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了系列重要講話,深刻闡釋了媒體融合發展的工作理念、實現路徑、目標任務和總體要求,為媒體融合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2014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審議通過了《關于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使媒體融合發展正式上升至國家戰略層面。
上海積極推動主流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探索出以頂層設計為戰略,以項目推進為戰術的總路子,成功培育了多個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新媒體項目,形成一批網站、微博、微信、新聞客戶端組成的新媒體集群,在全國媒體融合發展格局中引起廣泛關注。
戰略:四抓手推進媒體融合發展
頂層設計和推進落實形成合力。自2012年底以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韓正每年多次前往上海市委宣傳部和上海主要媒體單位調研,布置推動媒體整體轉型。從“兩個房間論斷”到“脫胎換骨、騰飛發展、深度融合、整體轉型”十六字方針,體現出上海市委對媒體融合工作的科學發展思維。
上海市網信辦作為推進本市媒體融合工作職能部門,積極落實上海市委關于媒體融合的指示,多次組建專家團“送課上門”,推動上海市媒體加快形成融合發展的共識,找準符合自身定位的發展。同時市網信辦通過規劃引導、項目扶持、資源集聚、高層培訓、調研督導等工作,助推上海新媒體大發展。
政策扶持和資金扶持優勢互補。自2013年起,上海每年投入“主流媒體發展新媒體專項資金”,扶持主流媒體發展新媒體項目,激發主流媒體發展新媒體的動力和活力。
市網信辦在政策上給予充分扶持,賦予主流媒體發展新媒體穩定的信息渠道、特定的新聞資質、權威的推廣平臺,充分發揮主流媒體宣傳黨的政策路線、方針,權威解讀黨和政府中心工作的政治優勢。目前上海已成為全國范圍內新媒體入圍互聯網稿源最多的市。
項目突破和技術支撐齊頭并進。上海市新媒體實現了三個突破:一是突破行業限制。東方網轉型發展定位于“新聞+服務”的路徑,通過線上平臺和線下幾千個物理服務點,向上海老百姓提供“家門口的服務”,服務內容多達幾十項;二是突破媒體形態。各大紙媒新媒體均突破圖文形式,紛紛引入音視頻,澎湃新聞引入視頻直播,上海觀察也在策劃引入視頻欄目;三是突破地域限制。2016年3月上海報業集團和人民網在北京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啟動“90后”新媒體項目“唔哩”。
市網信辦為新項目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啟動了上海新媒體傳播影響力評估系統建設和上海新媒體云計算平臺服務標準構建兩項工作,其中上海新媒體傳播影響力評估系統,可實現對上海10余家主要媒體原創稿件在互聯網各渠道的傳播影響力的跟蹤和評估;上海新媒體云計算平臺服務標準,可以為本市主要新媒體單位信息系統提供云服務。
整體規劃和量化指標一體布局。市網信辦分別制定了“十三五”媒體融合發展戰略和“十三五”新媒體發展戰略,確定了“十三五”時期媒體融合發展總體目標。與此同時,制定了媒體融合三個方面的量化指標:一是傳統主流媒體轉型指標:“三報兩臺”全部實現整體轉型,保持傳統平臺受眾規模不低于“十二五”時期末的70%-90%,新媒體平臺有效受眾規模達到傳統平臺受眾的5倍以上;二是新媒體發展指標:形成10個以上不同類型、全國領先(單項排名進入十強)的新媒體品牌,產生2個以上用戶數過億的平臺級新媒體或新應用;三是媒體集團發展指標:建成2-3家新型主流媒體集團。
戰術:點面統籌促主流媒體深度融合發展
以重點項目探索新型主流媒體整體轉型路徑。上海市委機關報《解放日報》率先實現了黨報的深度融合與整體轉型。2016年3月,上海觀察新版上線,《解放日報》改版,目標是建設成為一家以互聯網傳播為主要渠道、以報紙傳播為重要依托的新型媒體機構。《解放日報》大部分采編人員轉到上海觀察,成立新媒體和報紙共用的一個融媒體采編中心,形成“中央廚房”式的新聞生產方式。
《文匯報》于今年3月推出了一個人文特色鮮明的移動新聞客戶端,是國內首個聚焦“人文”領域、且具有影響力的App。以“文匯”App為核心,《文匯報》加快融合平臺建設,將在內容生產與傳播領域推動全體一線采編人員向全媒體方向轉型,推動傳統采編與新媒體深度融合,推動《文匯報》向新媒體整體轉型。
《新民晚報》按照“新聞+服務”的定位,打造“新民晚報·鄰聲”客戶端和移動生活社群,于2016年9月9日正式上線。新民鄰聲App著重實現基于地理位置需求的新聞發布推送和用戶發布資訊功能,完善和豐富用戶的互動體驗,并在此基礎上,配合“萬人計劃”實現UGC(用戶生產內容),為用戶提供初步的社區服務。
澎湃新聞是上海報業集團打造的全國第一個傳統媒體整體向新媒體轉型的產品,也是第一個定位于互聯網原創新聞生產的新媒體。目前,澎湃新聞致力于產品創新研發和應用推廣,努力從現象級產品發展為平臺級產品,力爭未來五年實現用戶數過億。
上海廣播電視臺在看看新聞網全面改版的基礎上,整合電視新聞中心、外語中心、看看新聞網等資源,成立上海廣播電視臺融媒體中心及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全力打造融媒體新聞產品“看看新聞Knews”。該新媒體包括一條基于互聯網電視(OTT)大屏傳播的24小時持續更新的視頻新聞流和一個基于手機和Pad等移動端小屏、以視頻新聞為鮮明特色的新聞客戶端。
探索用市場化機制建設一批有影響力的新媒體。借助資本市場力量尋求突破或者轉變,是傳統媒體發展新媒體的重要著力點。上海媒體主要通過三個途徑實現市場化機制:一是媒體單位內部建立新媒體發展基金。上海報業集團和元禾母基金、華映資本共同發起八二五新媒體產業基金,撬動社會資本,扶植優質的新媒體項目。兩年總計投資了新媒體項目60個,投資總額約10億元,預計年化收益率不低于30%;二是積極爭取本市主要新媒體企業上市融資。東方網已經通過整體轉企改制,成功在新三板上市。創新報道使東方網的傳播力影響力不斷提升,在中央網信辦《網絡傳播》雜志發布的《中國新聞網站傳播力榜》中,東方網始終位居前列并榮獲2015-2016年度省級網站傳播力十強;三是體制機制突破,激發內生動力。2016年東方明珠將實施2.08億股權激勵計劃,激勵計劃首批授予的激勵對象總數為574人,占員工總數的9.3%。
借助市場力量,一批富有市場前景的新媒體項目風生水起:上海報業集團的“界面”以新聞服務為基礎,以商業社交為紐帶,以摩爾金融為突破,著力探索商業模式創新,打造互聯網金融時代高效的私募管理人挖掘與產品服務購買入口,力爭在2017年前后實現上市;上海報業集團推出面向新生代的個性化內容推薦產品“唔哩”,在1.0版本正式上線后即完成1.2億元天使輪融資;上海廣播電視臺旗下“第一財經”在獲得阿里12億元的投資基礎上,繼續整合旗下各個業務模塊,打造新媒體矩陣,聚焦資訊、數據和視頻三個發展方向,獲取千萬級用戶,正在努力成為中國主流原創財經媒體的排頭兵。