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燕
(忻州師范學院教育系,山西 忻州 034000)
關于幼兒園園本課程開發的思考
——以忻州市為例
陳海燕
(忻州師范學院教育系,山西 忻州 034000)
園本課程開發是促進幼兒園課程發展、教師素質提高和幼兒全面和諧發展的重要途徑。為進一步了解忻州市幼兒園園本課程開發現狀,從而提高忻州市幼兒教育質量,筆者進行了此項調查研究。結果顯示:忻州市幼兒園教師對園本課程的認識不深刻,參加園本課程開發的積極性不高,園本課程開發主體單一,園本課程開發水平不高,缺乏系統性、科學性。鑒于此,建議應從以下幾方面改進:教師要加強學習,進一步強化專業知識;加強專家的引領、指導;加強職前培養與職后培訓;教育行政部門應加強對幼兒園的支持;各課程開發主體應團結協作,形成良好的團隊。
幼兒園;園本課程;園本課程開發
課程改革是一個永恒的話題,關系到整個教育質量的提高。幼兒園園本課程開發即根據幼兒園的教育目的,由幼兒園課程主體(園長、行政人員、幼兒教師、家長、社區人士)參與,在共同合作下,為改善幼兒園的教育質量,所計劃并形成的一種有助于幼兒發展的課程實踐活動。忻州作為一個經濟不發達地區,其幼兒教育呈現出一種怎樣的狀態,值得我們關注。為此,筆者選取園本課程開發這一問題對忻州市的公立幼兒園進行了調查研究。
(一)教師對園本課程的認識不深刻
教師對園本課程的認識是影響園本課程開發的重要因素。關于教師對園本課程的認識,筆者主要從3個方面進行了調查:對園本課程的了解情況;是否參加過園本課程的相關培訓;什么是幼兒園課程。結果顯示,60%的教師認為對園本課程基本了解,偶爾會參加園本課程的相關培訓,關于什么是幼兒園課程的問題,40%的教師認為幼兒園課程是教師制定的一日活動計劃,38%的教師認為幼兒園課程是幼兒在幼兒園獲得的經驗,而將幼兒園課程看作是幼兒在幼兒園的全部活動或幼兒在園內外獲得的經驗者只占到11%。可見,忻州市幼兒園部分教師對園本課程的了解不是很全面、深刻;教師參與園本課程培訓的機會不是很多,這或許是教師對園本課程了解不多的一個原因;教師對幼兒園課程的理解集中在“經驗”和“一日活動計劃”,這是近些年來大家比較認同的一種觀點,而事實上這種觀點也有偏頗。我們認為幼兒園課程是幼兒在幼兒園情境中與人、事、物交互作用所獲得的旨在促進其身心全面發展的教育性經驗,它包含了教師預先計劃的課程和教師與幼兒互動生成的課程。幼兒園園本課程開發即根據幼兒園的教育目的,由幼兒園課程主體(園長、行政人員、幼兒教師、家長、社區人士)參與,在共同合作下,為改善幼兒園的教育質量,所計劃并形成的一種有助于幼兒發展的課程實踐活動。它具體表現為以兒童發展為本、民主決策、幼兒園特色、生活性、生成性、和諧性、整合性等特征。
(二)教師參與園本課程開發的積極性不高
課程改革的成敗與參與者對改革的態度密切相關。研究發現,該地區幼兒園教師對園本課程的開發持肯定態度,43%的教師認為幼兒園需要自行設計開發課程,56%的教師認為愿意參加園本課程開發活動,但從教師的選項來看,本地區教師對園本課程開發的迫切性認識不足,只是比較需要或有些需要,而教師參與園本課程開發的積極性也不是很高。
(三)園本課程開發主體單一
園本課程開發是由幼兒園課程主體(園長、行政人員、幼兒教師、家長、社區人士)參與,在共同合作下,為改善幼兒園的教育質量,所計劃并形成的一種有助于幼兒發展的課程實踐活動。但該地區幼兒園園本課程開發的主體單一,且主要是園領導及年級組長、課程專家。普通教師、幼兒及其家長很少參與,社會人士更是完全被排除在外。
(四)園本課程開發方式單一
課程開發的方式包括內容的選用、教材的補充、活動的改編、課程的創新等方面。表格中的數據顯示,該地區幼兒園課程開發的方式主要是課程的整合,其次是課程的創編、課程的選擇、補充或刪減。總體來看是比較符合園本課程開發的理念的,不過在具體實踐中,該地區幼兒園課程開發的方式主要是課程的選擇、補充或刪減,課程的創編是比較少的,課程整合經常會提到,但是課程整合的水平比較低。

