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在教育傳播學發展過程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經歷了30多年的發展,教育傳播學已經在教學研究活動與學科建設方面取得了眾多成就。然而,學科關系模糊與學科深度不足依舊是它存在的重點問題,這也使得教育傳播學在發展過程中機遇與挑戰同在。《教育傳播學(第2版)》基于已具備的文獻內容對新媒體的概念以及教育傳播學的特征進行分析,探尋新媒體技術對于教育傳播學發展帶來的影響,這不僅有利于教育傳播學的發展研究,同時,也明確了新媒體技術視野之下對這一學科研究的重要價值。
正如《教育傳播學(第2版)》所述,新媒體技術為教育信息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傳播渠道,同時,也改變了教師與學生接受知識的方式。就學科發展的角度而言,教育技術學可以稱之為教育傳播學的“同根兄弟”,1988年前,教育傳播學作為教育技術學的理論基礎而存在,它們之間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而在此時期之后,二者開始分道揚鑣,朝著各自的方向單獨發展,美國的標志性刊物合并便是這一事件的具體表現。也正是從此開始,教育技術走上了一條被新技術指導發展的道路。而教育傳播學則繼續堅持其自身的理論發展研究方向。值得一提的是,二者雖然在發展方向上出現了分歧,但是,在學科目標上依舊存在著許多共同點。細讀《教育傳播學(第2版)》,不難看出,書中對于教育傳播有著十分明確的定義,它認為教育傳播是教育者依照一定的教育目的與信息對知識、技能以及思想進行特定教育對象輸送的過程?!督逃齻鞑W(第2版)》中的這一定義包含了教育傳播者、教育對象、新媒體以及教育信息等許多要素,而依托于網絡時代的新媒體教育傳播恰恰是以此為基礎展開的,這也對新媒體技術崛起并更好地應用于教育傳播學具有重要意義。
新媒體技術的發展是十分重大的社會事件,教育傳播的渠道與媒體也在發展過程中得到拓展,媒體的多樣化使得媒體選擇更加復雜。因此,加強教育傳播理論與實踐的發展研究迫在眉睫。此外,新媒體技術在教育傳播過程中的作用問題也是《教育傳播學(第2版)》談到的重點問題,作為一個功能多樣的概念,“傳播”不僅具有生活功能、交流功能,同時還具備教育功能,將其在教育傳播領域應用,它的接收與知識傳遞功能便體現得淋漓盡致,新媒體技術作為一種全新的傳播手段,可以使傳播的許多功能更加便捷地體現出來?!督逃齻鞑W(第2版)》中的研究表明,新媒體教育傳播具有負面與正面雙重影響,首先,它為教育傳播帶來了自由的交流空間,為教師的知識傳授提供了十分有效的傳播工具,師生的交流空間也得到擴大,傳播速度得到提升。然而,新媒體的過度使用也會使許多弊端凸顯出來,學習與工作的時間碎片化,精力分散,學校與家庭的教育功能被削弱。此外,新媒體還具有政治思想教育的功能,他為學生的思想教育學習開拓了廣闊的空間,同時也提供了全新的平臺,其重要價值自然不言而喻。那么,在新媒體技術視野之下,新媒體如何發展才是正確的方向呢?《教育傳播學(第2版)》也給此問題提供了答案:理論與實踐的完美結合是新媒體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對于我國當前的教育傳播機制來說,缺乏生機是其面臨的重要問題,而導致此問題出現的主要原因便是“教育土壤”的缺失。理論是教育技術的支撐,在教育傳播學發展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但是實踐的價值依舊不容忽視,只有二者結合起來,才能保證此學科的正常發展。
綜上所述,新媒體技術帶來的轉變,讓許多教育研究開始以全新的角度思考傳播學的學科發展問題,“媒體綜合、交互、合一、開放”這些名詞成了傳播學研究的全新發展趨勢,而教育研究者也開始關注教育傳播效果、全球化視野以及實踐研究與教育理論架構體系的結合問題?!督逃齻鞑W(第2版)》為新媒體技術下的教育傳播研究提供了眾多有價值的參考,不僅分析了新媒體視野下教育傳播學研究的重點問題,同時還指出了新媒體形式的出現對于教育傳播學造成的影響,這對于教育傳播學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也為教育工作者對此領域的學術研究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參考。
(張彩霞/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旅游商貿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