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巖,劉茂華,由迎春
(沈陽建筑大學交通工程學院,遼寧 沈陽 110168)
?
應用型轉型試點下的測繪專業學生培養模式探討
王 巖,劉茂華,由迎春
(沈陽建筑大學交通工程學院,遼寧 沈陽 110168)
以沈陽建筑大學測繪工程專業應用型轉型試點為背景,從理論教學、實踐教學、課程考核和教師培訓4個方面著手,根據學生的理論水平、實踐水平和考核得分對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行了評價,最后結合在校生、畢業生、教師和用人單位等多方反饋的意見,研究了學生培養模式的改革與教學計劃的修訂方案。
應用型;測繪專業;教學改革;高等教育;培養模式
2015年11月,教育部等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引導促進部分高校、部分專業向應用型轉型,旨在更好地促進這些高校直接面向地方和行業發展需求培養人才,更好地提升學習者的技術技能、就業質量、創業能力并奠定其長期職業發展的堅實基礎[1]。
繼《意見》印發以來,河北、浙江、吉林、遼寧等省份幾十所高校,100余個專業先后被作為應用型轉型試點專業。沈陽建筑大學測繪工程專業是遼寧省教育廳確定的第二批轉型試點專業之一。應用型轉型試點專業對學生的實踐技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其中本科生實訓實習的課時要占專業總課時的30%以上,在校期間參加實訓實習的累計時間長達一年。傳統的學生培養模式已經不能滿足該實踐要求,因此,需對傳統的學生培養模式進行改革,從根本上調整課程設置和教學計劃[2]。
目前,大多數高校的測繪工程專業教學計劃均沿襲著傳統的方案,即以課堂教學為主,實習實驗為輔。此種教學模式在應用型轉型試點的環境下便凸顯出一些弊端,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3]:
1) 偏重理論教學,實踐教學的學時所占比重相對較低,致使學生動手能力整體相對較弱。
2) 實踐環節多為團隊項目,個人實踐效果不佳,往往一個小組中僅有個別幾人對實踐內容比較熟悉。
3) 實踐的考核方面以團體考核為主,以成果質量和個人表現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評分,但是個人的考核項目較少。
4) 專業實習以教學實習為主,“為了實習而實習”,與生產實踐脫節,學生接觸實際項目的機會較少。
綜上所述,作為向應用型轉型試點的專業之一,測繪工程專業必須對原有的教學模式進行大規模的改革,通過調整教學計劃、改進實踐考核方法與評分體系、提升教師實踐技能等手段,制訂一套全新的測繪專業本科生的培養方案。但是,國內對應用型轉型試點下的大學生培養模式的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相關高校幾乎在同一時間進行轉型試點,尚無成熟的研究結果可供參考,需要根據各專業的實際情況去制訂方案[4]。
測繪工程專業具有實踐性強、與理論結合緊密、技術更新較快、專業技能要求較高等特點,因此為了培養應用型大學生,應該分別從理論教學、實踐教學、考核環節、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教師技能培訓、培養模式反饋體系等多方面對測繪工程本科專業培養模式進行研究與改革,如圖1所示。
1. 理論教學的改革
1) 為了達到實訓實習課時占專業總課時30%以上的要求,需刪除個別與應用型關系不緊密的課程,并縮減學時較多的課程的理論授課學時。代表課程的調整見表1。

圖1 研究思路與方法

課程名稱原理論學時改革后理論學時測繪學基礎7256數字化測圖6440控制測量學6456測量平差基礎8064地質地貌學320土木工程概論320
2) 理論教學要充分與實踐教學相匹配,不僅要側重于與實踐相關內容的教學,且還要適當調整教學進度,使理論教學進度與本課程及其他相關課程的實踐環節相配套。
3) 授課過程中要增加案例教學,以生產實踐的案例講解相關的測繪知識,對于一些實踐性較強的章節,可以充分引用生產案例,并以專題的形式進行教學。