園本課程開發方式
(五)園本課程開發水平不高,缺乏系統性、科學性
園本課程開發主要包括園本課程內容,課程實施,課程評價等方面。
園本課程內容是園本課程開發的重要部分,課程內容的優劣,將會直接關系到園本課程開發目標的實現。作為傳承課程目標的載體,園本課程內容應該包含引導幼兒從生活世界中發現、探究問題的內容;尊重幼兒興趣、發展幼兒個性的內容;體現幼兒園所在家庭、園所、社區文化中富有教育意義的內容;體現多元文化特色的內容。通過調查發現:該地區幼兒園課程內容的選擇主要是圍繞幼兒的年齡特點、興趣、需要進行的,課程內容的選擇較少考慮地區特點、幼兒園特點、家長的需要以及多元文化的內容。課程內容開發的形式也主要是幼兒園自選,創編和改編的成份比較少。事實上,筆者在調查過程中發現,該地區不少幼兒園都有關于傳統文化的課程內容,比如:各國民族服飾、各國樂器、各國建筑等,可見,并不是沒有這些內容,只是教師對園本課程的了解不是很深刻,所以沒能概括出來。
課程實施即將課程方案付諸實踐的過程,關于課程實施典型的有三種取向即忠實取向、相互調適取向和創生取向。從研究結果來看,該地區在課程實施方面踐行了園本課程實施的理念,主要是相互調適取向和創生取向。
課程評價是課程改革的重要環節,從調查數據可以得知:該地區教師對園本課程評價的態度是正確的,認為評價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注重形成性評價,而在評價過程中也能以幼兒的實際需要作為評價的標準,部分教師在評價前會制定評價方案,根據方案進行評價,體現了一定的科學性。但在評價的主體方面,大家認為主要是由教師和專家來執行,理由是教師是課程的實施者,對于課程實施效果最有發言權,而專家是課程方案的制定者,是權威,應該對課程進行評價,可見該地區園本課程評價的主體是比較單一的,特別是缺少幼兒、社會人士的參與。而絕大部分幼兒園在評價的實施上主要是采取隨時隨地進行評價,使得課程評價缺乏科學性、系統性,也造成評價的片面性。
(一)教師缺乏相應的專業知識
在與部分教師的訪談中,我們發現忻州市幼兒園園本課程開發之所以呈現低水平,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教師水平有限,絕大部分教師的學歷為中專、大專,專業理論知識不足,課程開發的能力不強,在實踐中很多教師已經在進行園本課程開發,但是自己卻渾然不知,有些教師進行了很多園本課程的實踐,比如課程的選擇、課程的整合、課程的創編,但是沒有形成一定的體系,而是根據教育現場中的需要隨時隨地進行,缺乏系統性。
(二)專家引領不夠,缺乏對基層幼兒園課程開發的指導
研究中,教師們普遍反映缺乏專家的指導,特別是有課程經驗的專家的指導。雖然幼兒園也會派教師外出培訓學習、也會邀請專家來園講座,但是力度不夠,學習培訓、專家指導很多時候都是蜻蜓點水式的,缺乏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三)資金、資源不足,使得課程開發缺乏后盾
調查中,很多教師表示,園本課程開發本來就是一件繁難的事情,除了具備相應的專業知識、專家的引領、指導之外,還需要大量的資金、資源的支持,但是他們在具體的實踐中在這方面獲得的支持幫助很少,在很大程度上也影響了園本課程的開發。
(四)各級人員之間缺乏協同合作,凝聚力不強
課程開發是一個歷時時間長,需要多主體共同參與的課程實踐活動。但在調查中,筆者發現忻州市幼兒園園本課程開發中主體單一,很多教師都是單打獨斗,各級人員之間缺乏協同合作,沒有形成良好的課程開發團隊,各主體的力量也沒有充分發揮,特別是缺乏家長、社會人士的支持和幫助,使得課程開發步履艱難。
(五)教師時間、精力不足
教師的時間、精力也是影響課程開發的重要因素。調查中,很多教師表示自己也認識到園本課程開發的必要性、迫切性,也想進行園本課程開發,但是無論是課程的改編、選擇還是創編,都需要積累大量的素材,而自己的工作太忙了,根本沒有時間參與課程開發活動。
(一)教師要加強學習,進一步強化專業知識
