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5年上映的影片《侏羅紀世界》是《侏羅紀公園》系列電影的第四部,影片上映后再次取得了票房上的佳績。影片所創造的視覺效果,滿足了廣大觀眾的審美需求;同時,影片中對生態的關注,也是其贏得觀眾喜愛的重要因素。對《侏羅紀世界》進行解讀,生態主義無疑是一個恰當的視角。文章從生態主義與電影藝術、《侏羅紀世界》中的科技與生態、《侏羅紀世界》中的人性與生態三方面,以生態主義視角解讀影片的審美維度。
[關鍵詞]《侏羅紀世界》;科幻電影;生態主義
《侏羅紀公園》(Jurassic Park)系列電影在好萊塢科幻電影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其不僅彌補了恐龍題材在科幻電影史上的空白,同時開啟了科幻電影發展的新篇章。2015年上映的影片《侏羅紀世界》(Jurassic World)是這一系列電影的第四部,影片上映后再次取得了票房上的佳績。影片所創造的視覺效果,滿足了廣大觀眾的審美需求;同時,影片中對生態的關注,也是其贏得觀眾喜愛的重要因素。生態主義,是與人類中心主義相對而言的,其倡導人類尊重自然的發展,在尊重自然規律的前提下,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對《侏羅紀世界》進行解讀,生態主義無疑是一個恰當的視角。
一、生態主義與電影藝術
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生態主義這一理念日益引起人們的關注,對人類的發展也產生著重要的影響。對于生態主義的定義,主要從兩個層面來展開:第一,從大自然本身出發,大自然是一個整體,生活在自然界的生物都是相互聯系的,只有與其他物種和諧相處,生物自身才能獲得發展。第二,從人與自然的層面上來說,人類并非只有利用自然的權利,同時還有愛護自然、尊重自然發展的義務。只有對自然進行一定的保護,尊重自然的發展規律,促進自然本身的和諧發展,才能贏得人與自然的共同發展。從目前的社會發展狀況來看,人類的生活水平和狀況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和改善,但是所生活的環境卻涌現出層出不窮的問題。為了解決這一系列的環境問題,人類必須對自己的行為進行反省,做出改善。只有這樣,才能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對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問題的研究,并非只是自然學界的課題,文學家、藝術家也貢獻了自己的力量。他們以生態主義的視角來進行藝術創作,通過藝術的形式對生態主義進行宣揚,把藝術與生態有機結合起來,提升了藝術作品的魅力和內涵。
電影作為藝術形式的一種,對生態的關注自然是其主題之一。電影藝術中凸顯生態主義的理念,不僅促進了生態主義理念的普及,而且為電影藝術的發展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生態主義理念主張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在促進社會發展的過程中,要愛護生態環境、尊重自然環境發展的規律,從而實現人與自然、社會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在眾多電影作品中,不僅對人與自然目前的關系進行展示,而且還通過展示人與自然之間存在的問題,來引發人類的思考,喚醒人類的生態意識。生態主義成為電影作品所要突出的主題思想,無論是對于提升作品本身的藝術價值,還是對于促進人類社會的和諧發展,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二、《侏羅紀世界》中的科技與生態
