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蘇海,陳偉,崔佳麗,文振亮,馬海,徐慧能,徐建芳
(新疆九鼎天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新疆烏魯木齊830023)
褐蘑菇工廠化栽培技術
孫蘇海,陳偉,崔佳麗,文振亮,馬海,徐慧能,徐建芳
(新疆九鼎天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新疆烏魯木齊830023)

本文介紹了褐蘑菇工廠化栽培技術,主要包括栽培條件、原料準備、堆料發酵、播種發菌、科學管理、適時采收等內容,以供參考。
褐蘑菇;栽培技術
褐蘑菇(Agaricus crocopelus peck)又名香口蘑,其菇蓋表皮細胞含有褐色素呈黃褐色,菇蓋多生纖維狀鱗片,故名褐蘑菇或褐鱗蘑菇,屬于擔子菌綱﹑傘菌目﹑蘑菇科、蘑菇屬。褐蘑菇蓋大柄粗、菌肉肥厚,口感比白蘑菇細嫩鮮美,香味比香菇更加濃郁適口,同時具有極高的營養保健醫療價值。現已成為風靡歐美及世界發達國家或地區的高品位食用菌[1],并形成了其開傘成熟菇體的專業市場—波特貝拉(portabella)和未開傘幼嫩菇體的專門市場—克里米尼(cremini)。產品出口市場廣闊,栽培前景十分看好。
1.1營養
能分解利用草本植物秸稈作為營養碳源,最好氮源為畜糞、硫酸銨和尿素,最適碳氮比30∶1。
1.2溫度
菌絲生長溫度14~35℃,適溫20~30℃;子實體發生溫度16~32℃,適溫18~28℃,屬中溫偏高型菌株。
1.3濕度
菌絲生長期,要求培養基含水量60%~65%,空氣相對濕度70%~75%;子實體生育期,要求空氣相對濕度85%~90%。
1.4光照
菌絲生長階段不需光照,菇蕾分化和子實體發育階段需一定光線,最適光照度200~800 Lx。
1.5空氣
菌絲生長和子實體發育過程中都需要新鮮空氣,尤其在子實體生長過程中,如果通風不良,易形成畸形菇。
1.6酸堿度
菌絲在pH值6~9范圍內均可生長,最適pH值6.5~7.5。
香口蘑菌絲體生長發育最適宜的溫度是20~26℃,子實體發生適溫為16~25℃;菌絲體階段要求空氣濕度在60%~75%,子實體階段要求在85%~90%;培養料的酸堿度(pH值)要求為6.5~7.5。
(1)麥草48%、雞糞43%、石膏粉2%、石灰2%、棉粕4.5%、尿素0.5%;(2)麥草90%、復合肥5%、石膏粉2%、過磷酸鈣1.5%、生石灰1.5%;(3)麥草65%、牛糞22%、菜籽餅6%、尿素0.5%、碳酸氫銨1.5%、過磷酸鈣1.5%、石膏粉2%、石灰1.5%。
按照雙孢菇養料的發酵模式作料,分為一次發酵和二次發酵。
4.1一次發酵
麥草用雞糞水預濕3~4 h后,先在地上堆一層已預濕過的稻麥草,厚度30~40 cm,在稻麥草上撒一層已混合均勻的輔料,其次再堆一層稻麥草撒一次雞糞水,做到草料、糞肥及輔料比例混合均勻,如此循環堆疊,建成高1.5 m,寬1.5~2.0 m,四周為垂直整齊的長方體料堆;堆放1 d翻1次,連翻2次后,用拋料機把料分層均勻地翻進一次隧道,在一次隧道中再翻3次,翻堆時間分別為4 d、3 d、3 d、3 d,待原料呈咖啡色、柔軟、有彈性、生熟度適中、含水率70%、酸堿度(pH值)6.0~7.5且略有氨味或其它氣味時,一次發酵即完成。
4.2二次發酵
一次發酵完的料隨即轉運到二次隧道進行二次發酵,二次發酵其實就是巴氏消毒的過程。最終的優質發酵料標準為:料松散有彈性,呈棕褐色,可見大量放線菌,無氨臭味,含水量60%~65%,pH值6.5~7.5。
機械出料并均勻撒播菌種,料與菌種完全混合后,打成料包,之后就進入料包發菌階段,該階段條件要求:溫度20~26℃,空氣濕度在60%~75%,一般料包發菌13~15 d完成。
等料包發菌完成后,開始破包、平床、拌土、覆土,以上幾個環節的要求是:料包發菌必須等到料從里到外菌絲白而濃密,破包深度達到5 cm以上,料的表面打散并壓結實平整,土壤水分含量在60%~80%,pH值在8左右,土壤具有不規則顆粒,且大小均勻,覆土厚在4 cm左右,最終覆土表面整體平整一致。播種后45 d開始采收第1潮菇,采后覆蓋0.5~1.0 cm厚的肥土,并勤噴水。若管理到位,一般可采菇4潮,菌床可產鮮菇13 kg/m2以上。
6.1土層養菌階段
覆土后開始調水,進入土層養菌階段,該階段料溫保持在24~26℃,空氣濕度在80%以上,二氧化碳濃度控制在5 000 mg/L以上。覆土后10 d左右,菌絲爬出土層70%~80%,即可降溫催蕾。
6.2催蕾出菇
覆土10~15 d后,菌絲體發育更加粗壯,并發生少量爬上土層形成菌索,此時應噴壓菌水,提高菇房空間濕度至85%~95%,加大通風換氣,迫使菌絲向下倒伏,使營養生長階段轉為繁殖出菇階段。經過5~7 d的誘導催蕾管理,當發現土層內有大量白色粒狀原基時,再噴1次出菇重水(土壤的最大持水量),保持土層適度濕潤即可大量出菇。
6.3及時采收
在適宜的溫濕度條件下,從菇蕾形成至成熟采收一般需5~7 d。當菌蓋呈半球形狀,菇體緊實,菌膜尚未展開時即應采收。整個產菇期3~5潮菇,總生物轉化率達40%。
從出現菇蕾到采收需3~5 d,應在這個時間內采收,否則會影響鮮菇的質量。采后隨即進行除雜、脫水烘干或鹽水腌漬。目前,褐蘑菇主要以脫水干制品出口,其顏色為淡金黃色、朵形美觀、香味濃郁,符合出口標準要求。
在香口蘑生長發育的生活條件和生態環境中,培養基質營養豐富,栽培空間相對密閉、陰暗、潮濕,溫度不高也不低,在這種條件下極易引起雜菌污染[2],菇蠅和螨類等病蟲害的發生,對香口蘑產量和品質帶來不同程度的損害,如不注意就會喪失經濟效益。因此,在生產中應采取“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科學管理合理用藥,使香口蘑的生產不但高產、高效而且達到優質、綠色的目標。
[1]張國明.褐蘑菇溫室栽培技術[J].食用菌,2011(3):54-55.
[2]吳文榮,忻龍祚,黃智鴻,等.張家口地區褐鱗蘑菇栽培常見病害及其防治[J].中國食用菌,2010(3):52-54.
2016—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