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傳達設計是指專業設計師巧妙利用平面視覺元素符號,例如:文字、圖畫和色彩,作為傳播媒介將信息傳遞給接受者的設計。主要功能為傳播和推廣。但是如何將數字媒體藝術有效地運用到這一專業課程中來,是學界研究者孜孜不倦以求解決的學術難題,陳繪與王廷信編寫的《數字時代視覺傳達設計研究》一書終于為學界帶來了答案。該書在數字時代方興未艾的大背景下對視覺傳達設計課程進行剖析,通過數字媒體藝術對設計效果影響、設計術語、設計方法的分析,研究視覺傳達的平面呈現方式、空間展現方式和圖像顯現方式,回溯往昔,展望視覺傳達設計的時代前景:如影隨形的數字時代、視覺傳達設計的多元化、人性化、本土化、時代化和特色化以及創新性,期冀對視覺傳達設計建構一個廣闊清晰的輪廓,為未來設計的發展方向、實踐操作與作品創作提供卓有成效的理論探討依據。
該書關于如何在視覺傳達設計課程中運用數字媒體藝術的問題給予讀者清晰明了的答案,對有疑惑的讀者起到釋疑解惑、點撥迷津的作用。這也正是其他書無法比擬之處:第一,該書準確論述了伴隨著數字媒體藝術的發展,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應運而生的全新理念:社會化媒介整合、設計大眾化、設計創新化、技術支配化和方式多樣化。第二,該書并不是堂而皇之的理論建樹,而是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具體講述了數字傳媒藝術在視覺傳達藝術課程中的運用方法,這些方法為師生所喜聞樂見,能夠實現對傳統課堂的反轉,符合素質教育要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目標。前瞻而不乏真知灼見的觀點使得本書的理論深度和學術視野達到了同行望塵莫及的水平,走在了學術研究的最前沿和新高度。
正是陳繪與王廷信編著的《數字時代視覺傳達設計研究》一書,將數字傳媒藝術和視覺傳達設計課程有機結合起來,才使得此書的科研價值和教育改革以及教學指導意義達到同類書籍無法比肩的高度。本書在學界的學術價值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對國內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教育的影響。國內視覺傳達教育擁有20年歷史,從裝潢設計、平面設計再到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名稱更迭不休,但是在課程體系的構建上卻并未與時俱進地反映出信息社會對設計形態變革的訴求。該書剛好體現出這一要求,通過打破傳統設計門類的界限來實現視覺的多元化,使得視覺傳達設計成為有效地融會貫通相關學科的平臺。并且提出與其他領域交叉相連,如何形成一個與其他媒介聯結并協同創新的設計新領域。作者以設計理念和思維變革及傳播途徑的創新為重點,將視覺傳達設計引領向一個多元素與多學科相互交叉的設計方向來進行發展,從而有效構建完整的、富有社會主義時代特色的課程體系,剛好符合藝術設計專業教育教學改革實現從“技巧型”向“創新型”的人才培養目標。第二,在具體的課程設置上,陳繪與王廷信在書中提出建構全新的平面設計課程體系并以此為結構框架,并延伸開設攝影、攝像、影視語言、影視特效、影視廣告創意與制作、非線性編輯、網頁設計、交互設計、多媒體動畫設計等國際化課程,培養學生在現代數字環境下的綜合素質,使得學生能夠熟練掌握適應視覺媒介發展的創新能力,從而拉近與國際先進水平之間的距離,更快更好地與國際接軌。
數字媒體藝術作為綜合性學科,高度體現了“科學、藝術和人文”的內涵理念,將此運用到視覺傳達設計課程中來,符合數字時代視覺傳達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它有助于培養學生的人文情懷、國際視野、批判思維和全球眼光,并結合傳統文化元素,有利于培養文化自信,更好地讓傳統文化走出去。正是基于這樣的目的,陳繪與王廷信編著的《數字時代視覺傳達設計研究》一書強調,必須以精準的專業培養方向構建具有特色的學科,加速課程體系建設步伐;創新課程內容,以培養創新型人才為目標;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培養社會發展所需人才,以更好地為人民服務。此外,《數字時代視覺傳達設計研究》一書吸收了人文、自然、社會和藝術學科的最新理論成果,促進了設計藝術學與相關學科的融會貫通,為視覺傳達設計研究領域的創新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體現了作者高度的敬業精神和學術造詣,該書的科研參考作用不容小覷,相關專業的研究人員值得一看。
(明媚/漢口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