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南洋職業技術學院商學院 祝凌燕
電子商務背景下不同回收渠道的閉環供應鏈定價研究①
無錫南洋職業技術學院商學院 祝凌燕
本文分別構建了零售商負責回收和第三方回收商負責回收的閉環供應鏈模型,并對兩種回收渠道的集中決策和分散決策模型進行了研究,發現分散決策模型沒有達到系統最優,還需要進一步協調優化。本文著重探討了制造商Stackelberg博弈下的閉環供應鏈回收渠道的選擇問題,研究表明,回收渠道的選擇對閉環供應鏈最優價格的制定沒有顯著影響。
閉環供應鏈 集中決策 分散決策 回收渠道
在電子商務繁榮發展的時代,網絡購物成為廣大消費者偏好的購物方式。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逐步建立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銷售渠道即雙渠道銷售,傳統的供應鏈網絡結構得到了擴展。同時,在社會全面提倡綠色可持續發展的生產理念下,加強產品回收再利用的逆向物流網絡成為企業發展的大趨勢,越來越多的企業希望通過逆向供應鏈來降低生產成本,提高自身的效益,創造社會和環境價值,提升企業形象。因此,基于電子商務的雙渠道閉環供應鏈的研究成為理論界的熱點問題。
目前對閉環供應鏈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三個方面:回收渠道設計、協調方法研究和定價策略研究。在閉環供應鏈回收渠道設計方面,最具代表性的是Savaskan等[1]在Management Science上發表的文章。他們首先提出了閉環供應鏈的三種典型回收渠道:制造商直接回收、零售商負責回收和第三方回收商負責回收。姚衛新和陳梅梅[2]在Savaskan的基礎上,結合電子商務的發展背景,構建了五種類型的閉環供應鏈回收渠道的模式,生產商可選擇其中一種模式或者多種模式組合。熊中楷和梁曉萍[3]分別建立了制造商回收、零售商回收和第三方回收商回收的博弈模型,對三種回收模式的最優解進行比較分析,并探討了消費者環保意識對制造商回收渠道決策的影響。近年來一些學者還進行了混合回收渠道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綜上所述,目前國內外對閉環供應鏈定價研究的重點主要集中在單一銷售渠道結構下和不同回收主體研究,鮮有文獻在雙渠道(線上、線下相結合)銷售模式下研究閉環供應鏈的定價和回收渠道問題。因此,在電子商務環境下,研究雙渠道閉環供應鏈的回收渠道選擇是對閉環供應鏈實踐運作的一個延伸和補充,有著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在電子商務環境中,考慮一個主導制造商和一個追隨者零售商構成的閉環供應鏈模型,兩者均有傳統的實體銷售渠道和網絡銷售渠道。制造商出于自身核心業務發展等需要,將廢舊產品的回收業務委托給零售商或者第三方,構建了零售商負責回收模式和第三方負責回收模式。
1.1基本假定
(1)單位新產品成本大于單位再造品成本,即0<cr<cm。設Δ=cm-cr,其中Δ>0,表示回收再制造的單位節約成本。Δ越大,表明制造商再造技術水平越高,整條供應鏈進行回收再制造的動力也就越大。
(2)再制造產品與新產品同等質量同等價值。
(3)產品的需求是確定且線性的。沿用以往學者分析模型中需求函數的形式,設零售商實體渠道、零售商網絡平臺與制造商網絡直銷渠道的需求函數分別為:

其中:Q(Q>0)為產品的市場總份額即總需求量;θ1和θ2(0<θ1,θ2<1)分別為零售商實體銷售渠道和網絡渠道的市場份額;β為銷售渠道間的交叉價格彈性,其中0<β<1,因為多渠道銷售中任意銷售渠道價格對自身市場需求的影響大于其他渠道價格對其市場需求的影響。
1.2參數說明

表1 模型參數含義
零售商回收模式,是指零售商受制造商委托負責從消費者手中回收廢舊產品,制造商負責廢舊產品的再制造(見圖1)。

圖1 零售商回收MeRCRM
模型參數:pr表示零售商給消費者的廢舊品回收價格補貼,pm表示制造商支付給零售商的回收價格補貼,且有pr<pm<Δ(制造商和零售商回收動因)。
2.1集中決策下的定價模型
在集中決策下,模型考慮制造商、零售商為整體,二者以最大化整個閉環供應鏈系統總利潤為目標,協商確定各自的決策變量。系統的收入為三個銷售渠道的產品銷售收入和再制造品的成本節約,其支出為制造新產品成本、回收廢舊產品價格補貼和處理廢舊品的費用。總利潤函數如下:


聯合博弈下閉環供應鏈的最優利潤為

2.2分散決策下的定價模型
在Stackelberg博弈決策框架下,制造商和零售商均考慮最大化各自的利潤,但在博弈中制造商占主導地位。決策過程如下:制造商首先確定制定批發價p0、網絡直銷價格p3、價格補貼pm,零售商根據制造商的決策確定實體銷售渠道價格p1、網絡銷售渠道價格p2和回收價格pr。
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利潤分別為:

