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一行 愛一行 精一行
河北省糧食局直屬機械化糧油儲備庫 劉國芹
全國糧食系統傳承“四無糧倉”精神先進個人

劉國芹畢業于河北科技大學生物工程專業,現年42歲,一直從事糧油質檢和保管工作,曾經獲得過“河北省技術能手”“河北省五一勞動獎章”等許多榮譽。
入倉糧食質量是保證糧食安全的前提,劉國芹從事質檢工作期間始終堅持原則,嚴格按照國家質量標準要求把關,工作一絲不茍、客觀公正,從不收受客戶的錢物,堅決杜絕“人情糧”、“關系糧”。1996年冬,庫內收購玉米的任務很重,待檢售糧汽車排出2公里的長隊,同時還有每天檢驗近300輛農用三輪送糧車的任務。超負荷的工作量,使得劉國芹拿著扦樣器的右手腕紅腫酸痛了,她就換左手堅持,一冬天下來手套磨破了多少雙她自己都數不清了,雙手磨出的老繭一茬換一茬。為提高工作效率,她憑借多年的工作經驗,采用標準檢測法和感官鑒定相結合的方法,反復對比、實驗,逐步練就了一手感官鑒定的“絕活”。從事保管工作后,她不僅注重糧食質量,還要做好入倉前的清倉消毒工作,避免儲糧害蟲交叉感染。認真合理地布置通風道,仔細檢查風網結合處是否緊密,出風口方向是否正確一致,為機械通風打好基礎。雜質和塵土是蟲霉的滋生地,除利用清理篩去除雜質外,她還針對糧食自然分級現象,及時督促指導工人做好清理和分散工作,她總是每天最早到達現場,最晚離開,夏天一身泥,冬天一身土。有一次在入倉過程中下起了雨,工人忙著收場,在移動補倉機時,掛住了另一臺十米的輸送機,此時輸送機內側站著一個工人,再繼續移動難免出現機倒人傷的事故,她趕緊制止,杜絕了事故發生,在場的人都驚出一身冷汗。劉國芹所管理的糧食質量完好、數量真實,嚴格按照儲糧“進得來,管得好,出得去”的原則,一倉3000噸的玉米,七天就能出完。2006年,她加班的日子有267天,由她個人主管的糧倉累計出入玉米2萬余噸,家里老人病重住院她也顧不上管。過度的勞累,使得她心臟出了問題,醫生建議她休息。可一到有任務時,她就跟沒事人一樣繼續堅持工作。她一絲不茍的工作作風、恪盡職守的工作態度得到了大家的認可。
劉國芹在傳承老一輩的優良傳統的同時,還堅持以“兩個確保”為根本,將糧油倉儲精細化管理等融入到“四無”糧倉創建中。在糧食入倉完畢后,她及時完成基礎工作,盡快達到“糧面平如鏡、工作道直如尺,手摸無痕、口吹無塵,倉內面面光、倉外六不留”的精細化管理標準。配置保養防鼠雀設施,有條件的倉房實行密閉儲藏。貫徹落實“以防為主,綜合防治”的保糧方針,嚴格遵守《糧油儲藏技術規范》,認真執行《糧情檢查制度》。淺圓倉高24米,罩棚內的糧垛有四五米高,每次她都是帶頭進倉上垛,發現問題能夠做到早匯報、早處理。夏季是蟲霉發生的季節,尤其是玉米和稻谷非常難保管,為了解害蟲的生活習性,找到防蟲、防霉的方法,一到氣溫較高的季節,劉國芹就常在倉房里,觀察害蟲的品種、習性、糧食水分的變化和霉菌的生長情況,尋找抑制辦法。她總是赤腳在糧面上趟,感知異常及時處理,“進倉一身汗,出倉一身泥”已經是家常便飯。每天進行倉儲設施設備、電路電器狀態的安全檢查,并詳細記錄。她認真學習消防安全知識,熟練使用消防器材。嚴格執行《儲糧機械通風技術規程》和《糧食熏蒸技術規程》,及時有效地做好風洞口的密閉工作,采取一切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拒蟲霉鼠雀事故于糧倉之外,切實實現“四無”糧倉管理目標。
