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丹
摘要:自古以來,中日兩國在經(jīng)濟(jì)、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十分頻繁,這種交流在語言文字等方面有著明顯的體現(xiàn)。在中日兩國人民的生活中有許多類似的語言事實,特別是在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被使用的有關(guān)于“鬼”字的詞匯。但在日語和漢語中的概括意義大致相同,而附加色彩意義卻大相徑庭。本文主要圍繞“鬼”這個詞語語義色彩進(jìn)行分析并論述產(chǎn)生不同的原因。
關(guān)鍵詞:鬼;語義色彩
一、日語中關(guān)于“鬼”語義色彩分類
詞義不僅在理性意義上而且在附加色彩上都可以顯示出民族性。例如“鬼”字在漢日語言中,其漢字相同,但褒貶意思有完全相同的部分,也有完全不同的部分。現(xiàn)代漢語中有“債鬼”“酒鬼”“色鬼”“懶鬼”“貪吃鬼 ”都是貶義的;而日語中有一部分詞受漢語影響而具有貶義色彩外,還有一部分詞具有明顯的褒義色彩。例如:用仕事の鬼(工作狂)、學(xué)問の鬼(書癡)、文學(xué)の鬼(對文學(xué)著迷的人)等。“鬼”字詞匯按語義色彩可分為:褒義詞、貶義詞、中性詞三大類。
(一)褒義類
近年來,人們對鬼的印象發(fā)生了極大的改變。鬼逐漸出現(xiàn)在動漫和畫展中,不再像是以往那樣長著角和獠牙的形象,樣子變得更加可愛了。高平鳴海在《鬼》一書中提到“我其實喜歡鬼,雖說鬼有各種各樣,但他們擁有強大無比的力量,即使最后被打敗的鬼,其形象也十分純潔”。由于鬼具有力量強大無比 、可愛、勇猛等特點,導(dǎo)致日語中有一部分和鬼有關(guān)的詞語、諺語等具有褒義性。如:
(1)鬼とも首組みそう(外強中干)
(2)鬼に金棒(如虎添翼)
(3)鬼を欺く(力大欺神,貌丑欺鬼)
(4)鬼將軍(勇猛的將軍)
(5) 鬼の目にも涙(鐵石心腸的人也會落淚)
(6)鬼も笑顔(笑臉相迎)
(7)鬼も発起(惡人也會有菩薩心)
(8)鬼に瘤を取られる(比喻事情變好)
(9)鬼が笑う(癡人說夢)
(10)執(zhí)心の鬼(執(zhí)著心)
(二)貶義類
上文列舉的是含有明顯褒義色彩的用語,這些和“鬼”字搭配的詞語,反映出了日本人對“鬼”字一詞積極意義的肯定。同樣,“鬼”字一詞也含有貶義意思,并且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多用其貶義意義。例如:
(1)鬼ばば(狠毒丑陋的老太婆)
(2)鬼の念仏(魔鬼念佛假慈悲)
(3)鬼の女房に鬼神(鬼的老婆也是鬼神)
(4)鬼が住むか蛇が住むか(知人知面不知心)
(5)鬼の留守に洗濯(閻王不在小鬼鬧翻天)
(6)鬼はそと福はうち(鬼在外 ,福在內(nèi))
(7)鬼一口(比喻及其危險的事)
(8)餓鬼も人數(shù)(積羽成舟、人多勢眾)
(9)鬼も十八番茶も出花(女大十八變,越變越好看。)
(10)異郷の鬼となる(異鄉(xiāng)的鬼)
(三)中性意義
鬼ごっこ(小孩玩的一種捉迷藏游戲)
據(jù)統(tǒng)計,『故事ことわざ辭典』中記載了與鬼有關(guān)的表述,但褒義占45例,貶義占135例,中性占2例。可以看出與褒義相比,更多使用的是其貶意義。“鬼”字在承載著豐富褒義內(nèi)涵的同時,也具有許多負(fù)面文化內(nèi)在在里面。
二、漢語中關(guān)于“鬼”語義色彩分類
根據(jù)中國人對鬼的印象,可以將該“鬼”字的語義色彩分為三大類。即:褒義、貶義、中性。褒義性詞語如:魔鬼身材、鬼把戲 、鬼點子、鬼才、鬼工、鬼斧神工、機靈鬼、小鬼等。貶義性詞語如:鬼地方、酒鬼、鬼鬼祟祟、鬼計多端、有錢能使鬼推磨、疑心生暗鬼等。中性詞語如:鬼剃頭、鬼正邪人怕,人正邪怕鬼等。據(jù)詞典中收錄的含有“鬼”字的詞匯、諺語等,絕大部分都表示貶義,褒義色彩極其罕見。不言而喻,這與鬼文化到現(xiàn)代失去了鬼神崇拜的意義是及其相關(guān)的,而且還與鬼是可怕的、招人們的厭惡等社會背景是密不可分的。
小結(jié):“鬼”這個詞對我們并不陌生,無論是在漢語還是在日語中都是經(jīng)常被使用的語言。但中日對“鬼”的認(rèn)知有相當(dāng)大的區(qū)別。例如:在日本,鬼給人可愛的印象,但在中國鬼沒有可愛之意,表示的是恐怖的、令人畏懼的形象。同樣,由于社會習(xí)慣和民族的不同,含有“鬼”字的詞匯的語義色彩也有所差別。
三、漢日“鬼”詞匯語義色彩不同原因分析
隨著時代的變化,漢日語言中“鬼”字詞匯的語義色彩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從最初表示鬼魂的中性色彩到表示討厭和喜愛的貶褒色彩。這種語義色彩的變化,凸顯了中日兩國人們思想觀念的轉(zhuǎn)變。直到今天,由于受兩國地域的不同、民族文化的影響,中日兩國“鬼”字詞匯具有其民族性 。從上文對“鬼”字詞匯色彩分類可以看出:在日語中,不僅存在許多褒義的贊揚“鬼”的詞語,展現(xiàn)了“鬼”具有超人的能力、可愛等特點;與此同時,也有許多表示貶義的詞語,展現(xiàn)了“鬼”的恐怖、形象丑陋、冷酷無情、給人帶來災(zāi)難等特點,但語感色彩更趨于貶義。相比較而言,中國從古代發(fā)展到今天,除了表示對人的昵稱(小鬼)和機靈(機靈鬼)、矯捷表示褒義外,現(xiàn)在運用的大部分詞語都屬于貶義。例如:鬼天氣、鬼地方、鬼蜮伎倆、鬼哭狼嚎、孤魂野鬼、鬼哭神驚、心懷鬼胎、鬼頭滑腦、鬼話連篇、搗鬼、冒失鬼等。實際上,就如今而言,在中國一提到鬼浮現(xiàn)在人們腦中的仍是令人畏懼的形象,“鬼”字詞匯的語義色彩也更傾向于貶義意義。而在日本“鬼”的褒貶義并存,但是在人們的日常生活在,隨著人們對鬼的印象逐漸改變,人們更多的使用的是其褒義。可以看出在中日兩國中,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鬼”字詞匯語義發(fā)生了變化,而使用中根據(jù)語境其具有或褒或貶的語義色彩。
參考文獻(xiàn):
[1]黃伯榮.廖旭東《現(xiàn)代漢語》[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小學(xué)館.『故事俗信ことわざ大辭典』「M」.尚學(xué)図書,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