專業知識是一名合格幼兒教師的基礎。調查過程中,我們發現該地區很多幼兒教師的專業知識不是很扎實,對一些新理念、新方法一知半解。對于什么是課程開發,也比較模糊,不少教師認為課程開發就是編寫教材。理念的落后、知識的缺乏導致教師在具體教學活動中因循守舊,畏首畏尾,一遇到困難就退縮,找不到好的解決辦法。所以,教師必須及時充電,通過自主學習、外出培訓以及網絡培訓等各種方式加強學習,強化自己的專業知識,夯實專業基礎。
(二)加強專家的引領、指導
專家的引領、指導會減少幼兒園園本課程開發的盲目性。在調查過程中,我們發現,幼兒園教師非常渴望專家的指導,而由于各種局限性,很少能夠接觸到專家的針對性指導,有時能接觸到一些專家,但其指導又太宏觀,缺乏可操作性,鑒于此種情況,我們建議幼兒園應經常派教師外出學習先進幼兒園的做法,經常請專家來園講座、指導,并且能夠建立與專家的長效合作機制。此外,課程專家應肩負起自己的使命,經常深入到教學活動現場,了解教學一線教師的想法和幼兒園的真正需求,在此基礎上制定詳細的指導計劃,對幼兒園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
(三)加強職前培養與職后培訓
職前培養和職后培訓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途徑,調查中,我們發現該地區幼兒園中教師的學歷偏低,集中在大中專,教師的知識結構不合理,技能技巧已經不再是幼兒教師最急需的能力。二是缺乏深厚的專業知識,創造性地組織教育教學活動的能力。鑒于此,我們建議高等院校要重新審視課程結構,要與幼兒園加強交流,科學安排課程,傳授先進理念,與此同時加強學生實踐能力的訓練,可采取教師、學生駐園模式,實現高校與幼兒園的零對接。要充分發揮國培項目的積極作用,聘請知名專家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幼兒園要為教師專業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積極鼓勵教師提升學歷,外出學習,并經常性地邀請專家來園指導。
(四)教育行政部門應加強對幼兒園的支持
任何一項改革的成功都離不開外部環境的支持,良好的外部環境是改革得以順利進行的有利條件。在調查中,我們發現當地政府部門、教育部門對幼兒園的支持力度不夠。今后,教育行政部門應對幼兒園在政策和經費上給予大力支持,對于幼兒園的課程開發活動應加強指導、督促和檢查,以促使幼兒園的園本課程開發活動高效開展。
(五)各課程開發主體應團結協作,形成良好的團隊
目前,團隊的力量在各行各業已經顯得越來越重要,園本課程開發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課程專家、教育行政部門、幼兒園領導、教師、家長、社會人士的鼎力合作。為此,課程開發的相關方面應該加強合作,精誠團結,發揮團隊的力量,共同把課程開發工作做好。
[1]李子健,楊曉萍,殷潔.幼兒園園本課程開發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7).
[2]蔡紅梅.幼兒園課程開發的內涵及特點分析[J].南京曉莊學院學報,2004,20(2).
[3]高敬.上海市幼兒園課程園本化現狀調查報告[J].調查與研究,2005,24(3).
[4]覃兵.園本課程開發的制約因素及對策探析[J].學前教育研究,2007,150(6).
[5]俞洋.對幼兒園課程編制的思考[J].學前課程研究,2009(1).
責任編輯:張明明
G613
A
1674-1676(2016)06-0050-03
忻州師范學院2013年度院級基金課題“忻州市幼兒園園本課程開發現狀研究”(課題編號:QN201310)。
陳海燕(1982-),女,山西原平人,忻州師范學院教育系講師,研究方向為學前教育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