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莉栓,張立昆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河北 石家莊050081)
?
基于三坐標測量機的副反射面測量技術
季莉栓,張立昆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河北 石家莊050081)
針對高頻反射面天線中對其表面精度要求高的問題,提出了基于三坐標測量機的副反射面測量方案。通過理論分析給出了副反射面測量過程中三坐標測量機的采點方案,將曲面測量轉化為曲線測量;討論了測量數據處理中測頭半徑補償和曲線匹配等關鍵問題,消除了系統誤差的影響,提高了測量精度;得到了被測副反射面的表面精度,并用圖形表示出來。理論和實驗表明該測量方案的有效性。
三坐標測量機;副反射面;表面精度;半徑補償;曲線匹配
面天線的表面精度是評價面天線質量的重要指標,天線的工作頻率越高,對其表面精度的要求也就越高[1]。一般要求反射面天線的表面精度是其工作波長的1/16~1/32,而測量精度要達到表面精度的1/3~1/5[2]。比如對于波長為1.6~4.8 mm的毫米波而言,反射面天線的表面精度要達到0.1~0.15 mm,而測量精度要保證在0.02~0.05 mm。測量系統的精度是影響天線測量精度的決定因素[3],大型面天線[4]一般采用經緯儀測量系統、全站儀測量系統和攝影測量系統[5],但是對于雙反射面天線[6]中的小型副反射面而言,這些測量系統的誤差比較大,很難滿足測量的需求。三坐標測量機的三維空間精度可達0.001~0.002 mm[7],利用三坐標測量機精度高的優點可以解決這方面的問題。
副反射面一般是旋轉面,設在二維坐標系yoz中,旋轉面的初始母線方程為z=f(y),任意一點(y0,z0)到母線的距離為d,如圖1所示。

圖1 點到旋轉面母線的距離

圖2 點到旋轉面的距離
在圖1中點到母線的距離可使式(1)取得最小值:
l=d2=[y-y0]2+[f(y)-z0]2;
(1)
由一元函數取得極值的條件得:
y-y0+f'(y)·[f(y)-z0)]=0 ;
(2)
在圖2中點到旋轉面的距離可使式(3)取得最小值:
(3)
由二元函數取得極值的條件得:
(4)
由解析幾何中兩點距離公式可知:d=d',即點到旋轉面的距離d'等于該點到相應母線的距離d。因此,點到面的距離可轉化為求點到線的距離。用三坐標測量機測量副反射面時,三坐標測量機的采點方案是:均勻地測量若干條母線,將母線的測量值與其理論值比較,進而確定其表面精度。
三坐標測量機的測量數據是球形測頭的球心軌跡[8]。由于測頭總有一定的半徑r,因此,測量數據是與被測輪廓曲線(副反射面母線)相距r的等距線。為了得到被測面上的接觸點,需要將測量數據在球心軌跡的法向移動半徑r的距離。由于測量點的個數比曲線的理論值少,為了保證測量精度,也可以將被測輪廓線的理論值沿法向的相反方向移動一個半徑r的距離,形成半徑補償后的理論曲線,從而消除測頭半徑的影響,將測量數據和理論數據對應起來,如圖3所示。為敘述簡便,下文中的母線均指半徑補償后的母線。

圖3 測頭半徑補償
在數據處理時,可以對每條母線數據分別進行處理。副反射面任意一條母線的方程需在三維坐標系o-xyz中表示,而初始母線的方程z=f(y)在二維坐標系yoz中即可表示。由于任意一條母線與初始母線之間存在已知的旋轉角度β,該旋轉角度β在用三坐標測量機采點時即可確定,如圖4所示。故可將任意一條母線的三維測量數據繞z軸旋轉β角度后到yoz坐標系,即可使所有測量數據的x坐標值為0,這樣就將三維測量數據即轉化為二維。

圖4 通過旋轉將三維測量轉換為二維測量
將初始母線所在的二維坐標系yoz定義為副反射面的設計坐標系,在三坐標測量機測量空間中設計坐標系的附近位置定義為測量坐標系y'o'z',任何一條母線的三維測量數據通過旋轉特定的β角度后均可轉換到測量坐標系y'o'z'。一般情況下,由于副反射面加工的加工誤差和放置等原因,三坐標測量機的測量坐標系和副反射面的設計坐標系并不一致,因而在測量坐標系下得到的測量點不能在設計坐標系下直接使用。

