息相關。
“平衡是指身體所處的一種姿勢狀態或在運動或受到外力作用時人體自動調整并維持穩定性的一種能力,這種能力極易受到各種因素包括疾病的影響。人體的平衡機能可分為靜態平衡和動態平衡兩個方面。”
星形伸展平衡測試(Star Excursion Balance Test,SEBT)是Gary在1995年提出的一個新型,可靠的人體平衡功能評價方法。星形伸展平衡測試(SEBT)是由測試者在測試儀中間單腿支撐站立,非支撐腳在保持平衡的條件下盡可能地向八個方向的遠端延伸。在這個評價系統中,非支撐腳到達距離越短,說明姿勢控制的能力越差。在測試和練習過程中,伸展的距離越遠,對平衡和神經肌肉控制系統的要求越高,那么反復的測試練習可以刺激與平衡相關的神經肌肉控制系統,也必定能夠改善平衡能力。而國外的相關研究已經證實星形伸展平衡測試訓練可以顯著改善踝關節的穩定性。因此,星形伸展平衡測試是很好的評價方法,同時也是很好的平衡鍛煉手段。
圖1、圖2為星形伸展平衡測試粗略圖示,將其設置為“課課練”體能游戲的內容,但是考慮到學生的心理特點,如果每節課單純地讓每個學生進行星形平衡的練習,學生會覺得枯燥而失去興趣。將這種練習方法進一步加工,采用游戲競賽的方式不僅會讓學生產生興趣,更會促使學生在小組之間的比拼中提高自己的平衡能力。
首先要將學生分組,根據性別、身高、體重,平均分為4~5組,平均分組的原因有2個:一是星形伸展平衡和身高、體重、性別是緊密相關的,二是要以組為單位計算成績;其次在練習中每位學生都有一個小方塊,在進行練習時,小方塊放在零刻度,隨著腳尖的緩慢推動而移動,小方塊移動的距離則為該方向腿伸展的距離。推動小方塊的速度要緩慢,速度不可以快,否則達不到鍛煉效果,也違反了游戲競賽的規則;在練習的時候,每個同學手中會有一張記錄距離的卡片作為自己每節課“課課練”的成績,教師任命組長統計最后8個方向的距離總和,以三周或者四周為一個期限,計算每組最后成績,按照成績進行獎懲。
每位同學的卡片表格如表1所示。
這一“課課練”體能游戲的安排盡量安排在主要內容之后,因其耗費體能較多,而且是靜力性的;在進行游戲競賽前要制定清晰的游戲競賽規則,分組要平均,而且為固定組,這樣方便觀察學生們的進步情況;在每節課游戲之前告知學生們上節課每組的成績,激勵學生們更積極地投入其中。

圖1 L1~L4方向

圖2 L5~L8方向
“課課練”體能游戲能改善學生越長越“笨”的現象,使學生的身體越來“聰明”,也就是提高學生的協調平衡能力,為更好地進行體操及其他項目的教學奠定良好的身體素質。“課課練”以游戲的形式呈現,但是并未忽略學生的身體素質,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鍛煉了身體,也感受了身體運動的樂趣。筆者期待有更多的“課課練”體能游戲運用于不同的運動項目中,充實每個體育項目的教學。
[1]李佐惠,黃寬柔,關文明,等.中美學校體操教育發展歷程的比較[J].體育學刊,2006(4):98-101.
[2]劉賀松.淺談高中體育教學體操教學的現狀[J].素質教育.2014 (11):206.
[3]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教科書(必修)·體育與健康·第一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4]劉漢良,尤春景,黃曉琳,等.正常人動態平衡能力測試的信度及效度分析[J].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2004,26(3):152-155.
[6]王永洪.體操教學在中學體育課中的現狀分析及建議[J].中學教學參考,2016(6):62-63.
[7]黨林秀,蘇祝捷.重提體育教學中的“課課練”[J].體育教學,2011,31(3):31-32.
G806
A
2095-2813(2016)11(b)-0136-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32.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