根據題材的不同、創作技巧的不同,可以把電影歸為不同的類型片,影片《侏羅紀世界》屬于科幻電影之列。科幻電影,就是指影片以科幻作為題材,敘事背景是建立在科學基礎上的幻想,通過一些未知事物的場景來滿足觀眾對于未來世界的想象。從定義層面來看,科幻電影追求的理念兼具現實和理想兩種特性,既有基于現實的考量,又有理想化的想象,符合廣大觀眾的審美需求,獲得了廣闊的發展空間。而且,近些年來,生態主義成為眾多科幻電影所聚焦的重心,從生態主義的視角對影片的思想內涵進行解讀,成為一種新的趨勢。生態主義的理念成為科幻電影所要突出表達的思想,并非巧合,其有著深層次的社會原因。近些年來層出不窮的環境問題、自然災害,使人類對自身的發展帶來的生態問題有了更深刻的思索,而電影藝術是當下人們反思自我的重要手段之一。蘊含生態思想的電影,其所產生的教育意義和社會意義是不可估量的。
科技與生態是《侏羅紀世界》敘事的核心之一。《侏羅紀世界》是《侏羅紀公園》系列電影的第四部,其生態主題是前三部的延伸,其科技與自然的探討,使影片在敘事上更具深度。片中,在納布拉爾島上,人們構建了以科技復生的恐龍為主題的度假樂土。而且,當人們已經對恐龍產生審美疲勞時,為了開發新的旅游熱點,實驗室人員開始了新型恐龍的研制。實驗室對科技的運用,已經超出了復活恐龍的范疇,人類違反生物進化的生態理念,開始制造基因變異的恐龍。通過科技,實驗室也的確實現了其目的,培育出了具有高智商、高體力、高技能的“暴虐霸王龍”。“侏羅紀世界”公園的園主瑪斯拉尼對研發出的暴虐霸王龍的評價值得人們深思。在克萊爾帶領瑪斯拉尼參觀實驗室新研發的成果時,瑪斯拉尼對防護窗上的撞擊痕跡產生疑問。當他得知是恐龍所為時表示欣賞這種“臭脾氣”,而當他看到體形巨大且呈現灰白色的暴虐霸王龍時,面容嚴肅地說:“連大人看到都會做噩夢”,但他一轉眼卻評價這頭恐龍“好得沒話說”。從他的評價中可見,人類對自然的敬畏之心已經越來越少。當人類自認為無所不能,并且為了滿足自身的獵奇心理違背自然規律時,就必然會付出代價。影片中,暴虐霸王龍從籠中逃脫后,在納布拉爾島上引起了一系列連鎖反應。而作為自大的人類的代表,園主瑪斯拉尼也在這一混亂中喪生。影片通過人們對科技的負面應用,凸顯了人類對自然始終秉持征服的心態,必然會導致生態危機的惡果,而這顆惡果最終還要由人類自身來消化。
影片通過對歐文等人尊重自然的價值觀的表達,以對比的手法凸顯了科技與生態完全可以相容。如果說以瑪斯拉尼、維克·霍斯金斯為代表的價值觀,是自然為我所用,科技是人類征服自然的手段;那么以歐文為代表的一類人的價值觀,則是尊重自然。歐文認為創造違背自然的生物這一行為本身就是不可取的,他對實驗人員粗暴地對待恐龍這一物種十分抵觸。影片中,歐文和恐龍具有重要的符號性,歐文是具有生態思想的人類代表,而恐龍則是自然的象征。歐文嘗試與恐龍進行溝通,而這種溝通是基于平等的基礎之上。與那些粗暴對待恐龍或者以恐龍為工具賺取經濟利益的人相比,歐文多了幾分自然氣息,而少了幾分銅臭。在以往的同類型電影中,恐龍總是和“冷血”“兇猛”或者“滅絕”等詞匯聯系在一起,但是在《侏羅紀世界》中,通過歐文與迅猛龍并肩作戰、人類能夠與迅猛龍進行溝通等情節的設置,賦予了恐龍人性化的特性,對恐龍的定義進行重新的解讀和演繹,一改往常恐龍冷血殘酷的形象。而恐龍在影片最后甚至具有“人”的奉獻精神,迅猛龍為了解救歐文,相繼死于暴虐霸王龍之口。影片對恐龍形象的重新定位以及歐文和恐龍并肩作戰的情節,著實讓觀眾大開眼界。這不僅增添了影片的新奇效果,給觀眾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視覺體驗,而且還從深層次上詮釋了生態主義的理念。
三、《侏羅紀世界》中的人性與生態
當人類沉浸在人類中心主義的思想中,不僅會給自然帶來災難,也會使人類自身產生異化。以霍斯金斯為例,他將歐文從海軍帶到納布拉爾島,并不是僅僅要歐文馴化迅猛龍,其進一步的目的是把迅猛龍當作戰爭中克敵制勝的利器。霍斯金斯認為,既然人類復活了恐龍,就可以占為己有,其將恐龍完全看作工具。而發動戰爭,無外乎是為了獲得更多的自然資源、利益等,也是人類中心主義的一種變相體現。為了獲得具有更高戰斗力的恐龍,霍斯金斯秘密指使實驗室的工作人員將其他物種的基因摻雜進恐龍的基因中,從而制造出了暴虐霸王龍。墨魚的基因使其能夠變色,而樹蛙的基因使它躲過了熱成像儀的追蹤,而霸王龍的基因則使它兇猛無比,這些因素的集合體,使暴虐霸王龍成為理想的戰爭武器。但其強大到人類無法控制的地步,它的逃走也使整個“侏羅紀世界”公園陷入了混亂之中。可以看到,推動人類研發暴虐霸王龍的原因,正是人類對贏得戰爭的渴望,也是人性中貪婪一面的展現。