隨著糧庫倉容和儲備任務的增加,基礎設施的逐步完善,儲糧工作需要保管員掌握更多的儲糧新技術。劉國芹多年來一直致力于技術創新,研究綠色儲糧“四合一”新技術。她通過各種方式進行學習,不畏艱難,勇挑重擔,因地制宜地做了大量的技術試驗,取得可喜的成果。通過大量的機械通風試驗,分析總結試驗數據,找到了處理高水分糧和高溫糧的有效方法。為提倡綠色儲糧新概念,綜合治理,減少用藥量,降低糧食中藥物殘留,提高殺蟲治霉效果。2006年和2008年3月分別作了蛭石結合塑料布薄膜壓蓋糧面的試驗。2007年、2013年和2014年與單位技術骨干一道運用改變倉房圍護結構和谷物冷卻技術有效降低儲糧溫度,實現低溫和準低溫儲藏。2010ˉ2013年她和中央儲備糧石家莊直屬庫的技術人員一起研究氣調儲藏。在溫度上升季節,結露會使儲糧水分增高,是一個非常不利的儲藏因素,她利用這種現象,在保證糧食質量的前提下,大膽的利用自然結露,使糧垛中上部糧層增水約1%,增加了玉米的新鮮度,實現1800噸的倉容增量10噸,提高了倉儲效益。隨著高大平房倉、淺圓倉的建設和舊倉改造項目的實施,“四合一”儲糧技術有了新的提升。劉國芹積極探索科學儲糧新技術,多方搜集資料,充分發揮業務骨干的帶頭引領作用,為早日建成智能化糧庫作著自己的貢獻。
劉國芹在工作中能夠做到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精一行。她研究儲糧害蟲有時達到癡迷的程度。她隨身攜帶一個小瓶、一把放大鏡、一張白紙,用于捉蟲、識蟲,晚上研究到深夜。她的孩子說:“媽媽再弄蟲子,咱都要吃不下飯了。”她了解近200種蟲子的名稱和形態,掌握了50余種常見害蟲的習性,熟知30多種害蟲。她多次參加河北省糧食行業職業技能競賽,連續參加三屆全國糧食行業職業技能競賽,取得了優異成績,獲得了多項榮譽稱號,《河北工人報》曾對她的突出事跡做過專訪報道。劉國芹真誠待人,誠實干事,不僅自己提高技能,還不忘起到對年輕人的“傳幫帶”作用,經常和同業人員進行技術交流。2014年2月18日至4月22日她被派去兄弟單位幫助工作,面對該糧庫儲糧保管人員技術力量薄弱、糧情極不穩定等諸多不利情況,她冷靜處理,沉著應對,有針對性地制定處理方案,提出完善相關制度的合理化建議,在短時間內穩定了糧情,使該企業實現了“四無”糧倉的規范化管理,并培養了技術骨干。幫助工作完成后,她體重降了20多斤,兩腿因受寒疼痛難忍,持續低燒一個月。她經常說:“糧食是國家資源,是戰備物資,確保儲糧安全是每一位保糧人的職責所在。”
劉國芹在工作中嚴格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執行企業的規章制度,把奉獻精神貫穿于具體工作中。她牢固樹立“以庫為家,庫興我榮”的思想,以身作則,政治堅定,品行端正。二十年來她負責的工作從未發生過糧油儲存事故或安全生產事故,這是高度負責的“四無”糧倉精神具體體現。在1996年的抗洪保糧過程中,她無所畏懼,不怕犧牲,在倉門口被封住的情況下,從窗口進到5.3米的糧面上不分晝夜堅守崗位。2012年7月26日下午,庫區遭遇10級大風,當時她正在淺圓倉作業現場附近,發現天氣有變,及時通知收場,拉閘停機并及時向庫領導匯報情況,并冒著生命危險和其他同志合力與狂風驟雨飛沙走石搏斗。因為發現情況及時,處理問題迅速,為糧庫避免了損失,有效地保護了國家財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