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玲 丁希武
【關鍵詞】 硬筆書法;興趣;習慣;多媒體
【中圖分類號】 G623.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22—0080—01
小學硬筆書法教學的目的不是培養書法家,而是從興趣入手,逐步培養學生的書法修養,寫出規范、美觀的漢字。筆者在長期的小學語文教學中總結出“六步”硬筆書法教學模式,教學模式從教學實踐總結出來,再運用到教學實踐中。本文結合筆者實踐談談對“六步”硬筆書法教學模式的幾點體會。
一、提高審美能力,促進興趣養成
1. 開設經典誦讀課程,進行傳統文化的熏陶。每天的早讀時間,每個班級結合班級實際,開展《三字經》《唐詩三百首》《弟子規》《論語》等古詩文朗誦(今年我校推行了《小學生必備古詩70首》經典誦讀活動),從小讓學生了解中華五千年的優秀文化,感受祖國燦爛文化的博大精深,讓學生從小受到經典文化的熏陶。
2. 利用互聯網的海量信息,欣賞書法作品的美。書法是一門漢字書寫的藝術,講究點畫、線條構成,節奏和韻律的變化,整體章法的布局,有一定個性、藝術品位和審美觀念。當今我們已經進入了網絡爆發的時代,利用互聯網上海量的信息可以讓學生進入一片廣闊的天地,讓學生在歷代書法家的作品中感受博大精深的書法藝術,感悟書法作品中所表現出來的筆畫美、結構美、章法美、意境美。同時在欣賞時配上音樂,通過樂曲中力度的強弱,旋律的起伏變化,以及節奏的抑揚頓挫,使學生在欣賞書法作品的同時獲得更為直接的、更為生動的心理感受,這樣既陶冶學生的情操,又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學生自然而然地就產生了練字的興趣。
二、家校合力矯正“雙姿”,培養良好書寫習慣
“雙姿”指的是執筆方法與寫字姿勢。正確的執筆方法與寫字姿勢是寫好字的前提。抓好“雙姿”是硬筆書法教學基礎工作。雖然老師們經常強調,但深入課堂教學,就會發現學生錯誤的書寫姿勢、執筆姿勢比比皆是,既影響學生健康成長,又影響寫字的質量。學生的習慣形成是一個不斷積累,螺旋上升的過程,因此,良好的寫字習慣不能只靠幾節寫字課。以往的教學中,教師費盡口舌強調“雙姿”,卻總有一部分學生依然用錯誤的姿勢寫字,究其原因,教師忽視了家庭教育這一陣地,學生在做家庭作業時,家長們要么沒有矯正“雙姿”的意識,要么忙于工作無暇顧及,對學生的執筆方法與寫字姿勢缺乏監管,這樣很不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所以教師應經常向家長宣傳學生良好寫字習慣培養的重要性,要求家長積極配合,與老師通力協作,齊抓共管,對學生每一次的家庭作業都能認真檢查。教師也及時向家長反映學生最近的寫字情況,讓學生受到來自家校的雙重監督,逐步養成“提筆即練字”的習慣。
三、親身示范與多媒體相結合
在書法教學法中,學生具有的“向師性”和模仿性的心理特征決定了教師重要的示范作用,教師的準確示范是兒童最直觀、最形象、最切實的榜樣。但教師直接執筆示范,往往是邊寫邊說,身體和頭部將指腕的動作擋住,無法把筆勢和指腕的運動方式完整地展示給學生,長期下去,學生不僅不能很好觀察和模擬,反而會對書寫失去興趣。另外,有些教師本身的書寫水平不過硬,也會大大影響教學效果。而新媒體所特有的再現特征,能形象、直觀、全方位地展現事物全貌,恰恰可以彌補以上不足。教學中若采用實物投影儀、Flash動畫等電教手段,把起筆、行筆、收筆等過程形象直觀地展示給學生,要求學生認真觀察不同筆畫的節奏變化,學生看在眼里,了然于心,學生書法技巧的掌握必然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四、低年級書寫要求有力度,寫大字
“力”是共性的美,不論何種書體、何種風格都必須以充沛的筆力為后盾。多年的教學觀察發現,大部分學生寫不好字的原因是書寫時下筆太輕,學生為了快速完成作業,蜻蜓點水似地輕輕從紙上劃過,寫出的字自然無力。筆者今年教一年級語文,吸取以前寫字教學失敗的教訓,要求學生寫字時下筆要重,必須有一定的力度,決不允許輕描淡寫。通過近一年的堅持,全班學生的書寫都相當規范整齊。
古人語:“初學先大書,不得從小。”這句話對現代硬筆書法同樣適用。書法初學者最重要的是掌握點畫、用筆和結構,如果字很小,對字的筆畫粗細、輕重及長短變化、結構就很難準確表現。所以要求低年級學生書寫生字時不可過小,以不出田字格為好。倘若一開始寫小字,收斂過多,字的長短、粗細、輕重及變化寫不清楚,字的筆法就根本無從談起。
以上是筆者在小學硬筆書法教學中的幾點嘗試與體會。硬筆書法教學是一個長期的工作,只有每一位教師長期堅持,讓硬筆書法教學走進自己的心靈,才能讓硬筆書法植入學生心中,最終讓硬筆書法教學結出豐碩的果實。
編輯:蔡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