影片中女主角克萊爾從遠離家庭到回歸家庭的過程,也是影片生態主題的展現。克萊爾忙于工作,她對兩個外甥來自己掌控的公園游玩,只是做了一些面子上的事情,但這些并沒有體現出她對兩個孩子的親情。電影已經在前面鋪墊了克萊爾在與姐姐的通話中對自己建立家庭的懷疑。姐姐凱倫說:“你將來有了孩子就知道了。”克萊爾的回應是不屑一顧。熱衷于工作,感情無著的她很難想象自己將來會有孩子。而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恐龍現在對她不是產品而是她養大的孩子,但是這個孩子是不認識她、排斥她的,甚至當她對自己進行反思時,她也發現自己并不了解恐龍這一自己的作品,那么自己一直以來的努力工作就失去了意義,這驅使她流下了良心發現的眼淚,同時也喚醒觀眾進行有關人與動物關系的思考。同時,在感情方面,克萊爾與歐文的情感也處在不斷變化中。因二人對恐龍理念的不同,他們的交往并不愉快,若不是瑪斯拉尼要求歐文評估暴虐霸王龍圍場的安全性,克萊爾恐怕不會與歐文再發生交集。但在其后尋找扎克兄弟與逃亡的過程,克萊爾逐漸改變了自己對親情和愛情的看法,她與歐文也越走越近,最終成為一對令人艷羨的情侶。
此外,扎克與格雷兄弟二人以及他們的家庭,也因“恐龍島危機”而變得更加和諧美滿。扎克正處于青年的叛逆期,在來到納布拉爾島時,他我行我素,在他的眼中,格雷只是一個小屁孩兒,什么都不懂。但是,就在觀光車上,扎克忙著和后座女孩兒搭訕時,格雷卻悶悶不樂。他的一句“要是爸媽離婚了,我們兩個也會分開嗎”,令扎克重新審視這個弟弟。格雷的話使觀眾了解到,其父母的婚姻正處于崩潰的邊緣。影片中,城市與納布拉爾島是兩個對立的空間。城市空間中,人不僅遠離大自然,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也發生了疏離,連最親近的兄弟、夫妻、情侶等關系也不穩固。扎克一家糟糕的家庭關系,以及扎克在納布拉爾島不停地搭訕女孩,都是這一問題的側面反映。而到了納布拉爾島后,人與自然充分接近,人們之間的感情維系進一步加強。扎克和格雷合作,一起修好了公園古老園區中的吉普車,開始了逃亡之旅。在之后的歷險中,兄弟二人不離不棄,親情也愈發濃烈。而當二人被解救,父母也趕來納布拉爾島,當一家人相擁在一起,可以想見,圍繞這個家庭的情感危機也已經解除。
在生態主義視角下,科幻電影《侏羅紀世界》帶給觀眾最大的啟示就是人與自然應該和諧相處。在當今的社會環境之下,通貨膨脹,物欲橫流,人類對于利益的追求導致越來越多的環境問題,自然環境日益惡化。從更長遠的角度來看,人類如果繼續抱持“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想法,大自然必將加倍奉還給人類,最終承受惡果的依舊是人類。所以,喚醒人類的生態意識是當務之急。影片中對于濫用科學技術對生態環境以及人類造成威脅的原因進行探討和演繹,具有一定的啟發意義。雖然人類只有依靠自然和生態資源才能繁衍生存下去,只有依靠科技才能獲得進步和發展,但是這并不意味著要對自然無限度地索取和改造。科幻電影《侏羅紀世界》把生態主義的思想融入影片之中,不僅為觀眾帶來了震撼的視覺體驗,而且滌蕩了觀眾的心靈。
[參考文獻]
[1] 王志強.《侏羅紀世界》的政治哲學——對美國主流意識形態的文化批評[J].山東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16(01).
[2] 劉繼.電影《侏羅紀世界》主題與美學意蘊解讀[J].電影文學,2015(22).
[3] 江曉原.外星文明與時空旅行:在科學與幻想之間——兼及一系列科幻電影[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06).
[4] 李波.用鏡頭思考自然——解讀當代美國科幻電影中的生態思想[D].重慶:重慶師范大學,2012.
[作者簡介] 王雅(1983—),女,河南鄭州人,碩士,河南財經政法大學外語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英語語言文學與英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