4) 鼓勵任課教師根據課程的特點和應用型轉型試點的要求自編教材,教材中適當減少不必要的理論內容,增加實際案例,使課程更具針對性。從本校角度出發,目前本校教師自編的《工程測量學》《控制測量學》《測量學》《地理信息系統原理》等教材均已出版,并投入教學使用,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2. 實踐教學的改革
實踐教學的改革是應用型轉型試點培養方案改革的核心,因此,需要做到:
1) 要大量增加實驗與實習的任務量,并進一步增加實驗實習的課時,代表性的課程調整見表2。

表2 實踐教學調整對比
2) “以賽代練,以研促練”,積極參加校級測繪技能比賽、遼寧省測繪之星大賽、全國測繪技能大賽等各類相關比賽,并從選拔工作做起,廣泛動員學生參賽,擇優錄用,既挑選了優秀學生參賽,又促進了學生動手能力的練習。同時讓本科生積極參與到教師的各類科研課題中來,接觸專業的前沿技術,提升學生的專業水平,提高學生的實踐技能。
3) 加強實習基地的建設,所有實習均在實習基地內完成,提升實習的效果。目前我校測繪專業已經建成大連、沈陽兩個實習基地,今后還將根據實踐教學的需要陸續增加實習基地的數量。
4) 加強與生產單位的合作,建立長效合作機制,采用“走出去,引進來”的模式,選拔部分優秀學生,送往生產單位進行生產實習,同時邀請行業專家來校作報告。
3. 考核環節的改革
為了配合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改革,在考核環節必須要進行配套改革,考核環節的改革主要從以下3個方面入手[7]:
第一,理論課程的考試中加大案例分析題的分值,并且案例分析題可以適當突破學科的限制,重點考核學生遇到實際問題的解決能力,如在“控制測量學”的考試中可以考核GNSS測量的基本方法、特點與誤差分析等問題。在課程評分體系中,加大課程配套實驗環節成績的比重。根據此要求“控制測量學”“測量學基礎”等課程的實驗環節成績占總成績的比例由原來的10%調整為20%。
第二,改革實踐考核內容,在考核團隊成果質量的同時,加大個人能力的考核,在所有實習中,均增加個人能力的考核。根據此要求,“測量學基礎實習”主要考核經緯儀、水準儀、全站儀的基本操作;“數字化測圖實習”主要考核碎部點的采集與內業成圖;“控制測量學實習”主要考核方向觀測法和二等水準測量的外業操作與內業計算;“工程測量學實習”主要考核放樣元素的計算與放樣操作、斷面測量等內容。
第三,完善實踐考核評分體系,對于實踐環節的評分采用“個人為主,團體為輔,評分量化,公開透明,教師主評,學生互評”的方式進行,總評分按照“5-2-2-1”的原則計算,即個人考核得分占實踐環節總評分的50%,所在小組成果質量占總評分的20%,教師評分占總評分的20%,實踐小組組員互評分占總評分的10%。具體規則如下:
1) 個人能力考核評分:個人考核滿分按100分計算,其中測量時間為30分,操作規范性考核分數為20分,記錄規范性為20分,內業計算為30分。
測量時間分值計算公式為

(1)
式中,T0為最短用時;Tn為在規定時間內的最長用時;Ti為個人完成時間。
a. 操作規范性:依據測量規范對不符合規范之處進行扣分。
b. 記錄規范性;檢查記錄表格,不規范之處根據評分細則扣分。
c. 內業計算:將測量值與標準值進行對比檢查,設定限差,超限時根據評分細則扣分。
2) 團體考核評分:由指導教師會同行業專家對實習或實驗小組的成果進行評判,根據任務的完成質量進行評分。
3) 教師評分:實踐環節的每一名指導教師都要根據學生在實習或實驗期間的綜合表現進行評分,然后將多名指導教師對同一名學生的評分取平均值得到學生的教師評分分數。
4) 學生互評:為了確保評分的公正性,每一名同學都要對其所在的實習或實驗小組的組員進行匿名評分,取平均后獲得每一名學生的互評分數。
4. 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8]
在對學生經過全方位考核之后,可以根據學生的理論考試成績、實踐考核成績等方面,會同學生管理部門聯合對學生進行綜合素質的評價,為學生在校期間的評獎、評優、入黨、就業等方面提供重要參考依據。
5. 教師培訓