由兩個利潤函數的一階偏導數得到分散決策下回收價格、零售商的實體渠道最優價格、網絡平臺最優價格和制造商的網絡直銷渠道最優價格、批發價格分別為:

將(12)~(16)代入總利潤函數,可知分散決策下閉環供應鏈的最優利潤:

2.3推論

圖2 第三方回收MeRCRM
第三方回收商負責回收模型,是指第三方回收商接受制造商委托負責從銷售者手中回收廢舊產品,制造商負責回收再造處理(見圖2)。
3.1集中決策下的定價模型
整個系統的收入來自三種銷售渠道的產品銷售收入和再制造過程中的成本節約,其支出用于制造新產品的成本、第三方回收商回收廢舊產品支付給消費者的價格補貼和處理不可再利用廢舊品的費用。于是,該模式下閉環供應鏈的總利潤函數為:

由利潤函數的一階偏導數等于零,得到聯合博弈決策下各銷售渠道的最優價格分別為:

3.2分散決策下的定價模型
模型考慮制造商、零售商和第三方回收商的博弈屬于Stackelberg博弈。在Stackelberg博弈決策框架下,制造商是博弈的領導者,零售商和第三方是跟隨者,各方決策時均以各自利潤最大化為目標。制造商、零售商和第三方回收商的目標函數分別為:

由兩個利潤函數的一階偏導數得到該模型下的最優價格分別為:

(1)比較零售商負責回收和第三方負責回收的閉環供應鏈,兩種回收渠道下,制造商的產品最優批發價格、網絡直銷的最優銷售價格以及零售商兩種銷售渠道的最優銷售價格均相等,表明回收渠道的選擇對閉環供應鏈最優價格的制定沒有影響。兩種回收渠道模式的博弈過程中,制造商都占居了主體地位,制造商可以利用自己對市場的控制力優先決定批發價格和直接銷售渠道的銷售價格。因此,制造商的批發價格和直銷渠道的銷售價格在這兩種回收模式中均可以保持不變。一般情況下,零售商作為跟隨者,其兩種銷售渠道的價格會隨批發價格呈正向變動,即批發價格保持不變時,零售價格往往也保持不變。
(2)比較零售商負責回收和第三方負責回收的閉環供應鏈,發現零售商回收模式中,零售商在參與回收的過程中獲利;第三方回收模式中,第三方在參與回收的過程中獲利。表明在回收過程中,參與回收的各方均能獲得一份利潤。
(3)由此可以看出,因最優價格不受回收渠道的影響,制造商會根據零售商、第三方回收成本的狀況來決定廢舊品的回收主體,以實現自身利潤最大化。這是因為在整個博弈過程中制造商是Stackelberg領導者,不僅對產品的銷售有很強的控制力,對于廢舊品的回收還是主要責任者且負責廢舊產品的再制造,而零售商和第三方回收商在銷售和回收方面都是跟隨者,其決策活動受制造商很大的影響,往往是被動地做出相應的決策。因此,制造商可按照自身利潤最大化的原則來選擇相應的回收渠道對廢舊品進行回收。
對于聯合博弈決策模型和分散模型,參數的取值范圍及仿真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各參數取值及仿真結果
表2的仿真結果驗證了推論1的結論,即銷售渠道份額越大,相應渠道的銷售價格越高。同時仿真結果也驗證了推論3的結論,即當兩種模型各參數的取值相同時,分散決策下的銷售價格高于聯合博弈決策下的銷售價格。
本文構建了零售商負責回收和第三方回收商負責回收兩種不同回收渠道的閉環供應鏈模型,分別對集中決策和分散決策模型進行了研究,得到了各決策變量的最優解。對兩種決策模型的求解結果進行對比分析,發現分散決策模型沒有達到系統最優,還需要進一步協調優化。本文還著重探討了Stackelberg博弈下的閉環供應鏈回收渠道的選擇問題。研究表明:回收渠道的選擇對閉環供應鏈最優價格的制定沒有影響。當零售商和第三方的回收成本不同時,制造商則會根據自身利潤最大化,靈活選擇兩種回收渠道的任何一種。
[1] Savaskan R C,Bhattacharya S,Wassenhove L V.Closedloop supply chain models with remanufacturing[J].Management Science,2004,50(2).
[2] 姚衛新,陳梅梅.閉環供應鏈渠道模式的比較研究[J].商業研究,2007(1).
[3] 熊中楷,梁曉萍.考慮消費者環保意識的閉環供應鏈回收模式研究[J]. 軟科學,2014(11).
F724.6
A
2096-0298(2016)11(b)-005-04
①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2014SJD393)。
祝凌燕(1982-),女,江蘇常州人,碩士,無錫南洋職業技術學院講師,主要從事物流與供應鏈管理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