(5)

將母線的測量數據由三坐標測量機的測量坐標系轉換到副反射面的設計坐標系后,可以利用數學中的極值問題求出各測量點到理論曲線的法向偏差[10]di,曲面的表面精度定義為各測量點法向偏差di的均方根,即表面精度ε[11-12]為:
(6)
以一個副反射面為例來說明測量過程:用三坐標測量機[13-14]在副反射面表面均勻地測量4條母線,每條母線上采20個測量點。以測量點在理論曲線上方的法向距離為正,在理論曲線的下方為負,各點到理論曲線的法向偏差的三維圖如圖5所示,從圖中可以看到副反射面的加工情況。

圖5 各點的法向偏差
重復測量4次,得到的表面精度如表1所示,測量的標準偏差為0.001 3mm。該方法的測量精度高并且魯棒性好。

表1 副反射面的表面精度
基于三坐標測量機的副反射面測量技術,利用了三坐標測量機精度高的優點,消除了由于被測副反射面放置等原因產生的系統誤差,具有自動化、測量速度快、精度高,數據處理可視化等優點,特別適用于中小型的反射面天線的測量。在面天線生產中應用此技術能夠提高生產效率和天線產品的質量。
[1] 李宗春,李廣云.天線幾何量測量理論及其應用[M].北京:測繪出版社,2009.
[2] 于來法,付子傲.大型拋物面天線精密校準測量自動化和精度[J].測繪學報,1992,21(4):284-290.
[3] 金 超.天線測量中光學經緯儀的使用方法[J].無線電通信技術,1999,25(4):21-23.
[4] 閻 豐,杜 彪.賦形卡式天線最佳吻合反射面的計算方法[J].無線電工程,2011,41(3):38-40.
[5] 馮其強,金 超,李宗春.9m×36m天線安裝測量技術研究[J].無線電工程,2015,45(1):58-60.
[6] 張 旺,王黎莉,閻 豐.雙反射面天線偏焦問題的解決方法分析[J].無線電工程,2011,41(8):35-37.
[7] 張國雄.三坐標測量機[M].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1999.
[8] 李 春,劉書桂.三坐標測量機的測頭半徑補償與曲面匹配[J].儀器儀表學報,2003,24(4):145-147.
[9] 劉文文,聶恒敬.一種自適應的平面線輪廓度誤差評定方法[J].計量學報,1999,20:27-31.
[10]陳繼華,李廣云.離散點拋物面擬合的算法研究[J].天線技術,2005,35(4):32-34.
[11]臧嗣鑫,李郝林.大型拋物面天線輪廓度評定方法[J].制造業自動化,2012,34:27-30.
[12]于束法,付子傲.大型拋物面天線精度校準測量自動化和精度[J].測繪學報,1992,21(4):284-290.
[13]盛 立.三坐標測量機空間動態全誤差信息分析與建模研究[D].合肥工業大學,2009.
[14]王江敏.三坐標測量機測頭半徑補償技術及應用[J].工藝與檢測,2010(6):109-112.
Subreflector Measurement Technique Based on CMM
JI Li-shuan,ZHANG Li-kun
(The 54th Research Institute of CETC,Shijiazhuang Hebei 050081,China)
To meet the requirement for high surface accuracy of high frequency surface antenna,a new subreflector measuring method is proposed.A sampling strategy based on CMM is proposed through theoretical analysis,which transforms surface measuring into curve measuring.The key issues of radius compensation and curve fitting are discussed,which eliminate the systematic errors and increase the measuring accuracy.The surface accuracy of the subreflector is obtained and can be expressed by figure.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actual calculation prove this measuring technique is valid.
CMM;subreflctor;surface accuracy;radius compensation;curve fitting
10.3969/j.issn.1003-3114.2016.06.16
季莉栓,張立昆.基于三坐標測量機的副反射面測量技術[J].無線電通信技術,2016,42(6):63-65.
2016-09-06
季莉栓(1985—),男,工程師,主要研究方向:幾何量計量、天線檢測。張立昆(1983—),男,工程師,主要研究方向:長熱力計量。
TP391
A
1003-3114(2016)06-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