應用型轉型專業對學生的實踐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任課教師必須從自身做起,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能。為了滿足教學的要求,使任課教師能夠勝任應用型轉型中的實踐教學,必須對教師進行培訓與考核。一方面,要求教師進行自我素質的提高,掌握行業最新動態,加強與生產單位的聯系,必要時可以到生產單位掛職鍛煉,并且定期邀請行業專家來校對教師進行培訓;另一方面,對教師的實踐水平進行考核,督促教師提高自身技能[9]。
6. 培養模式反饋體系
為了及時調整培養方案,要建立完善的反饋體系,定期對在校學生、任課教師、畢業生和用人單位進行座談與回訪,匯集并整理反饋意見后,及時調整并修改培養方案,確保學生素質的持續提高。
向應用型轉型為測繪工程專業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同時也面臨著新的挑戰。應用型轉型需要對現有的學生培養模式進行大規模的改革,需要學生、教師、學校、社會等多方面共同努力。沈陽建筑大學測繪工程專業以應用型轉型為契機,從理論教學、實踐教學、考核環節、教師培訓等多方面對學生培養模式進行了研究,并修訂了教學計劃。測繪工程專業向應用型轉型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相關的培養計劃需要在轉型推進過程中根據多方面的反饋意見不斷去完善,最終為相關行業輸送基本功扎實、理論基礎深厚、實踐能力過硬的應用型人才。
[1] 焦明連.產學合作教育培養測繪應用型創新人才的探索[J].測繪工程,2011,20(1):74-76.
[2] 肖海平,陳蘭蘭.注冊測繪師制度下測繪工程專業教學改革研究的探討[J].測繪通報,2012(1):108-110.
[3] 董春來,焦明連,周立.基于卓越測繪工程師培養的新型實踐教學體系研究[J].測繪通報,2013(11):117-120.
[4] 何立恒,史玉峰,鄭加柱.測繪工程本科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J].測繪通報,2010(8):74-76.
[5] 馬俊海,李秀海,馮守良.測繪工程專業開放式實踐教學體系構建[J].測繪工程,2010,19(6):73-74.
[6] 楊可明,史鋼強,魏華峰,等.面向就業需求的信息化測繪技能訓練模式研究[J].煤炭高等教育,2014,32(5):106-109.
[7] 王延霞,鄭平建,李鵬,等.應用型本科院校的測繪實踐教學體系構建探討[J].礦山測量,2010(5):86-87.
[8] 寧殿民.提高測繪實踐教學質量探討[J].中國冶金教育,2013(S1):72-73.
[9] 馬春艷,梁翠英,張文清,等.測繪工程專業“四維滲透式”實踐教學改革研究[J].測繪通報,2013(2):106-108.
[10] 呂偉才,張二鋼.探討測繪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培養新模式[J].測繪與空間地理信息,2013,36(9):30-32.
On the Training Mode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Major Students under the Application-oriented Transformation Pilot
WANG Yan,LIU Maohua,YOU Yingchun
2016-05-17
遼寧省教育評價協會課題(PJHYYB15092);遼寧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立項課題(JG15DB335)
王 巖(1979—),男,碩士,講師,研究方向為精密工程測量和3S技術的綜合應用。E-mail:wyan413@163.com
王巖,劉茂華,由迎春.應用型轉型試點下的測繪專業學生培養模式探討[J].測繪通報,2016(11):144-147.
10.13474/j.cnki.11-2246.2016.0387.
G64
B
0494-0911(2016)11-014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